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熟读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对你的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有帮助,能让你更加熟悉知识点。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14)”,欢迎您练习下载!
第五章 教育目的——第一节 教育目的及其确定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的“类特性”之一,教育目的则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因而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这表现在:(1)学校是专门的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其中包括较高的对于教育活动目的的设定、反思与理解能力。(3)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教育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应当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完整的教育目的整体。有效的社会教育目的必须通过个人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实现。反之,有效的个人教育目的也必须考虑到社会教育目的,以社会教育目的设定和实现的前提。孤立和割裂两者的关系,就会形成片面的教育目的乃致整个教育观念上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所以,在教育目的的设定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则应在鼓励教育对象具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方针
教育目标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终极性,而教育目标则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方针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1)导向功能,作为整体活动方向的教育目的因此是教育活动的灵魂;(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二、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由于教育目的道德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理想的体现,因此不同的教育家往往都会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念和理论。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在现当代,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法国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等人。他们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欧洲的中世纪,这一教育目的论曾经占据主导地位,对当时的教育活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张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
(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中国古代的《学记》、《论语》,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所主张的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应当为维持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服务。在近现代,教育史上也出现过社会本位的目的论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教育社会学中的“社会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有社会学家诺笃尔普、涂尔干和教育家凯兴斯泰纳。
社会本位目的论者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开社会的教育目的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教育目的如果只看到教育对象存在的条件而对教育对象自身的需要不做足够的关照,就是有失偏颇的。
(三)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相反,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和裴斯泰洛齐等人。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办事。正是因为相信人的天性是好的,所以个人本位的教育学家都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求得人的天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它的全盛时期是18、19世纪。由于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倡导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等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目的论至今仍然对全世界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过,正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只执一端一样而有失偏颇。
(四)教育无目的论
这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杜威曾经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由此可见,“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推荐:幼儿教育学试题 | 幼儿教育学考点 |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小学教育学试题 | 小学教育学考点 |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中学教育学试题 | 中学教育学考点 |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