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
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5.用一个词概括“空谷幽兰”的特征“盆景家兰”的特征 。(2分)
6.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
7.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3分)
答:
8.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9.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3分)
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
10.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
为什么?(3分)
答:
11.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答:
《访兰》参考答案
5.纯朴。(清妙、清纯、淳朴、高雅等) 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
6.这里的“味”既指气味、香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格调、气质(答对1点给1分)。(点拨:既要结合语境答出其字面含义,还要答出其精神实质。字面含义只要阅读时注意了第2段不难理解,深层内涵涉及的两个词“品格”、“格调”都可在原文中找出。)
7.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点拨:分析这个句子的含义,分析什么?就是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父亲为什么“不以此得意”,为什么“愠怒”。)
8.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点拨:第一点自然最重要。第二点虽是套话,但考试时可不要省掉了。即回答这样的问题要善于从内容和结构等多个角度回答。)
9.C。“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特性。(选对1分,说明理由正确得2分)。(点拨:所谓说明理由就是纠正C项答案中的错误。)
10.“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形象地表现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点拨:回答这类问题的三步曲:释词;表现了什么(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什么修辞方法,如有,其作用是什么。)
11.一个人只有像野兰一样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能有益于社会。(点拨:就是对文章倒数第2段的最后两句话进行再加工,“加工”时要结合野兰这一对象。)
点评:诗云:“谁人解赏花真面?此花不如城外好。”何哉?盖花入城中,栽以瓷盆,闭诸华室,全失山野之天趣与高格矣。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