2013年自主招生改革倾向

2013-04-08 10:48:51 自主招生

  4月6日,2013年清华大学能考查的,自主招生不必再做

  如果将10年间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不难发现高校自主招生选拔人才的定位有所调整。在2005年的文件中,提法为“切实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到了2011年,提法变为“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潜质”。而在最新的文件中,则将招收对象明确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记者注意到,在2005年后的几年,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被规定为“原则上占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考生人数较多且生源质量好的高校可以有所扩大。”但如今,这一比例重回5%。采访中,多所高校招生负责人均表示,“现在已经开始做2014年的自主选拔计划,缩小录取比例已是必然。”

  对于考生而言,减少笔试科目、强化面试权重,可谓自主选拔形式的最直接变化。《意见》明确,“凡能证明确有某方面特长或潜质的考生,可直接进入学校考核面试环节”,“对于确有必要进行相关学科笔试的高校,笔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主要考查考生学科特长基础。”

  对此,有专家评价,此举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教育部碍于社会上对自主选拔成为“小高考”、加重学生负担的舆论压力作出的调整;另一方面是教育部要求高校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选材标准,有的放矢,减少考试规模,提升人才选拔效率。

  “对于没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不足、仅是学业突出的学生,不再作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生源主体,这部分学生可以通过高考录取体系择优录取”,“凡是通过高考能够实现考查目的的,就没有必要通过自主考核再去做”,“在改革完善面试考核方式、实行综合评价上,我们要动真格、想办法、真改革”。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如是说。

  改革

  并非简单“政策收紧”,扭转“小高考”倾向,要求高校选材有的放矢

  “自主选拔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高校招到多少学生,而在于打破‘一考定终生’,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录取方式,向社会、向基础教育传递重视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潜质与特长的信号。”看到教育部下发的这份《意见》,一些学者难掩失望之情,“如果教育部收紧这项政策,让这项政策仅成为少数学生关注的内容,则很可能降低自主选拔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导向意义。”

  不过,也有一些高校负责人表示肯定和理解,“以往一些考生认为,自主招生就是一次高考前的加分考试,现在明确了,不再是多一次机会。”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介绍说,“以往进入复试的考生多数是全科非常好的综合素质型考生,但今年则不同,能够显示出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考生更多地进入到复试。以北京某知名中学为例,位列前30名的考生,今年就有1/3没能进入清华大学自主选拔复试环节。”在他看来,此次调整实质上是要求高校进一步体现选材标准,基于学科方向来选拔人才和设计考核环节。

  10年的自主招生探索,始终与争议相伴,如今是否“重回原点”?有专家认为,这不应简单理解为“政策收紧”,而应从自主选拔承载的种种困惑与重重压力去考量。

  高校自主选拔的目标多元和定位模糊,被教育界人士视为根源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虞立红分析,“比如选材标准‘特’与‘优’的长期辩争,就是表现之一。”另一位高校招生负责人更直言,“10年来,从最初的22所试点高校扩展到90所,有多少高校是在认真研究科学的选材标准,有多少学校是在‘随大流、打酱油’,还真不好说。”

  更棘手的是,在自主招生的10年探索中,关于诚信的质疑一直如影随形。有专家分析,当越来越多的考生将自主选拔作为加分的渠道,一所学校动辄七八千名考生报名,加分从5分、10分逐渐突破60分,甚至一本线,这使得自主选拔过程中对诚信与公平的诉求日趋强烈,质疑声也从未停歇。

  而同样备受诟病的,还有联考群体。这一设置的初衷,意在方便考生报考,减少旅途奔波,也考虑到高校在文化课考试存在一定共性,如今却被质疑为“掐尖游戏”。有专家指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的初生事物,自主招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10年重回原点,也就不难理解。”

  困局

  中学应试教育尚难满足高校选拔特色人才,现有高中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今年年初,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曾以“回归自主选拔的原点”为题,撰文指出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而不是以考试成绩为基础进行录取。在他看来,自主选拔录取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移植,只能依靠各试点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进行探索。探索的重点应当是按照本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个性化的公平选拔机制和选拔程序。

  在教育部此次下发的《意见》中,也指出了类似方向,提出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要求试点高校考核要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针对不同学科特长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注重考查学科特长基础。同时强调,根据“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情况进行初步审核”。

  对此,一些高校负责人在支持的同时,也表现出担忧。比如淡化“综合素质”、强调“学科特色”,这就将“优”与“特”相对立,其实现实中不乏优与特兼具的学生,关键是如何有效甄别。如果将“特”定义在偏才、怪才,则过于狭隘。而一些大学老师更坦言,“高校对于学科特色人才的选拔,依赖于中学提供特色人才成长的土壤。如果中学教育还坚持应试教育的思路,却要求高校在人才选拔时挑选学科特色人才,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现在的中学与高校之间不仅不是无缝对接,而且缝隙很大。”

  至于“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情况”的要求,则取决于中学能否对学生提供更科学、公正、有效的评价。记者了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之所以能实现中学学业水平基础上的综合评价选拔模式,依赖于其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国民诚信体系的健全,从而保证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均衡,考生和学校能够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中学考试成绩、排名与推荐等。

  采访中,不少高校负责人都谈起相似的观点:国外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大学的人才选拔均以追求卓越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公平。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兼顾,关键在于不同高校的责任互补担当。而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学选拔政策是,将高校放在一个水平线上,让全体高校都在一个模式和框架下招生,高校自身的特色与高校之间的区分度都不明显。“自主招生10年来的困局,与此有关。”

  10年,回到原点。在为自主选拔找到回家的路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许多专家由衷感慨:在社会心理复杂多变、民众诉求日益多元的当下,需要给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改革的空间,否则,实现科学选拔人才的招生考试制度,将只是一个梦想。

 

  相关推荐:

  “过来人”支招高考冲刺策略

  2013年高考新增高职专业名单

  2013年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2013年自主招生面试技巧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方式及题目

 

  《 《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

艺术高考 美术高考 音乐高考 体育高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招生简章 招生计划 高考时间 高考状元 网址 高考食谱


高考招生 自主招生 招生计划 高考招生简章 高考保送生
分享

热门关注

2019东北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真题已公布

自主招生

2019东北大学自主招生笔试真题

自主招生

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自主招生笔试真题已公布

自主招生

2019电子科技大学自主招生笔试真题已公布

自主招生

2019年重庆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真题已公布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适合哪些学生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的利弊是什么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自主招生

高考自主招生需要什么条件

自主招生

2019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汇总

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