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一名本硕连读的学生,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在读书半年之后,感觉自己在国内读书某种程度上是浪费了时间。当然,这个学生的评价是否公允,我们姑且不论,再追问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时,该学生总结:在国内读研究生,老师仅仅是带研究生,而不是真正培养研究生!不能真正站在学生的潜质、学术方展方向等方面,真正给学生指出一个未来。而麻省的导师,在接受他攻读博士的时候,非常严肃的告诉他:你选择这个方向,是否做了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准备?换一句话说,你做好了为你的专业献身的准备了吗?据说,这个学生非常震撼,也非常受教育,这是他一辈子都未曾考虑的问题。在中国的学生看来,大多考研读博,都是为了找一份工作,都是站在谋生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读书机会,从来没有上升到为某一个学科和研究方向献身的高度。
我看到了这则消息后,心情很受触动。孔子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我应该好好的反省我自己,反省我是否称职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资格。一个真正的导师,绝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带了几个学生,更不应该把研究生培养视为自己谋取个人资历的工具,而应该真正站在学生发展和成长和学科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培养做出指导。简单地说,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一定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着眼于真正培养一个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和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才;一定是着眼于培养对文化和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人才,只有这样,导师才是真正负责的导师,学生也才能真正从读研究生的经历中受益良多,甚至终生受益。
因此,我们希望所有的导师能够反省自己,是否真正站在文化和科学发展的角度,真正站在学生成才和给国家培养人才的角度,思考研究生的培养;所谓的"导师",是要切实的以自己的智慧、见解、格局和远见,给学生的未来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我们也希望学生都好好的反思自己,是否简单的把读书视为谋取饭碗的工具,是否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一个规划,是否立下了为文化或者科学的发展奋斗毕生的决心和意志。我们不反对一个人要考虑个人的生活,但是,一个读到研究生的人,不应该仅仅考虑到饭碗的问题,那样就太狭隘了。尽管每一个人力量有限,但应该力所能及的为社会、文化、科学的进步,做一点事情。更进一步,一个人的生活有多好,个人价值有多大,恰恰在于你能够给这个社会做出什么。
希望这一篇短文对所有读研究生的同学和带研究生的导师有一点启发。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