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即将进行,各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在看书的同时,也要多做试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6教师资格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

  2016教师资格证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3.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问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4.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5.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使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致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使官员唯命是从

  6.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

  7.“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日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日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

  A.井田制的瓦解

  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8.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9.“这是一种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和中国本土的乌托邦思想都是相一致的。”能体现上述特点的历史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

  D.《国民党一大宣言》

  10.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  )。

  A.市民饮食的变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物质生活时尚的西化

  11.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

  ②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

  ③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

  ④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2.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13.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该文中所说的“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4.1967年1月,出现“一月风暴”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武汉

  15.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

  16.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17.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18.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

  B.从侧面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情况

  C.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D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19.《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21.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22.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

  23.“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

  24.“虽然在雅尔塔的对话很坦率、谈判很艰难,但回忆总的来说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在罗斯福的倡导下,会议决定:战后成立一个超国家的国际组织来规定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防止新的战争。”这个“超国家的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美苏同盟

  D.反法西斯联盟

  25.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下列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评价的方法是(  )。

  A.开展历史调查

  B.撰写历史论文

  C.进行历史制作

  D.建立历史学习档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10分)

  27.简述历史教材和历史教科书间的关系。(10分)

  28.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请完成以下关于改革的话题。

  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秦王扫六合》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联?(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哪一项改革内容?(3 Yt)

  (4)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3分)

  (5)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4分)

  3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某老师在备辛亥革命一课时,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请在观察

  案例后回答: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板书)

  师:“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辛亥革命爆发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他们向西方学习,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又一次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要性。

  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并提出问题)三民主义是怎样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性质如何?

  学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先生将其宗旨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其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当时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教师情景设置,把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利用相关材料进行论战)

  师:通过论战,使更多人冲破改良思想的束缚,投身革命,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康有为、梁启超先生曾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时代的弄潮儿,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却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我们从康有为、梁启超先生的行动上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

  (1)该教师在讲解这一板块时运用的最典型、最特别的是哪种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该教学方法的认识。(8分)

  (2)你觉得该教师在对这一板块进行讲解时的情景设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8分)

  3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师:作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有三个重要机构:议会、内阁和国王,他们的首领分别是:议长、首相、英王。请同学们推荐三位同学分别担当此任,给2分钟的准备时间,等会儿上讲台上阐述。别的学生分别是议长、首相、英王的谋士。担当议长、首相、英王的同学必须每人回答一个问题。(展示英国现在议长、首相、英王的图片)

  议长——介绍议会的人员构成,议会的权限是什么?

  首相——介绍你是如何当选的?你有哪些权力?

  国王——你是怎样当上国王的?你有哪些权力?

  2分钟后请三位同学分别阐述。

  师:通过三位同学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但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内阁和首相。说到英国,我不禁想到中国:18世界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

  生:(翻书)回答……

  师:(板书总结)英国内阁: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是政治民主化的产物:中国内阁:内阁权力很小,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1)老师在上这一课是运用了哪些历史教学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教学方法?为什么?(8分)

  (2)课堂上运用你喜欢的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什么?(8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课文摘录: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从海外获得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其后,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所以皇权不可能削弱,故排除A和C。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又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唐中宗改用斜封及用墨笔,都体现了三省六部制这一机制对皇帝的制约,而不能说明具有民主性质。排除B。故选D。

  2.【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说扩大科举取士,有利于让人民把精力用于科举考试,从而把对封建王朝不满甚至反抗的潜在因素,转化成对其效忠服务的因素,进而维护社会稳定,故D项正确;科举制的实行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但也有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一面.故A项错误:“社会各阶层”的说法言过其实,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科举制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C项错误。

  3.【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4.【答案】B。解析: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选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

  5.【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A、C、D项题干都无从反映。

  6.【答案】C。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秦国国君的王位继承问题,反映了王位继承方式的多样性,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B项是表面现象.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分封制主要解决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主要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A项错误。

  7.【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夫为妻纲”“以孝治国”,反映出儒家学说为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从题干无法看出中央集权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

  8.【答案】B。解析:清朝后期出现的“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机构都是和外国交往密切相关的,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体现了传统政治结构的变化,故选B。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应该是半殖民地化的表现;D项错误,虽然这些机构的出现是列强冲击的结果,但是也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的近代化。

  9.【答案】A。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一个大同的公有制的社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体现公有制的思想。

  10.【答案】A。解析:材料中“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说明当时中国引进西方新事物,材料涉及内容皆与饮食有关,故选A项。B、C、D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皆可排除。

  11.【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晋北的初步进展中”可分析出该战役是山西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①错误;从“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可知③正确。平型关大捷是在抗日战争中的防御阶段取得的胜利,④错误。

  12.【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作者强调了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B项符合题意。

  1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场“强大的革命”的推动因素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其表现形式有宗教的、王朝的、民族的,结合所学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与材料中“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的信息不符。

  14.【答案】A。解析:“一月风暴”是指上海造反派组织的夺权活动。

  15.【答案】D。解析:“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是在1972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在1975年,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是20世纪80年代。

  16.【答案】D。解析: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中国参与其中并发挥了积极影响和作用,其目的在于突破美国的外交封锁,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作用.所以答案选D。A、B两项发生时间均与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特征不符,中苏关系恶化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国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C项不符合史实。

  17.【答案】D。解析:“男人就是城邦”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说明了城邦的权力掌握在本邦成年男子手中,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要从这两个层面理解才是全面正确的,不能片面认识。故正确答案是D。

  18.【答案】C。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的民主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古希腊商品经济的发展。分析各选项,C项符合题目要求,本题选C项。

  19.【答案】A。解析:邦联制下的美国各州比较松散,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故①正确。联邦共和政体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④正确。因此选A项。②不正确,题干无法反映人民群众权益得到满足;③不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而不是责任内阁制。

  20.【答案】B。解析:人文主义在古希腊兴起时,人开始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所以A项不正确。主张世俗权力取代神权统治,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所以C项不正确。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是启蒙运动时期,所以D项不正确。

  21.【答案】C。解析:A、B两项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项说法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A、B、D三项都不正确。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就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选项中的“新社会制度”即指此。

  22.【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看出,“双赢”即指民主德国与经互会(主要是苏联)已实现资源的内部配置和交流,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呈现“经济一体化”态势。故选C。

  23.【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可知这与印象主义的特点相符,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24.【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雅尔塔”“战后成立一个超国家的国际组织”等信息可知这个“超国家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25.【答案】D。解析: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方法中,历史教师根据学生长时段历史学习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学生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评价。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措施:(1)废行省,设三司,改革地方机构。(2)废丞相,以六部治国,加强皇权。(3)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制定卫所制度,加强对军队控制。(4)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加强对百官的监察。(5)设置锦衣卫和东西厂,加强特务统治。(6)杀戮功臣,提高皇权。

  影响:通过以上措施,明初统治者提高了皇权,促成了明代集权政治的建立。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为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但是,因为明朝时我国封建社会已到晚期,专制主义的强化,必然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也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其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27.【参考答案】

  作为教学中的习惯用语,很多老师经常把教材和教科书视为统一体。一方面,教材不同于教科书,教科书包含于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它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历史教科书是一种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所谓教材,从广义上讲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即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各种教学材料。新课改下的大教材观认为中学历史教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各种历史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教辅材料等。其中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历史教材的主体部分。

  简言之,凡是承载历史课程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都可以视为教材。另一方面,历史教科书是教材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也是学生学业考试的主要依据。

  28.【参考答案】

  第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环节上要深下功夫进行钻研,高度关注初、高中历史学科在内容和体系上的衔接。

  第二。注重初、高中知识结构层面的衔接,做到举重若轻、主题突出。

  第三。注重初、高中历史教学理论层面的衔接,做到高低得当,逐步推进。

  第四,注重初、高中在知识体系层面的衔接,重视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整体性。

  第五,注重初、高中在教学方法层面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基本能力和思维习惯。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

  (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内容:推行县制,奖励生产。

  (2)材料一的举措使秦国富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出现材料二中的内容。

  (3)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学习说汉语。

  (4)促进了民族融合。

  (5)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0.【参考答案】

  (1)情境实践教学法。

  情景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

  材料中使用了角色情境类的情境实践教学法,将学生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让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论战.在创设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下,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去“导演”历史。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引导,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材料中教师通过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角度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辛亥革命思想基础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

  材料中学生能够很好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并按照正确的思路进行积极思考。说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2)该教师的情景设置有欠妥当。

  首先。将学生分为两派论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情境感。但该教师的做法仅进行了分组,并没对论战的背景和内容进行规范,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容易发挥过多,使得论战的内容偏离原有方向。应限定论战的三个范围“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此外,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论战扮演完毕后应让学生通过论战思考结果如何,而不是老师直接总结。这里教师的总结也偏离了原来的主题:辛亥革命的思想背景。

  因此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师应限定内容范围,对学生的情境设置进行指导,并在最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论战后群众会站在哪一边,引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

  31.【参考答案】

  (1)讲解法、谈话法、情境实践教学法。我喜欢情境实践教学法。情境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深入历史情境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有兴趣地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中,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2)运用情境实践教学法要遵循以下的原则:①情境的直观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直观,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有情境感。材料中运用的是情境实践教学法中的角色情境类,通过掌握历史人物的心理去掌握课堂内容。②启发性:创设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求知欲,选择的内容要有讨论的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过于单一,因而启发性不够。③过程的灵活性: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环节灵活的融合,使学生“身临其境”。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基础知识,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认识“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掌握葡萄牙、西班牙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的原因和航海家的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辩论赛等方式,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复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今世界的航海业相当发达,你们知道人们进行远洋航行都是为什么吗?

  学生们给出自己的回答。

  教师:同学们列举的内容都不错。如果我说500多年前有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简易帆船,到一个传说的地方寻找黄金,不知大家信不信?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开辟新航路”,来验证这个传说。(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开辟新航路”)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油画《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油画中的内容。帮老师分析一下这幅画要表达画家的意图。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予以阐述。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细致。整幅画突出男女主人公,而二者又将目光聚集在桌面上的金币。画家想通过这幅画反映当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给人们造成普遍的一种心态——对金钱的崇拜。

  教师:在这种心态下,西欧商人渴望通过与东方进行贸易获得财富。然而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陆路贸易,于是西欧商人将目光转向辽阔的海洋。所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寻金热;②奥斯曼土耳其影响东西方陆路商道。

  教师:既然具备开辟新航路的意愿,当时的西欧又具备哪些条件呢?下面老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老师准备的PPT课件,请两组同学分别在组内研究一下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都有哪些?

  两组学生经过讨论选出代表发表组内的讨论意见,教师予以点评并形成新航路开辟的主客观条件:

  1.主观条件:①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②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③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客观条件:①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②地理知识的拓展使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二)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五分钟后老师会随意请出四位同学来完成PFT表格中缺乏的内容。五分钟后,教师找出学习程度不同的四位同学填充表格内容。(完整的表格如下)


  (三)走向联合的世界

  1.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变革.对地球科学的进步和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2.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范围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国际交换具有了普遍性。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相协调,形成普遍的世界交往。这样作为流通过程要素的狭义世界市场把各个国家联结为世界范围内统一的经济整体,这就是广义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3.商业革命: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推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进程。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三、巩固提升

  教师:欧洲各国忙于探索新大陆的同时,我国在同一历史时期也在进行伟大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试着比较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异同点。

  (具体教学过程略,异同点见下面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系统学习,我们知道了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四位航海家的航行历程及航路开辟对世界造成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当时欧洲国家对向外发展的渴望和积极探索,感受到四位杰出航海家的勇气与坚持。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近代文明的进程提供了重要动力。由此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都应保持对外开放的心态,不断吸取外来文明的积极成就发展自己。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适当总结巩固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结合学习内容与其他材料,谈谈自己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形成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汇总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上报名流程

  

2016年教师资格证报名网上支付问题详解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审核常见问题解答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