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享受生活》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享受生活》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的非凡经历;
(2)学会在叙述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
2.过程与方法
推敲叙述的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诵读议论、抒情的语段,领悟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美的追求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审美感受,激发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作者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炽热感情。
2. 难点
本文中作者对美的追求及审美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882年,一名女婴因发高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这样,在她19个月时,变成了既盲又聋的孩子。但是,她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是个出色的学者。上大学时,她的事迹已经传遍全国。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一九五九年,在联合国大会中,各国代表一致称赞她对人类的贡献。她就是海伦·凯勒。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驾驭(yù ) 膂(lǚ )力 颠簸(bó ) 哑(yǎ )然失笑
挚(zhì )友 侏(zhū )儒 消弭(mǐ ) 疲惫(bèi)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义正词严:理由正当充足,言词严正有力。
2.认识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是,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学者,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3.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了解文章的结构。
【提示】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是从身体的活动写到心灵的活动。
第一部分(第1—11段)主要写自己在体育运动和交际活动中获得的精神愉快。
第二部分(第12—18段)主要写艺术享受,自己的精神文化追求。
第三部分(第19—20段)写自己在孤独中学会了忘我,在忘我中寻找到了快乐。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
1.快速浏览课文,说出作者大概写了多少喜欢,作者喜欢的是那些事物。从这些喜欢,你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态度?(学生探讨后组织交流)
【点拨】喜欢田野漫步和户外运动:划船、游泳、林中散步、做游戏、骑自行车、骑马等;喜欢狗,喜欢编织、下棋、玩纸牌;喜欢游览博物馆,欣赏歌剧等。
人生态度:这些“喜欢”表现出作者热爱生命,崇尚大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
2.作者是残疾人,她对自己的活动写得很有特点。研读开头两段,说说海伦·凯勒这位没有视力的人是如何划船的?
【点拨】她通过辨别气味来辨识方向;从水的阻力来判断用力是否平衡:“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
3.是不是所有失去视听和说话功能的残疾人都能有海伦的感觉?为什么?
海伦之所以能如此,在于她克服巨大的残疾障碍,她不但是一个生活的乐观者,也是一个热爱学习并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所以她不但具备了正常人的情感,也具备了高于一般人的文学艺术修养。
4. 请你用一句动情的话来介绍你所了解的海伦·凯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点拨】答案不求一致。以下答案供参考:
海伦·凯勒是一个用毅力之光驱散生命黑暗的人。
海伦·凯勒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她敢于面对现实,面对残疾。它虽然身体残疾,她仍然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海伦·凯勒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笑对生活的人。海伦.凯勒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生活的热情。
海伦·凯勒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渴望美好的生活,她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美好事物,得到精神上的快乐。
5.体会下列加点的修饰语的作用。
在我书房的墙上有一幅荷马的圆雕,挂得很低,顺手就能摸到。我常以崇敬的心情抚摸他英俊而忧伤的面庞。我对他庄严的额上每一道皱纹都了如指掌——如同他生命的年轮,刻着忧患的印迹。
【点拨】这些修饰语体现的是海伦对荷马的崇敬,也体现了她对荷马的了解。没有这些修饰语,就很难表现海伦在抚摸雕像是的情感。
(四)课内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整体上把握课文,既要了解海伦·凯勒与一般意义上的健康人的不同,还要了解她和一般残疾人的最本质的差别。让学生归纳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当然不应强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要紧紧扣住课文,抓住重要的词语、句子来理解分析,二要围绕人物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品质。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驾驭( yù ) 膂( lǚ )力 颠簸( bó ) 哑( yǎ )然失笑
挚( zhì )友 侏( zhū )儒 消弭( mǐ ) 疲惫( bèi )
2.选出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 ( C )
A.百无聊懒 惟妙惟肖 义政词严 心旷神怡
B.回味无穷 了如执掌 身淋其境 万世景仰
C.惟妙惟肖 身临其境 义正词严 回味无穷
D.百无聊赖 万事景仰 了如执掌 心旷神怡
能力提升
3.选词填空。
①凉风迎面吹拂,铁马在胯下 跳跃 ( 跳跃 蹦跳 跑动 ),十分惬意。迎风快骑使人感到 轻快 (轻快 轻巧 放松)又有力量,飘飘然而心旷神怡。
②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 多姿多彩 ( 五光十色 光怪陆离 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是 美好 (美丽 美好 优美)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
③我仿佛能侧耳 倾听 (倾听 听到 聆听)橡树中树液的 奔腾 (奔驰 奔腾 奔跑)流动,看见阳光 挥洒 (照耀 挥洒 投射)在树叶上的光辉。
④我喜欢同风浪搏斗, 驾驭 (驾驭 驾驶 操纵)坚固的小船服从于我的 意志 (兴趣 爱好 意志)和膂力,它轻轻地掠过那波光粼粼的湖面……
4.选出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 ② )
①我仿佛听见荷马在歌唱。
②有时候,当我孤独地坐着等待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像冷雾一样笼罩着我。
③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
④我甚至怀疑,手对雕塑美的欣赏比眼睛更敏感。
开放探究
5.在作者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你赞同作者的看法吗?说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世界是美好懂得,关键在于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只要你努力并知道满足,你就会时刻感受到幸福。(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成理即可。)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选择文中优美的语段,大声诵读,体会作者的快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活动】
1.质疑讨论:一个又盲又聋有着很多缺陷的人,为什么在博物馆、艺术馆她用手抚摸艺术品的线条时,就能感受到艺术家们所要表达的思想,从神话英雄雕像脸上就能感受到他的爱与恨,勇敢和爱情?
【点拨】海伦·凯勒之所以能如此,在于她克服巨大的残疾障碍,她不但是一个生活的乐观者,更是一个热爱学习并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人。她借助想象,依靠“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灵性”来获取感受。这充分表现了她的精神追求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
2.信息采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是如何欣赏歌剧的?
【点拨】海伦·凯勒身处剧院,听别人讲述剧情,用身心去感受舞台艺术和剧场的气氛;她与演员接触交流,会见几位著名的演员,用手抚摸演员的脸和服饰。
3.问题深究:作者是生活的乐观者,全文洋溢着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激情,但文章结尾,忽然说自己心灵的孤独和痛苦,这种悲凉的情绪如何理解?
即使是心灵和生理都正常的人,也会遭遇失败与挫折,也会有软弱,也会有情绪的波动。海伦.凯勒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创造了自己的世界,但是更多的还是因残疾而受到限制,她勇于说出自己心灵的悲凉,说明了她敢于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更应当注意的,是她在自己的寂寞与苦痛中,把天下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显示出积极的人生观和博大的胸襟。
4. 各抒己见
【学生活动】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所喜欢的诗意盎然的句子反复诵读后,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提示】答案不求一致。例如:第3段。这段的语言像诗的语言,写她月下泛舟,充满诗意,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第12段。这段呈现出她在精神上的享受,更让我们珍惜生活。
第19段。这段体现了海伦.凯勒的精神追求和她奋斗的目标。语言简练。
5.迁移运用
【学生活动】由海伦·凯勒的一生,联系现实生活中其他身残志坚的事例,谈谈你对人生的启迪。
【提示】像海伦·凯勒这样的人很多,如霍金、贝多芬、张海迪、罗斯福等等。他们与海伦.凯勒有着同样的经历与命运,他们的一生都是辉煌的。身患残疾者尚能做出如此不凡的业绩,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不热爱生命,愿我们每一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文虽然是自传体,但情感真诚,描写细腻,抒情性强。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叙述自己的精神愉悦和对美的感受。如月下泛舟,充满诗意,富有情调;又如抚摸雕像,则表现了她的精神追求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在叙述中倾注了真情实感,记录了心灵的激荡,有感而发。这样的语言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延伸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万万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d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阅读建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胜的,想象是那样丰富,文笔是那样流畅;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动我们,还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在于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在这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富于激情的作品里,作者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自我超脱的精神,追寻美和崇高的精神,这也正是引导人类迈向未来的精神。而只要这种精神还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选择最令你感动的文字,熟读成诵。
(四)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驾yù( 驭 ) lǚ( 膂 )力 颠bó( 簸 ) zhì( 挚 )友
zhū( 侏 )儒 疲bèi( 惫 ) lǒnɡ( 笼 )罩 忧huàn( 患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
A.这一年转瞬即逝,到了12月下旬,大家忽然发现,编校报的事还没有动静呢!
B.他模仿张老师上课时的动作和神情,惟妙惟肖,让大家大笑不止。
C.那几年经济不景气,穷人百无聊赖,连饭碗都找不到。
D.夏日的西湖,清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
能力提升
3.阅读《享受生活》选段,按要求答题。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我可以有如此多的方式触摸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
有时候,当我孤独地坐在等待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像冷雾一样笼罩着我。远处有光明、音乐和友谊,但我进不去,命运之神无情地挡住了大门。我真想义正词严地提出抗议,因为我的心仍然充满了热情。但是那些酸楚而无益的话语流溢在唇边,欲言又止,犹如泪水往肚里流,沉默浸透了我的灵魂。然后,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1)“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沉寂也是如此。”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表明海伦热爱自然,尤其热爱黑暗和沉寂。
B.表明海伦很善于安慰自己,明明害怕黑暗和沉寂,也要坚强的面对。
C.作者不但正视现实,而且在世人认为不幸的人生中,寻找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D.海伦在告诉人们,即使黑暗和沉寂也有可爱之处。
(2)仿照划线的句子,用同一种修辞方法造句。
(答案略)
(3)作者说“当我孤独地坐在等待生命大门关闭时,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就会像冷雾一样笼罩着我。”有人认为,这种悲凉的情调,会影响主旨的表达。说说你的看法。
即使是心灵和生理都正常的人,也会有失败和挫折,也会有软弱,也会有情绪的波动。作者勇于说出自己心灵的悲凉,说明了她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更值得注意的,是她寂寞与苦痛时,能想到把天下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显示出积极的人生观和博大的胸襟。
(4)海伦的人生态度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答案略)
4.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200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卷)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圃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圃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妁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干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予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干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干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作者:贾宝泉 有改动)
(1)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
___“地平线”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以自己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走出地平线”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冲破思想牢笼,扩展自己的襟怀。 ________
(2)作者所说的“周遭的地平线”是怎样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D )
A.地平线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线原来并没有,是一种视觉效果,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C.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居高临下”,形成了地平线。
D.地平线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这两个大圆自然重合的结果。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
_地平线是一种心理“视感”,是一个功与过的双面体,不断地超越它,就会不断进步。
(4)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__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只不过站的高度不同,视点就不同,其目力所及也就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 ( C )
A.以地平线形成的“圈子”为喻,说明人是有局限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超越自我。
B.入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C.这个“圈子”是不确定的,随着视野的延展,“圈子”会扩大,但它永远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线”是一个“圈子”,认识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线。
《享受生活》教案(二)
教学内容:
主体课文《享受生活》、认字表、写字表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海伦·凯勒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批注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作者震撼人心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其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感受海伦·凯勒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笑对人生的风雨。
⊙难点
1、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其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力量与意志,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突破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liuxue86.com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课后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此外,本文篇幅较长,可采用批注式阅读课文。
2、按课文顺序选择几段有代表性的文字,指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综合分析。之所以要按课文顺序是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保持清晰、连贯的印象,至少也可以节约翻书的时间;之所以不用分条列目的方法是因为作家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定技巧,而后斟酌语言文字的;一段成功的文字常常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巧,并且包含着作家的真实情感,它正表现着他(她)的个人素质。由此看来,用综合分析的方式,要更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归类整理。
⊙学生准备
1、反复阅读,熟悉课文,自行学习疑难字词,并试作批注。
2、搜集海伦·凯勒的生平、作品以及相关评论等资料。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幻灯:Keep your face to the sunshine and you can not see
shadow.提问: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看到英文很好奇,纷纷阅读、口译。)
明确: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纷纷发表个人见解。
3、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部分同学回答:海伦·凯勒
4、你知道海伦·凯勒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教师明确并提供有关海伦·凯勒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有经久不忘的印象。
明确: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丧失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她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成为全人类的精神楷模。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5、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感受海伦·凯勒的人格美。
进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知道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粗通大意。
学生速读课文。
2、让学生划分本文结构,归纳段落大意。
学生回答:第一段(1)开宗明义地讲述自己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
第二段(2——30)具体写了“我”的丰富多彩的趣事以及从中感受得到的乐趣。
第三段(31——32)告诉我们要学会满足,忘我就是快乐。
3、用一句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海伦·凯勒的丰富多彩的乐趣。
4、文章到底描写了作者的哪些乐趣?
明确:田野漫步和户外活动,具体包括划船、游泳、乘船远航、骑双人自行车兜风、亲近树木花草、和狗交朋友、编织、看书、下棋、玩纸牌游戏、和孩子们嬉戏、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看歌剧等。
5、作者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乐趣呢?试用原文的词句来回答。
提示: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创设了“物”、“我”之间完美融合与统一的境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趣。
学生圈划批注阅读后明确:
划船——心旷神怡
乘船远航——奇妙、有趣极了、不能忘怀
幽静乡村——迷人可爱、回味无穷、尽情享受
骑自行车兜风——惬意、飘飘然而心旷神怡
和孩子们嬉戏——快乐不过,时间也过得很快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灵魂充满了喜悦
看歌剧——比读剧本要有趣味得多、身临其境、不能忘怀、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6、本文是一篇散文。文章写了很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它们之间却有一根主线,这根主线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散文的这一特点?
学生答:“我”的趣事(乐事);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实质就是指散文的各则材料(即“形”)之间可以有时空上的巨大跨越,但是它们都必须同服务于文章的中心(即“神”)
6、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学生答启示。
参考答案:围绕中心选材,选择任意吻合中心的材料。
三、品味文章的写法
1、本文在记写各种乐趣中穿插了大量的景物和环境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声形色味。其实我们知道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呢?
回答: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的一颗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火热的心。
2、在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后,本文显得特别精致,那么是否意味着本文的语言也是异常地精巧别致呢?
教师提示:散文要想表达它的神韵,无论使用怎样的手法、多少的技巧,必然还得依赖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因此说“修辞立其诚”是写好文章的要诀。特别是海伦·凯勒,由于她自身的人格魅力,根本无须用太多的写作技巧,她的故事、她发自内心的召唤,已经具有这种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文具有独特的朴素美。
学生思考讨论后交流:本文的语言尽管有的细腻形象,有的热切感人,但总体上的风格还是朴实的。与作者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文章多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语言显得朴素、真挚,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但用到本文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
3、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举例谈谈你对本文语言朴素美的理解。
结合原文语句来谈语言的朴素美。
四、感悟思想境界
1、讨论:在海伦·凯勒朴素的语言美背后,到底蕴藏着她怎样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呢?
提示:抓住文中主要的事物、语句来透视她的思想感情。最好一边读一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画出来,并加上几句批注,由此过渡到简要分析。
学生在原先作业 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批注阅读,并分组进行研讨。
2、请学生先个人感悟体会,后小组合作探究。
(1) 对生活无比的热爱、乐观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追求精神,在追求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2) 对一切生物的热爱(同情、视为朋友),对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善良、博爱;
(3)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对乡村生活的眷念和羡慕;
(4) 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和反思;
(5) 对剥削者的嘲讽,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6) 无论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学会满足,时刻谨记忘我就是快乐。
学生交流各自的感悟。
3、从海伦·凯勒的思想境界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试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和你的生活实际来谈谈你的启发。
教师引导: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强壮的躯体”,这正是对海伦·凯勒的真实写照。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我们当代中学生呢,有着敏锐的耳朵,有着明亮的眼睛,有着健全的体格,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呢?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呢?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我们应当从海伦·凯勒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去做一个大写特写的真正的人,去做一个傲然立于历史的真心英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要正确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战胜了困难,也就赢得了人生。
(2)要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做一件事坚持一天两天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忍不拔的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要做到上述两点,还要有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能办到这些,就能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进步与提高。
(3)要有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海伦在巨大的打击以及困难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
4、小结:21世纪是属于我们当代青少年的世纪,只要我们本着海伦·凯勒的告诫“Darkness would make him more
appreciative of sight ;silence would teach him the joys of sound
”(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喜爱声音),那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
学生听教师小结,感悟海伦·凯勒英文原文的深刻含义。
五、本课小结
本文是美国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我”的丰富多彩的趣事以及“我”从中感受得到的乐趣的具体描述,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告诉我们要学会满足,忘我就是快乐;启示我们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不幸,要时刻对生活充满希望,要有一颗永远拼搏的心,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有意义的和美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学习与评价》第8课基础题
板书设计
第8课 享受生活
一、(1)开宗明义地讲述自己的乐趣是丰富多彩的 总说
二、(2——30)具体写了“我”的丰富多彩的乐趣 分写
三、(31——32)告诉我们要学会满足,忘我就是快乐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