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证券从业考试即将开考,证券考试的考生们是否也在为考试着急呢?为您整理了2015年11月证券发行与承销考点及真题示例1.1,帮助大家巩固知识点,更多模拟试题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证券从业频道。
第一章第一节投资银行业务概述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
(一)狭义含义
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活动,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业务、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二)广义含义
包括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即包括公司融资、并购顾问、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业务等。
二、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一)投资银行业的初期繁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些大银行就已开始着手为战争的结束作准备。
战后,大量公司开始扩充资本,投资银行业从此开启了其真正意义上的、连贯发展的序幕。
(二)20世纪30年代确立分业经营框架
为避免类似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证券业必须从银行业中分离出来。在此背景下,以《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为标志,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
其中,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严格规定了证券发行人和承销商的信息披露义务,以及虚假陈述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并要求金融机构在证券业务与存贷业务之间做出选择,从法律上规定了分业经营;
1934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不仅对一级市场进行了规范,而且对交易商也产生了影响;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取代了联邦贸易委员会,成为证券监管机构。
(三)分业经营下投资银行业的业务发展
1986年美联储通过了一项允许部分美国银行提供有限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放松了对银行控股公司和其证券公司的监管;
1989年美联储甚至批准J.P.摩根公司重返证券业,此后许多大商业银行也纷纷设立了证券机构;
1997年至l998年,美国国会取消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互相收购的限制,允许其进入非金融业;对银行在经营保险业方面也有类似放松。
(四)20世纪末期以来投资银行业的混业经营
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成为美国金融业经营和管理的一项摹本性法律,它意味着20世纪影响全球各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终结,并 标志着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业真正进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业经营的新时代。
(五)美国金融风暴对投资银行业务模式的影响
2008年,美国由于次货危机而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了罕见的金融风暴,在此次金融风暴中,美国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崩溃,其主要原因在 于风险控制失误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弊端。
美国监管机构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原投资银行模式过于依靠货币市场为投资银行提供资金,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对于投资银行的借贷就 变得日益困难。为了防范华尔街危机波及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美国联邦储备委 员会批准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从投资银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户的存款,成为银行控股公司将有助于两家公司重构自己的资产和资本结构。
例1—1(2012年3月考题·单选题)
1927年的( )取消了禁止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规定。
A.《国民银行法》
B.《麦克法顿法》
C.《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D.《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参考答案】 B
【解析】 1864年《国民银行法》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承销与销售等业务,而取消禁止商业银行承销股票的规定,实现商业银行两个领域的重合的是1927年的《麦克法顿法》。
三、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一)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
发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股票发行决定权的归属。分为两种类型:~种是政府主导型,即核准制;另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即注册制。
我国目前实行核准制。在1998年之前,我国股票发行管理制度采取发行规模和发行企业数量双重控制的办法。
2004年2月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开始实施。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在发行监管方面明确了公开发行和非公开发行的界限;规定了证券发行前的公开披露信息制度,强化社会公众监督;肯定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进~度发挥中介机构的市场服务职能;将证券上市核准权赋予了证券交易所,强化了交易所的监管职能。
例1-2(2012年3月考题·单选题)
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于2005年lo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 )起施行。
A.2005年10月27日
B.2005年12月27日
C.2006年1月1日
D.2006年3月1日
【参考答案】
【解析】 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例1--3(2012年3月考题·判断题)
我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在1998年之前,采取只控制发行规模的办法。( )
【参考答案】 ×
【解析】根据发行监管制度的演变情况,l998年以前,我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采取发行规模和发行企业数量双重控制的办法。
(二)股票发行方式的变化
我国在股票发行方式方面的历史变动是非常多的,按时间和方式种类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办发行。从1984年股份制试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2.有限量发售认购证。l991年至l992年,股票发行采取有限量发售认购证方式。
3.无限量发售认购证。l992年,上海率先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证摇号中签方式。
4.无限量发售申请表方式以及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方式。
5.上网竞价方式。上网竞价只在1994年哈岁宝等几只股票进行过试点,之后没有被采用。
6.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这是储蓄存款挂钩方式的延伸,但它更方便,节省时间。它又包括两种方式:“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和“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转存”。前者比后者占用资金时间大为缩短,资金效率提高,并且能培育发行地的原始投资者,吸引大量资金进入二级市场。
7.上网定价发行。它类似于网下“全额预缴、比例配售、余款即退”的发行方式,只是一切工作均利用交易所网络自动进行。它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快捷等优点,避免了资金体外流动,完全消除了一级半市场,1996年以来被普遍采用。
8,基金及法人配售。中国证监会于1998年8月11日对这种发行方法进行了规定。
9.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2000年2月13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新股发行中试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该方式是指在新股发行时,将一定比例的新股由上网公开发行改为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投资者根据其持有上市流通证券的市值和折算的申购限量,自愿申购新股。
10.上网发行资金申购。2006年5月20日,深、沪证券交易所分别颁布了股票上网发行资金申购实施办法,股份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采用上网资金申购方式公开发行股票。2008年3月,在首发上市中首次尝试采用网下发行电子化方式,标志着我国证券发行中网下发行电子化的启动。
(三)股票发行定价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司在股票发行数量、发行价格和市盈率方面完全没有决定权,基本上由证监会确定,采用相对固定的市盈率。
1994年后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竞价发行(只有试点,后未推行),但大部分采用固定价格方式,即在发行前,由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根据市盈率法来确定新股发行价格。
2005年1月1日,试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制度,标志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初步建立。
2006年9月11日,证监会审议通过《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细化了询价、定价、证券发售等环节的有关操作规定。
例1_4(2012年3月考题·单选题)
( )我国试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制度。
A.20世纪90年代初期
B.2005年1月1日
C.2006年9月11日
D.2006年9月19日
【参考答案】 B
【解析】 2005年1月1日试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制度,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初步建立。
(四)债券管理制度的发展历史
1.国债。有关国债的管理制度主要集中在二级市场方面。1992年3月l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
2.金融债券。l994年我国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发行主体从商业银行转向政策性银行,首次发行人为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金融机构发行。
2005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发行主体增加了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
例l-5(2012年3月考题·单选题)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券,须向( )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招募说明书、协议文本等规定的资料。
A.中国银监会
B.中国证监会
C.中国人民银行
D.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参考答案】 A
【解析】 中国银监会于2003年发布的《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定期债务,须向中国银监会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例1-6(2012年3月考题·判断题)
2005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金融债券的发行行为进行了规范,发行体也在原来单一的政策性银行的基础上,增加了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 )
【参考答案】√
【解析】 考核债券管理的发展历史相关内容:2005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对金融债券的发行行为进行了规范,发行体也在原来单一的政策性银行的基础上,增加了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
3.企业债卷。我国的企业债券泛指各种所有制企业发行的债券,首次发行于1983年。
1987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旨在规范企业债券的发行、转让、形式和管理等。
4.公司债卷。l993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公司债券”部分曾经规定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及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可以发行公司债券,并详细列明了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和程序,规定国务院债券管理部门为发行公司债券的审批部门。
1998年通过的《证券法》对公司债券的发行和上市作了特别规定,规定公司债券的发行仍采用审批制,但上市交易则采用核准制,同时对公司债券暂停上市交易、终止上市交易的情形及处理办法作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对公司债券的管理。
2006年实施的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须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并应当符合2006年实施的新修订的《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5.证劵公司债卷。是指证券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不包括证券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和次级债券。
6.企业短期融资卷。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最长期限不超过365天的有价证券。
2008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适用该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终止执行。
短期融资券的注册机构也由中国人民银行变更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例l-8(2012年3月考题-单选题)
企业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最长期限不超过( )的有价证券。
A.90天
B.半年
C.365天
D.2年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中对短期融资券定义的规定,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最长期限不超过365天的有价证券。
例1_9(2012年3月考题·判断题)
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最长期限不超过2年的有价证券。( )
【参考答案】 ×
【解析】 考核短期融资券的定义,企业短期融资券是指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最长期限不超过365天的有价证券。
7.中期票据。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问债券市场按照计划分期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8.资产支持证券。是指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发行的、以该财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其收益的受益证券。受托机构以信托财产为限向投资机构承担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义务。
9.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2005年10月9日,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这两家国际开发机构在全国银行问债券市场分别发行人民币债券ll.3亿元和10亿元,这是中国债券市场首次引入外资机构发行主体。2006年1 1月15目,国际金融公司又成功发行8.7亿元。至此,当初首批核准的30亿元熊猫债券额度已全部用完。
10.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银行问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制定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指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2009]第l5号),于2009年ll月9日发布施行。
例1-10(2012年3月考题·多选题)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在( )。
A.发行监管
B.发行方式
C.发行定价
D.发行种类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在发行监管、发行方式和发行定价三个方面。
证券从业频道特别推荐: 2015年11月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模拟冲刺题及答案汇总证券从业题库 | 证券考试备考辅导 | 证券考试每日一练 | 证券考试真题 | 证券考试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