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语文高考必考篇目栏目,提供与语文高考必考篇目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汇总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会考 高考语文会考篇目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沁园春·长沙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劝学(节选)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师说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想北平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赤壁赋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我与地坛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始得西山宴游记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最后的常春藤叶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六国论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兰亭集序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逍遥游(节选)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陈情表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物种起源》绪论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雨霖铃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虞美人

  

与语文高考必考篇目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登高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会考 高考语文会考篇目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登高》模拟试题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凫(fú) 咙言(lóng)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B. 喧豗(huī) 砯崖(pīng) 吮吸(shǔn) 黄鹄(hú)

  C. 崔嵬(wéi) 峥嵘(zhēng) 参(shēn) 万壑(hè)

  D. 猿猱(náo) 秦塞(sè) 咨嗟(jiē) 趑趄(zī jū)

  2.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地崩山摧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万壑雷

  B. 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倚缺壁

  C. 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萦岩峦

  D. 磨牙吮血 以手抚膺 蚕丛鱼凫 仰胁息

  3. 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 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 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 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 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 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

  C. 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 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回答5~6题。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千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据《汉书》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 。有问卜者,则依著龟为言利害。

  5. 选出具体表现“崎岖不易行”的句子( )

  ①山从人面起 ②见说蚕丛路 ③云傍马头生

  ④芳树笼秦栈 ⑤春流绕蜀城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⑤

  6. 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

与语文高考必考篇目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师说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会考 高考语文会考篇目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译文

  古人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充,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

高考语文:必考112句古诗

高考语文 高考必考古诗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为你整理了高考语文:必考112句古诗,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高考语文:必考112句古诗

  一、思 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情 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三、读 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四、奉 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五、战 争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7.醉里挑...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品质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会考 高考语文会考篇目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品 质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鬈曲( ) (2)趿拉( ) (3)赊账( ) ...

  (4)蹙眉( ) (5)褶皱( ) (6)羞怯( ) ...

  思路解析:本题意在提醒学生注意积累课文中重要词语的读音,特别是要读准多音字和不读声旁的形声字的字音。注音练习还应注意标调位置。

  答案:(1)quán (2)tā (3)shē (4)cù (5)zhě (6)qiâ

  2.高尔斯华绥, 国小说家、剧作家,1932年获 文学奖。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 、 、 与 、 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思路解析:通过查阅资料,自行积累有关文学常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参考答案:英 诺贝尔 《有产业的人》《骑虎》 《出租》 威尔斯 贝内特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

  B.“把靴子送回来!”他说。“我想看一看。”

  C.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D.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思路解析:B项中“他说”后应为逗号,因为前后引号内的话都是同一人所说。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口棺材随波漂流,历经28年,行程3千公里,终于返回故乡,这是一件多么不可理喻....的事啊。

  B.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公司的老总在工作时,总有些看似“漫不经心”的习惯。对此,....

  不少职员表示理解。

  C.与印度相比,在印度的外国人比中国的少一半,可外国人在印度的刷卡消费却至少是我们的两倍。送上门来的钱居然赚不到手,我们的金融业还能心安理得吗? ....

  D.这场比赛的首发阵容简直莫名其妙。邵佳一并没有出现在理所当然的前腰位置上,而是跑....

  到了本应该是阎嵩出现的左边前卫位置上。

  思路解析:A项“不可理喻”是说态度蛮横或愚昧,不能用道理让他明白,应改用成语“不可思议”(意为“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答案:A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依次填入下句空缺处的三个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我还记得,要想说明橱窗里那些靴子为什么老不更换,我总觉得很为难, 把那些不是亲手做的皮靴陈列在自己的店里,他...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祝福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会考 高考语文会考篇目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福》中心思想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也描写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冷漠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且不知所措的行为,对这样的行为进行了反思。

  《祝福》故事大纲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欺压的穷苦农村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失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祝福》练习 一、选择题。

  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谨严.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3.《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4.《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一项):

  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

  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

  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

2014高考语文会考篇目:劝学(节选)

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会考 高考语文会考篇目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劝学》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ù)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zào)也。

  译文: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达到千里远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汇成江河大海的办法。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知识 高考知识点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点众多,但是必考知识点也是有迹可循的,那么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整理1

  大阅读考题内容

  一、大阅读的类型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戏剧

  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新闻、科普文、调查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整理2

  大阅读的“结构作用”题型

  以小说为例(传记同样适用)

  一、文本的故事结构(小说情节)

  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情节的类型及作用

  (一)就整体篇章而言

  (二)就文章开头而言

  (三)就文章结尾而言

  (四)考题问法:

  “文章(传记、小说均可)以……(周汝昌“安安静静的离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对待“作用”题型,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2.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

  3.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4.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具体分析:

  1.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①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②中间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小见大。

  ④标题的作用:一是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二是点明主题。

  2.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3.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一般来说,情节有点题和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4. 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