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共基础知识:剩余价值

2013-07-25 11:44:35 公共基础知识公务员考试
   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资本是投人流通和周转过程,购置资源、组织生产从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最初总是表现 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有 根本区别的。这种区别表现在:

  (1)流通公式不同: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G-W)。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一商 品一货币(G一W一G')。

  (2)流通中货币的职能不同:在商品流通中,货币(G)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着流通手段的职 能;在资本流通中,货币更主要的是增殖的手段,即获得剩余价值的手段。

  (3)流通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为买而卖,生产者最终的目的是获得流通以外 的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资本流通公式是:G— W—G'。这里,G' = G+AG。AG是价值增殖额。 也就是说,货币发生了价值的增殖,这时的货币已转化为资本。因此,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 价值。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从而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出卖。

  (2)劳动者没有足够的生产资料,为了谋取生存或发展必需的条件,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一样,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 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具体地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 的价值: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者养活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所必要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创造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

  于它足价值的最终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劳动力商品本身的价值,而且能通过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创造 出比劳动力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二、剩余价值及其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过程表现为商品生产过程。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一般也是劳动 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差别在于增殖价值的属性、归宿和分配不一样。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都属于资本家所有,其劳动产品就必然归资本家所有, 增殖价值即剩余价值也被资本家占有。

  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要考察其价值形成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全部 :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这里的全部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部分。活劳动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 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指进行中的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物化劳 动,又称死劳动,或过去的劳动,是指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一般认为,物化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 中转移自身的价值。因此,商品生产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劳动者把过去的物化劳 动(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商品上的过程。

  假定工人创造的价值只够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增殖,资本家也就不能获得剩余价 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必 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 了工人的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的使用权就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充分利 用这一时间,强迫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可见,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是工人创造了比他的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 源泉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他自身劳 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二)资本的本质

  从现象上看,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机器、原材料、厂房等。但是,这些物本身并不一定就 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下,生产资料作为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因此,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人和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就 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为了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马克思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把预付 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的价值一 次地或多次地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而不会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此叫不变资本(用C表示)。用于购 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了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新价值,发生了价 值量的变化,因此叫可变资本(用P表示)。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而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带 来的。

  (三)剩余价值率

  为了确定可变资本的增殖率,进而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要计算剩余价值率。剩余价 值率(用m'表示)是剩余价值(用m表示)与可变资本(用W表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m/v

  剩余价值量是由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数量(或雇佣工人的数量)决定的。用M代表剩余价值量,则M=(m/v)*V表示一个工人每天提供的剩余价值,W表示购买一个劳动力每天预付的可变资本,V表示可变资本的总量)。从上式可以看出,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有两条途径:一是提髙剩余价 值,二是增加可变资本的数量。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有两种基本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为 既定时,工作日愈长,剩余劳动时间就愈多,从而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也就愈多。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 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部门中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个别 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 求尽不断加强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剩余价值规律决定 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一切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 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五)不同要素在价值和剩余价值形成中的作用

  (1)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决定性因素和最终源泉。

  (2)资本提供条件。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中,以不同的 形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不仅要保值,而且要增殖,没有增殖的生产经营过程是没有意 义的。

  (4)管理是特殊的要素。这种要素将各种要素很好地整合起来以后,其效果能达到倍乘的程度。

  (5)科技催化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然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科学技术的运用 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所以说它是“催化效益”。

  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对劳动力必要劳动的支付。它的本质是由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体现着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只要资本主义制度没 有改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就不会改变。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 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是以计时 工资为基础的。工资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分。名义工资是指以货币数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 是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公务员报考指南 公务员报考条件 公务员报名入口 行测专题 申论专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律与道德 底线缺一不可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缓刑与死缓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房主卖房,租户必须搬走吗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公文知识:版头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改革开放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地理环境知识:月相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国务院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缓刑制度

公务员公共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