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更好的通过教师资格证面试,考生们先来看一看教师资格说课稿吧。以下资讯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水就是生命》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第三课《水就是生命》。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一、说教材: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及科学喝水,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使我们不仅懂得了这些常识,更加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从而自觉地保护水资源,为人类更加美好的生存作出自己应尽的义务。
根据新课标要求,再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理解“水就是生命”含义,从小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课文中的2——6自然段。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教学难点:学习排比、比喻句,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法、导读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这是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确定的。
三、课时安排:根据课文内容,教授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把握大意。
第二课时:理解水就是生命的含义及科学饮水的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的步骤有五步: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水的美丽,水的激情,水在大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它的神奇魅力,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引入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随机评价)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二)引导初读、识字,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溶、胃、尿、泄、唾、惕、剂、疫)并学习。
(2)解释词语(新陈代谢、不言自明、粗制滥造、吐故纳新)。
(学习生字、扫清生字障碍,为学生阅读打下基础。)
2、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大意:课文介绍了水的重要性和科学饮水的知识。
(三)朗读、感悟课文: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齐读,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理解课文内容,我分6点进行:
1、理解水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自读,找到有关水重要的句子品读。)学生阅读相关的句子,老师整理归纳,板书:
①溶解加工食物。
②血液、淋巴液运送氧气和营养。
③尿液排除废物。
④呼吸、排泄和出汗带走热量。
⑤唾液、泪水滋润口腔、眼。
⑥腹泻排毒、眼泪护眼。
以上作用都与水有关。(估计第一课时讲到这个内容)
2、理解水的作用:学生讨论、明确(指导学生学习“水是技艺高超的化学师……勤奋又忠诚。”等句子)水的作用是:维护生命。板书(见上图)
3、指导学生朗读“液、汗、泪……活不成”。体会水维护生命的重要作用。学习运用排比、比喻句的作用。
4、指导学生科学饮水。(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①多喝水,少喝饮料。
②喝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科学饮水。
③每天早晨喝一杯淡盐水。
5、质疑,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6、小结:
①学习课文,认识水是很重要的,它构成了人的生命的道理,懂得了科学饮水的知识,养成喝水的良好习惯。
②掌握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拓展。
水很重要,但人类却不珍惜,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五)作业。
写一篇作文:看看社区周围,人们是怎样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
这一教学环节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从学生感知开始,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拓展设计又带学生走出文本,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设计体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
附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板书如下:
水就是生命
①溶解加工食物。
②血液、淋巴液运送氧气和营养。
③尿液排除废物。
④呼吸、排泄和出汗带走热量。
⑤唾液、泪水滋润口腔、眼。
⑥腹泻排毒、眼泪卫生。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频道推荐: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五篇:小学英语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