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内容第七章知识点:财产清查概述

 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一)定义: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的盘点或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财产清查的关键是要解决账实不符的问题。造成账存数与实存数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溢;
2.在收发财产、物资时,由于计量、计算、检验不准确而发生的品种、数量、质量上差错;
3.在财产物资增减变动时,由于没有及时办理手续或在计算、登记上发生了差错;
4.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造成财产物资的损坏、丢失、被盗;
5.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错记;
6.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非常损失;
7.未达账项引起的账账、账实不符等。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全面清查。全面清查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需要进行全面清查的情况通常主要有:
(1)年终决算之前;
(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
(3)中外合资、国内合资前;
(4)企业股份制改制前;
(5)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
(6)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
2.局部清查。主要是对货币资金、存货等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的清查。
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较强。
局部清查一般包括下列清查内容:
(1)现金应每日清点一次
(2)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
(3)债权债务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两次
(4)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抽查
(5)贵重物品每月清查一次等。
(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定期清查。这种清查的对象不定,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定期清查一般是在年末、季末或月末结账时进行。
2.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多数情况下是局部清查,如改换财产物资保管人员进行的有关财产物资的清查、发生意外灾害等非常损失进行的损失情况的清查、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等,也可以是全面清查,如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而进行的资产、债权债务的清查。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
二、财产清查的意义
加强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确定实有数量与账面数量之间的差异,查明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差异,改进工作,从而保证账实相符,提高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2、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情况是否良好,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霉烂、变质、损失浪费,或者被非法挪用、贪污盗窃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管理,切实保障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库存和使用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各项财产物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会计基础延伸阅读

  会计基础(Basic Accountancy)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确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决定单位取得收入和发生支出在会计期间的配比,并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业绩和财务成果。

  会计基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特别是为了确定收入和费用所归属的会计期间、确定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金额,为运用适合于有关交易和项目的重大概念而提供的方法。

  会计基础是一种计量标准,它不可能脱离会计体系整体而发挥作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只有在有效的政府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框架下才有实际意义。

  另一涵义:会计学基础学科

  会计基础是现代会计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会计学的根本问题,阐明会计基本理论、基本办法和基本技能。是会计从业资格的课程内容。

推荐阅读:会计基础 

推荐阅读:会计电算化
推荐阅读: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题库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题库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