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李天一案

2013-08-01 11:37:06 半月谈公务员时事政治
   数月来一直处于舆论漩涡的李某涉嫌轮奸案,又起波澜。继案发时的“私了说”、“虚报年龄说”后,眼下又流传警方在案情描述中使用了“轮流发生性关系”的用语以开脱当事人罪责。北京警方日前明确回应称,未有此说法,并表示案件已侦结进入了审查起诉阶段,希望公众不要听信传言,更勿妄下结论。

  事件的这一走向,其实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传播快时代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信息处理反应法则?

  坦率说,在时下信息以“秒杀”节奏演进的新闻高压锅里,要第一时间做到真假立判、真相大白,进而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是非判断、价值评判,难度极大。这意味着,行政机关要进一步提速权威信息的发布,让真实信息跑在小道消息乃至虚假信息前面,这不仅是舆论规则,更是法定义务。这也意味着,大众媒体有责任对传言调查核实,以确保基本事实的真实客观。当然,这同时意味着,公众在面对扑啸而至的海量信息时,有必要给准确判断多一点维度、给还原真相一点时间。

  不可否认,“不信司法信传言”的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人们对案件的关注和对犯罪嫌疑人的讨伐,也隐含着对公平正义的强烈诉求。真相的浮出水面,也是一个不断“证伪”和“求真”的动态过程。但无论如何,这不能成为不实信息藏身的土壤。尤其是,当案情进展没有得到充分披露时,各种基于想象的推理、基于立场的判定和基于情绪的讨伐,容易造成对客观真实的“踩踏事故”。

  最近发生在安徽太和的“孕妇造假”案,提供了另一个例证。有网友发布消息称,一名孕妇在医院孕检时被人迷倒,醒来后发现腹中胎儿被盗走。因其离奇和惊悚,此事迅速被传播,并引起对医院乃至对社会的指责,而警方随后的调查显示,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当事人根本就未怀孕。当真相水落石出之时,不知会不会有人为自己的判断力“捉急”?

  在网络传播的“快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遭遇海量资讯,很多人往往来不及甄别就快速反应,贴标签、下结论。当事情最终呈现不同结果时,却往往咳嗽两声便一哄而散,很少有人反思:如何让理性而不是情绪带着我们走,如何根据事实而不是立场进行判断?

  事实上,舆论与事实“追尾”的案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如果我们记忆力还不太糟糕的话,从并非官二代的“焦三牛提拔”到“80后女干部”,从“谣盐”到京温商城事件,并没有过去太久。包括网帖贴上“是中国人就转”标签的现象,都在提醒我们:信息传播越快越简单,我们越需要让思考慢一些,用一杯茶的时间思量一下、搜索一番,或者让信息沉淀一会儿,多一些交叉质证,很多臆断就会不攻自破。先辨真伪,再论是非,这样的顺序才会让公共空间更有效率。否则沸反盈天的讨论、义正词严的批判,很容易因为基本事实错误而自摆乌龙,徒然消耗公众情绪和社会资源。

  摆脱情绪和偏见对我们头脑的桎梏,让思考慢一些,不但和寻求真相有关,也和涵养我们的判断力有关。哲学家康德说,判断力是联结知识与道德、必然性和自由之间的桥梁。身处网络时代,拥有健全的判断力,是一件比拥有海量信息更为重要的事。如果我们让判断力屈从于一己的立场、一时的情绪,不惜让扭曲的事实成为偏见的注脚,根据虚假的命题得出错位的结论,只会让我们在狭隘的个体世界里越陷越深,永远无法形成健康的公共讨论。

  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无暇思考的时代,我们有必要让脚步慢一些,让头脑冷静些。
 

    公务员推荐:半月谈时事政治2013:户籍制度改革     半月谈公务员时事政治:微信收费

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时评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报考指南 历年考试真题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