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时事热点:假鱼翅

2013-04-08 17:12:09 公务员时事政治
 ●热点概述

近日,央视在多档节目中揭露鱼翅种种造假的真相:明胶、海藻酸钠加色素,或者直接用粉丝制成仿鱼翅、“鱼翅精”调出浓香鱼翅汤、双氧水漂白翻新出陈旧鱼翅、烧碱膨大鱼翅“体重”等。业内人士更是直指,国内市场消费的鱼翅中大约四成都是靠人造鱼翅来支撑。

央视记者先后在浙江、北京、广东、福建等地调查暗访,各地的人造鱼翅只是品牌包装和价钱略有差异,一般都是三无产品。一份人造鱼翅羹成本仅5元钱左右,而卖给消费者的价格一百五六十块,毛利高达30倍。

餐饮人士称,人工合成鱼翅是很普遍的现象,“应该是每家酒店都这样”,很多号称提供高端自助餐的餐馆也在售卖假鱼翅。在加工售卖的各个环节,原料合成、产品包装、集中供应、流通转运,早已形成了一条黑色的利益链。浙江省消保委公布,随机抽查10余家酒店价格不菲的鱼翅产品,DNA检测均无鲨鱼成分。

●相关评论

@《假鱼翅风行十年竟没人管》:假货之所以横行,无非一个“利”字。物以稀为贵,鱼翅,因为来源稀少,产量决定了价格高昂和利润丰厚。在一个金钱至上、道德无底线的社会,这样的商品就更会吸引唯利是图的奸商,导致这个庞大产业链上下心照不宣地编织了一个长达10年之久的谎言。

@《假鱼翅救不了真鲨鱼》:假鱼翅背后的问题,不仅在于市场秩序的整饬与监管,更在于那些痴缠纠结的“舌尖上的嗜好”。口感也好、营养也罢,都无法佐证其不可替代性。但鱼翅或者熊胆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背后的心态与环境不能逆转,受伤的就绝不止那些鲨鱼而已。

@《假鱼翅背后的腐败和陋习更该清算》:鱼翅或假,陋习却真。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吃鱼翅成为中国社会肉中之刺、脸上之污。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在全社会倡导以消费鱼翅为耻、拒食鱼翅为荣的风尚,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应有之义。

●模拟题

近日,央视多档节目曝光了鱼翅造假问题,使用粉丝、明胶等原材料制作的一份人造鱼翅羹成本仅5元钱左右,却可卖出成百上千元的天价。浙江省消保委随机抽查了10余家酒店价格不菲的鱼翅产品,DNA检测均无鲨鱼成分。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鱼翅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往往成为天价酒席的必备菜品,而其易于造假又不容易分辨的特性,使得商家大肆以明胶、粉丝等冒充鱼翅,造成假货泛滥的情况。此次央视的曝光活动,在打击造假贩假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是否有食用必要这类奢侈食品的思考。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讲究“食不厌精”,发展到今日,难以在“精”上继续精进,“食不厌奇”就成为了新的追求目标,尤其是在高端消费中,山珍海味无不猎奇,仿佛不这样就很“掉价”,无法彰显自己的独特和高档。

公众盲目追捧鱼翅,一是由于商家为了谋利不惜误导消费者,夸大这类稀有食品的保健作用,甚至添加很多药用价值,使民众误以为这些食物有不可替代的营养。二是传统观念影响了人们的辨别能力,导致很多人对其特殊的营养深信不疑,即便这些说法被科学实验证实为无稽之谈,也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不吝一试再试。三是由于物以稀为贵,这些原材料稀少且难以获取,自然成为了饭桌上身份财富和高贵的象征,基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心理,即便知道鱼翅可能造假,为了面子也会照点不误。而真正的鱼翅很难满足如此大量的需求,自然就会有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对于扰乱市场秩序的造假行为,需要监管部门联系其他部门共同行动,彻查行业潜规则,保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对于伪造甚至有毒的产品,更要严格销毁。要找到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销售渠道,并彻底摧毁,防止这些造假贩假行为死灰复燃。同时,假鱼翅固然需要严厉打击,假面子更需要揭掉,假鱼翅背后的问题,不仅在于市场秩序的整饬与监管,更在于那些痴缠纠结的“舌尖上的嗜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需求,就没有造假,有人戏称,曝光假鱼翅对于鲨鱼其实是一场灾难,不从根本上消除追求高档消费,“不求最好只求最贵”的心态,假鱼翅被曝光后,接踵而至的就是顾客要求饭店提供真鱼翅,而商家依然会追逐最大化利益,倒霉的就只有无辜的鲨鱼。

因此,应当改变的不只是商家,还有盲目追捧鱼翅宴的消费者们。如果回归食物营养实用的本质,让饭桌上少一些面子菜,相信消费者不会再被欺骗,鱼翅热也可以冷却下来。

行政能力测试频道为您提供公务员考试行测的答题技巧以及行测题库,点击进入行测题库

 

推荐阅读:申论答题技巧 点击进入


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时评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报考指南 历年考试真题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