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2010

  53.【答案要点】

  (1)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假设必须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假设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

  四、分析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1)表中数据所显示的教育影响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成人识字率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成人识字率越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慢。可见,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差异所导致的结果。

  1850年,有些成人识字率超过70%的国家(如瑞典、芬兰)收入位次很低,有些识字率约50%的国家(如英格兰和威尔士、比利时)收入位次颇高,甚至有些识字率低于50%的国家(如西班牙)的收入位次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人识字率高的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超过识字率偏低的国家。这表明,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其经济功能具有滞后性。

  (2)教育之所以具有上述经济发展功能,是因为教育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总体素质,具体表现为:提高劳动的自觉性,缩短掌握新技术和转换工种的必要时间,形成解决复杂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创造发明、参与生产管理、革新技术的意愿和能力。

  教育的经济功能之所以具有上述滞后性特点,是因为:第一,一代人的教育水平影响下一代人的素质,从而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发展;第二,教育水平起点高的国家,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时间越久远这种由教育带来的经济优势就越明显;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教育发展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强,教育水平起点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55.【答案要点】

  (1)指导思想的异同。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与“和魂洋才”。

  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

  不同点:洋务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

  (2)改革措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②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开办西式近代学校。

  不同点:①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②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教育。③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力量进行的,力量强大。

  56.

  Ⅰ.【答案要点】

  上述5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一种行为若不予以强化就会消退。他对学生“做鬼脸”的行为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最终使其消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作过激的反应,反而会成为一种强化。

  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隔离法。他对学生采取“孤立”的措施,目的是将违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防止其不当行为因部分学生的支持、赞赏而得到强化。

  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惩罚法。该学生行为的错误性质较严重,予以忽略是不恰当的。教师采用严肃批评、写检查等惩罚性措施,使其错误行为受到禁止,或使其发生的概率降低。

  例四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地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

  例五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Ⅱ.【答案要点】

  (1)观察法和访谈法。

  (2)选择之一:教育行动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实验研究侧重于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探究,对理论研究更为适合;而对于李老师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这一实践性较强的研究目的来说,以改进实践为基本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更为适合。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实验要求严格的变量控制,难度较高;而教育行动研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无需严格的变量控制,对李老师而言,相对简便易行。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与行动者的角色通常是分离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更强调行动者成 为研究者,这对李老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好处。

  选择之二:教育实验研究

  理由如下:①在研究目的方面,教育行动研究追求教育实践的改进,而教育实验研究更侧重于因果关系的探究,更有利于李老师确证“扩展课外阅读”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语文学习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在研究过程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不做严格的变量控制,因而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均不强;而教育实验研究要求对变量作适度控制,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强,研究结果的普适性高,更有利于李老师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③在研究主体方面,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教师自己成为研究主体,受教师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研究有可能流于肤浅和零碎;而选择做实验,李老师的研究可以在学校科研顾问的指导下进行,这更有利于研究结果在理论上的概括提升和李老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

  考研网推荐链接:

  2014年数学一研究生考试大纲

  【考研数学】2014填空题考点总汇

  历年政治考研试题汇总


考研大纲 考研经验 考研真题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录取
分享

热门关注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复合材料

测绘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能源动力类专业考研方向

考研方向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考研方向

工业生物工程

教育技术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考研科目

小学教育专业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考研科目有哪些

小学教育专业

会计学专业考研的科目

考研科目

人文教育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

考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