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城市
留守VS出走
正方:迟早要回来为何要离开
从进入高三到分数线出来,毕业于铁一中的奚奚一直坚持自己不会去外省上大学,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第一,饮食气候差别太大难适应;第二,即便外出上大学,最后还是回广州工作,离开不如留守。高考分数过了重本线,奚奚说,她已经确定了,志愿全部填报省内的大学。
同时,许多家长也坚持不让孩子去外省,他们认为比广州更好的城市没几个,出去没必要。
反方:趁着年轻去外面看一看
三个小时直抵西安游古城,趁着周末去洛阳,走走停停,发微博晒游记秀美食,这是刘若曦的生活。
去年从二中毕业,她的分数刚好达文科重本线589分,她超乎家人预料,将志愿瞄上郑州大学,最终如愿录取。
在她看来,大学四年不仅是用来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阅历的积累的过程,外出上大学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声音
“在火车站、飞机场、高速路遍地都是的今年,距离已经不是问题,选一个交通便利的城市,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也不错!”
——郑州大学学生刘若曦
关键词2:专业
热门VS冷门
正方:知名度就是生命力
考完高考之后,毕业于某示范性高中的小陈就和父母为挑选专业苦恼,擅长数学和物理的他一早便将这两个专业排除在选择之外:“我不准备当老师,学这两个专业怎么找工作?”
同为毕业生的网友@爱上孙悟空也为挑专业苦恼,对着厚厚一本《报考指南》,他发微博直言自己选专业原则,“知名度就是生命力,没听过的专业一概‘PASS’。”
反方:专业冷热一线之隔
在最近蹿红网络的“四分钟说大学专业”的视频中,IT专业被描述为“从热带雨林变为地中海,只需要三年,以图为证。”
网友“银色力量”将这段视频转发到自己所在的班级QQ群,并告诉记者,这么做是为了建议群里正在为选专业而苦恼的同学,客观看待冷热专业,“专业冷热就是一线之隔,我选专业就不会去看这些,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声音
如今不少原来公认的热门专业已经出现了“就业荒”,甚至成“鸡肋”,而不少考生避而远之的“冷门”专业因为竞争小,或是一只能成就未来的“金饭碗”。
——网友@大眼看世界
关键词3:决定
家长意愿VS自己兴趣
正方:经验之谈才靠谱
孩子今年参加高考的林爸,一直想让孩子接自己的班,学工科专业,然而孩子的兴趣却不在这方面,为此,林爸几乎和孩子吵了起来。
记者采访发现,因为专业选择而出现家庭“矛盾”的案例远不止一个,家长以过来人自居,他们的理由便是“我们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
此外,“子承父业”“家族专业”等因素也成为部分家长做主孩子专业的主要原因。
反方:我的未来我做主
“自己做主有错吗?”面对学妹的困惑,已经念大二的小琳不知所措,当年因为专业选择,她与母亲吵翻,母亲甚至在开学时拒绝送她来广州。“母亲希望我读湖南师范大学,以后当老师,但我喜欢设计,想自己做主。”最后她离开湖南,填报暨大动漫设计专业。
今年毕业的理科生陈同学考了655分,在准备填报志愿的同时,他还悄悄参加香港中文大学在广州的面试,“能去香港的话,我会说服父母同意我的选择”。
声音
从小我们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到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了,但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尊重孩子的选择。
——暨大大二学生小琳
关键词4:学校
凤尾VS鸡头
正方:好学校当然有好的理由
毕业于越秀某校的文科生林微良高考分数为598分,比一本线只高4分,她告诉记者,全家人都在苦恼如何填报学校,“一本学校选择少,二本学校选择就多了。”
于是,她在微博中发出求助。网友“风清扬”力挺她冲一本,“上了一本线不去读二本,上了二本线不要去读专科。国内大学以批次划分,好学校当然就有好学校的理由,二手的奥迪还是奥迪,不可能是奥拓。”
反方:“鸡头”有助培养自信
与林微良的纠结不同,毕业于二中的李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二本上线)没有达到理想学校后,他很快做出自己的决定,“去比较好的二本学校如广商,我只能去一般的专业,那我就去次一点的学校,做‘矮子中的高子’。”
李同学说,他在出成绩的第一晚失眠了,最终说服自己“在一个学校默默无闻不如在另一个学校遥遥领先”,并觉得这样的选择也许有助自己培养自信。
声音
如果你足够自信,上了本科线建议冲一冲,好学校能为你提供的不仅是名气,还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大学排名 | 专业排名 | 高考热门专业 |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 征集志愿 |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