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会计基础知识讲解辅导资料11

 第四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目前总分类账户一般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有的是指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有的是企业自行设置。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一)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
(二)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三)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也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注:会计凭证指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
(一)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
1.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
2.借贷方向相同。
3.所属会计期间相同(非时间)。即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在记入总分类账户进行总括登记的同一会计期间,在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登记。
4.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1)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注:本期发生额公式可拆成两个公式: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总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合计
(3)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
【例7·多选题】平行登记的记账原则可以概括为( )。
A.方向相同
B.期间一致
C.繁简一样
D.金额相等
[答案]ABD
(二)下面以“原材料”账户和“应付账款”账户为例,说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例11】飞达公司2005年7月1日“原材料”和“应付账款”两个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有关资料如下:
“原材料”总分类账户有借方资金40000元,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如下:
名称   重量   单价   金额
甲材料 400公斤  60元  24000元
乙材料 200公斤  80元  16000元
合计            40000元
“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有贷方余额32000元,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余额如下:
名称       金额
A公司     20000元
B公司     12000元
合计      32000元
该公司7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7月2日,向A公司购入甲材料400公斤,单价60元,价款24000元;乙材料400公斤,单价80元,价款32000元。材料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24000
-------乙材料      32000
贷:应付账款--------A公司       56000
(2)7月6日,车间从仓库领用原材料一批,其中甲材料600公斤,单价60元,计36000元,乙材料300公斤,单价80元,计24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60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36000
-------乙材料        24000
(3)7月12日,向B公司购入材料一批,其中甲材料200公斤,单价60元,价款12000元,乙材料400公斤,单价80元,价款32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12000
-------乙材料      32000
贷:应付账款--------B公司       44000
(4)7月20日,以银行存款偿还欠A公司的货款40000元,偿还欠B公司的货款48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A公司     40000
-------B公司     48000
贷:银行存款              88000
总分类账户
会计科目:原材料
(三)平行登记的步骤
1.首先,将月初余额分别记入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分类账户中只以价值量体现,在存货类明细分类账户中,还需登记数量和单价,即同时以价值量和实物量反映 。(第二章账户分类中提到过)
2.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增减)的先后次序在总分类账户和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平行登记,并计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四)总结
在期末可以对总分类账户和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核对和检查,以便发现和纠正错误。通常这种核对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进行的。
(五)试算平衡与平行登记的主要区别
1.试算平衡主要强调的是:所有账户,借方合计=贷方合计
2.平行登记主要强调的是:总账=所属明细账合计

会计基础延伸阅读

  会计基础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

“管理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们的共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别以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为目标,按照各自的核算方法体系,进行双重核算。然而,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正在逐步趋于融合,二者的边界逐渐消失。

  1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1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处于相同的环境中,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二者都能够记录、计算、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源于传统的会计,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一起构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机整体。管理会计的一些资料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运用了大致相同的原始资料。例如,为了制定投资决策,需要收集相关的成本数据;为了控制存货,需要收集历史存货量、存货费用、材料消耗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均可以从财务会计的报表或记录账簿中获得。这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对财务预测、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客体,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均需要记录、评价、考核、控制企业资金,从而促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最优决策,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1.2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容不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决策、业绩评价和控制,是对资金的分析、评价、控制、预测和决策,用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财务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以及利润的核算,是对资金的确认、记录、计量及汇报,用于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其次,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管理会计能够提供最优化决策和有效经营的管理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服务的,常常被称为内部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能够提供最基本的财务信息,侧重于服务和企业有联系的个人或团体,常常被称为外部会计。第三,工作重点不同。经营管理型的企业管理会计需要在反映过去的基础上,强化前景预测、规划、决策等功能,面向未来是其工作的重点。而报账型的财务会计只是提供历史资金信息,面向过去是其工作重点。第四,不同的时间跨度。编制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有着较大的时间弹性,编制的时间可以短至一天,也可以长达几年,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按照管理者的需求进行。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往往有着硬性规定,通常情况下编制对外财务报表的时间为一年、一季或一个月。第五,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精确程度和信息特征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手段的会计,它是一种按照预定目标,收集、反映、处理经济信息,指导、调节、控制与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经营讲究效果、权衡利弊的管理活动与社会实践。会计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传统会计认为资金运动是唯一的会计对象,过于重视资金、资产等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决定、主宰物资资本的人为因素的作用。随着会计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会计客体范围不断扩大。会计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展,不但包括了传统的会计管理内容,还包涵了智力资本、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监督、核算等内容。企业会计更加注重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从本质上来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对资源要素的交易和产权变动的确认、计量和控制。二者由于不同的分工,在会计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对象,而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对象的再加工,是利用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指导、控制、组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在职能方向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延伸和发展;在工作内容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深化;在最终目标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始终保持一致,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3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措施

  3.1 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体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对企业会计的进一步完善,是会计发展的一项突破。通过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使企业会计活动不但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还能够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与重复状态。由于目前在企业会计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弥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平衡,以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企业决策中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高层的重视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促进企业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决策。其次,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会计教育。企业应当开展管理会计培训,对会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者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促使企业各级人员都能够了解、懂得管理会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队伍。第三,采用恰当的方法采集基础数据,确保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第四,细化会计基础工作,优化财务资料,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3.2 合理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

  财务会计应当突破单一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模式,在确认基础时需要充分考虑现金流量,努力构建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相结合的会计确认基础。这样既能够协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还能够降低管理会计的工作量,有利于企业对外报告现金流量信息,更好地满足外部信息需求。在计量方面,财务会计需要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现净值、现行市价等多种计量模式相互配合。随着新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单一计量基础逐步扩展到物种不同的计量基础,例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存货,采用现行市价计量短期有价证劵,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长期负债与资产,这有利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融合。

  3.3 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有效衔接

  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变动成本资料,有利于管理会计的量本利分析与盈亏临界分析,能够为成本控制、计划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变动成本还能够和责任会计、弹性预算、标准成本等直接结合,从而在生产经营与计划控制等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将变动成本法引入到财务会计当中,能够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衔接,促进企业运用会计更好地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别。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二者在企业内部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应当合理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体系,合理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

推荐阅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
推荐阅读: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关信息通知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题库

会计基础真题 会计基础答案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题库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