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只有2个月的时间了,大家都在努力的在复习,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考试考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安全生产管理预警体系的要素
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事故预防管理上,可针对事故特点建立事故预警体系。各种类型事故预警的管理过程可能不同,但预警的模式具有一致性。在构建预警体系时,需遵循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以及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建立标准化的预警体系,保证预警的上下统一和协调。
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四部分构成,相互关系如图1Z205022所示。
图1Z205022 预警体系基本框架
(一)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应经常予以监测。
3.技术变化的预警
现代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因而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
(二)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
1.质量管理预警
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
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2.设备管理预警
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
(三)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
(四)事故预警系统
事故预警系统是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以及对事故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判别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及时做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预警体系的建立
预警体系是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对灾害事故能够起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一种 “自组织,,系统,它是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系统。
(一)预警体系建立的原则
1.及时性
预警体系的出发点就是当事故还在萌芽状态时,就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提前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消除。
2.全面性
对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各方面的异常情况,以便采取合理对策。
3.高效性
预警必须有高效率,只有如此,才能对各种隐患和事故进行及时预告,并制定合理适当的应急措施迅速改变不利局面。
4.客观性
生产运行中,隐患存在是客观的,必须正确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不能因为可能涉及形象或负面影响隐匿有关信息,要积极主动的应对。
(二)预警体系实现的功能
预警体系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大子系统作用的发挥。
1.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主要由预警监测、预警信息管理、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预测评价等工作内容组成。
(1)预警监测
实现和完成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状况的监测任务,并将采集的原始信息实时存人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
(2)预警信息管理
预警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动态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和推断等管理工作。
(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预警评价指标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是预警体系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也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构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一般包括:
1)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一般可分为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以及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等。
2)预警准则的确定:预警准则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
3)预警方法的确定:包括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误警和漏警等方法。
4)预警阈值的确定: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可根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阈值。若为综合预警,一般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值),如综合指标值接近或达到这个阈值时,意味着将有事故出现,可以将此时的综合预警指标值确定为报警阈值。
(4)预警评价
预警评价包括确定评价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建立相应的预测系统,确定预警级别和预警信号标准等工作。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预测系统建立的目的是实现必要的未来预测和预警。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如:
工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
2.预控对策
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预警是制定预控对策的前提,预控对策是根据具体的警情确定控制方案,尽早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的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等。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危机管理三个活动阶段。
(1)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的目的在于预警分析以及预控对策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其任务:一是确定预警体系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下预警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确保预控对策的实施。
(2)日常监控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特别监视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包括培训员工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的预测,模拟预警管理方案,总结预警监控活动的经验或教训,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等。
(3)事故危机管理
事故危机管理是在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时的管理对策,是预警管理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
3.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的关系
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辨识,后者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但两者相辅相成,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预警分析是预警体系完成其职能的前提和基础,预控对策是预警体系职能活动的目标,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预警体系无法完整实现其功能,也难于很好地实施事故预警的目的。
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活动的对象是有差异的,前者的对象是在正常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过程,后者的对象则是已被确认的事故现象。但如果工程已处于事故状态,那么两者的活动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事故状态中的生产现象。另外,不论生产活动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事故状态,预警分析的活动对象总是包容预控对策的活动对象,或者说,预控活动的对象总是预警分析活动对象中的主要矛盾。
三、预警体系的运行
完善的预警体系为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体系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一)监测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利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并建立信息档案。通过对前后数据、实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和比较,建立预警信息档案,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是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下一预警环节。
(二)识别
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
(三)诊断
对已被识别的各种事故现象,进行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险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行业安全生产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评价
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通过预警评价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
(五)监测、识别、诊断、评价的关系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其中,监测活动的检测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管理系统所共享的,识别、诊断、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活动结果将以信息方式存人到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中。另:外,这四个环节活动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也具有共享性和统一性。
推荐阅读:
报名入口 | 准考证打印入口 | 考试时间 | 备考辅导 | 一建考试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