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批留学生在海外不归是否意味着中国在人才大战中失败?近日,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再度引起激辩。
中国流失的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有一个结论: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基本上也能反映现在的情况。”《人才战争》一书的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
青年精英的外流与流失背后,反映了国内科研、企业机构吸引力的匮乏———从科研机构用人机制、科研环境到薪酬标准,国内外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今年有可能突破30万人。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我估计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王辉耀不无担心地说,“去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只有39万人,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人,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中直接传达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中,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受害最深的国家,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
2007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称,当时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博士约62500人。截至2006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博士总数才不过18493人。
“吸引中国留学生,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广州留学服务中心出国部项目主管张国华感慨地说。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07年一份报告显示,每个非欧盟国家留学生平均每年带来的效益是2.44万英镑。加拿大估算的数据是2.5万加元。
“一旦留学生不回国,以每人为外国每年贡献2万美元计算,中国仅留学一项就为国外贡献100亿美元外汇。”王辉耀说。
然而,各国还在争抢人才,并且手段变幻多样。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曾总结了人才大战的10种武器,比如在华设立研究机构、合作办学设奖等隐形手段。
据了解,2003年左右,清华大学近百种奖学金里,外企公司占了一半,北京大学总额400多万元的奖学金中,外企占了300万元。而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统计表明,外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研究中心将超过800个,而6年前这些研究中心仅为100个。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