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爸爸带我去爬树》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爸爸带我去爬树》教案请关注出国留学网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爸爸带我去爬树》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乐趣中的一篇自读课。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叙述爸爸带自己去爬树,先爬了一棵树进行热身,然后爬一棵巨大的树,展示了城市孩子走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回归自然的主题,从而引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本文语言生动、细腻,贴近儿童,是一篇思想内涵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于如何正确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培养积极的公德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归自然”这一主题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为了调动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感受,把这一内容具体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我计划2课时完成本课。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扫清文章中的阅读障碍。我讲的是第二课时,让学生在赏析文章的同时通过介绍亲身经历来感悟“回归自然”这一主题。因此,根据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我”两次爬树前后感受的对比,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
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手段
1、教法设计: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是很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很一般。因此我结合本课特点,采用创设情景、指导阅读、激发想象和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设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但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因此我采用反复阅读、展开想象、合作探究和升华感悟的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为了让教学更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率,我采用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课前制作了电脑课件,以文本内容、轻音乐和视频展示。
五、教法学法
教学重点: 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诵读的指导、探究的深化、想象的展开三个环节上。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情景法导入,创设情境。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时应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是第二学时,既要能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又要引出本节课内容。为此我先播放轻音乐《童年》,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诵课文第一部分,深入文本情景。然后提出一个针对性问题回顾文章主要情节:
同学们,你们都爬过树吧,那你们的爸爸有没有带你们去爬过树呢?
通过谈话,自然就引出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为深入文章主旨作铺垫。 教学理念: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创设的和谐氛围中学习。
2.反复阅读,赏析全文。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根据他们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自己提出问题。由此引出“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这时学生进行第一次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
开始,学生会从课文上找到一些比较直观的答案,例如:为了寻找快乐、锻炼胆量、增长见识等。
(2)为了进一步深入文章,揭示主题,请班上的阅读小能手范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让学生再次深入“我”爬树前后的心理活动。(板书:第一次爬树:很神奇;第二次爬树:很快乐,很舒服。)
引导学生分析:爬树——很舒服——很快乐——很亲切——很自豪——树——自然
通过讨论,最终归结为爸爸带我去爬树的主要目的是“回归自然”这时我板书“回归自然”。解决了课文的重点。
(3)接下来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要求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我顺势提出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
教学理念:在本环节的设计上,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体验、自我讨论、自我总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本课“回归自然”的深刻思想内涵。
3.合作探究,走进主题
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可现实生活中“爬树”又不太可能。
引导学生思考:只有去爬树才算是回归自然吗,应该怎样回归自然? 课堂练习:与大家共同分享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
教学理念:小组交流时反馈信息的最佳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会倾听别人意见。
4、课外拓展,情感升华。
播放环保公益广告,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短片中的现象。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环保意识。这时我板书“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最后,播放轻音乐《人间天堂》,让学生在音乐中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第三部分。让学生深入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教学理念:新世纪语文教学的人文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应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体验和品德的熏陶”。
5、课堂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七、 关于板书
爸爸带我去爬树
第一次爬树:很神奇
第二次爬树:很快乐
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案【二】
一、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平时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
2、引出课题。
3、审题。
从课文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你想进一步了解什么?
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
作者通过写我学会了爬树来体现爬树的乐趣。
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
想像爸爸教我如何爬树?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水渠qú 桧guì树 槭qì树 凹āo进去 恍huǎng惚hū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说说你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词语?
大呼小叫 热身赛 莫名其妙 恍恍惚惚 盘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学生浏览课文,看看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又记叙了哪些内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板书小提纲——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变化?小组内阅读交流。
(二)集体交流,共同品读。
1、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
(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2、交流:爬树前“我”的心情怎样?
(“我开始担心起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这句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担心”。)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担心。
4.交流第一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紧张地爬上树杈,手死死地抓住,腿不顾一切地翻下去,肚皮和胸脯全都不敢松劲地树身上······”),抓住“爬上,抓住,翻下去,贴在”等描写作者动作的语句体会。
5.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板书:紧张。
6.交流第二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身子底下的树干很亲切似的,我贴着它,抱着它,抓着它,好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有时,还会觉得它是活的,而且很温暖,不像爬铁管那样令人发抖。······我的四周都是枝条、绿叶,我像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7.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自豪。
8.比较:第一次爬树和第二次爬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爬树:大呼小叫,像动物。
第二次爬树:觉得亲切,像猛兽。
9.交流爬树后作者的心情。(围绕课文第19—22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10.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结合课文中的疑问句“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
3.引导学生深思:
现实生活中“爬树”不太可能,那么应该怎样回归自然呢?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想与大家分享?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5.课堂小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