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师说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译文

  古人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充,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道理,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师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完成下列各题

  1、生字注音

  谀( ) 欤( ) 郯( ) 苌( )

  襄( ) 聃( ) 蟠( ) 贻( )

  2、多音字辨析

  读:( )( ) 相:( )( ) 传:( )( )

  ( )( ) ( )( ) ( )( )

  3、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4、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句读之不知 古义: 今义: 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 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 今之众人 古义: 今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今义:

  5、解释加点的重点实词:

  生乎吾后,其道也亦先乎吾 

  师道之不也久矣! 

  欲人之无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是故无贵无贱 

  彼童子之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师道之不,可知矣 

  圣人无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余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并解释

  吾从而师之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7、解释下列文言虚词

  之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3、士大夫之族,曰弟子曰师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1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乎

  1、其皆出于此乎?

  2、生乎吾前:

  3、固先乎吾:

  于

  1、耻学于师:

  2、其皆出于此乎?

  3、于其身也: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不拘于时:

  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而

  1、惑而不从师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

  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8、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不拘于时,学于余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而耻学于师

  四、名言警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吾师道也, ?是

  故 , , , 。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其皆出于此乎?

  4、 , , , , ,吾未见其明也。

  5、孔子曰: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师, , , ,如是而已。

  《师说》练习答案

  之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作助词,可译为“的” 作助词,可译为“的”

  译为: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作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翻译时可去掉译为: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种情况吧?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可去掉译为:我是向老师学习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用在主语“其年”和谓语“先后生于吾”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即取消句子独立性)译为:古代那种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译为: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之”用在主语“人”和谓语“无惑”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译为:(古代那种)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可以知道了。“之”用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复”之间,使原来的主谓句子变为主谓短语,这个主谓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作助词,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时可去掉

  译为: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为: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帮助他)学习书中的句读的,不是我所说的能够传授那些大道理,解决那些疑惑的。作代词,代人,可译为“他”、“他们”,或根据语境灵活地译出来

  9、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为: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他。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作代词,代事物,可根据语境灵活地译出来

  1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译为: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但)不被时俗限制,向我学习。作代词,复指主语,用在动词后作宾语,翻译时可去掉 “之”复指“六艺经传”,翻译时去掉了。

  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作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

  译为: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13、士大夫之族,曰弟子曰师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译为:士大夫这类人,一听到称弟子称老师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讥笑他。 “之族”中“之”译为“这”,“族”译为“一类人”,“之族”即为“这类人”。

  14、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郯子这类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译为:“之徒”中“之”译为“这”,“徒”译为“一类人”,“之徒”即为“这类人”。

  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只是指示代词,那些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5、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乎 1、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2、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3、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1、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2、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3、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4、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5、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却,竟然

  而 1、惑而不从师 转折连词,却

  2、犹且从师而问焉 顺承

  3、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 修饰

  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 他

  8、特殊句式

  【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被动句】不拘于时

  【倒装句】1、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介词结构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汇总
2013江苏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综试题答案 2013内蒙古理科试卷答案
2013宁夏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西藏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3江苏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政治) 2013安徽数学真题(理科)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东数学真题(理科)试卷 2013广东数学真题(文科)试卷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您搜集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2020高考语文高频考点: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怎么快速提高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作文怎么提高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