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题(2)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
3.A【解析】略。
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5.A【解析】略。
6.B【解析】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主要突出与黑板颜色的差异,方便学生识别,因此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差异律。
7.D【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8.B【解析】见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9.C【解析】儿童(2~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10.C【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11.A【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2.C【解析】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13.D【解析】能主动自觉地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
14.B【解析】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15.D【解析】教师对教育事业忠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二、多项选择题
1.AB【解析】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独立学科。
2.ABCD【解析】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3.ACD【解析】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
4.ABC【解析】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5.ABC【解析】见教材相关内容。
6.CD【解析】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
7.ABC【解析】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8.ABD【解析】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9.AC【解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10.CDE【解析】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易错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