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移情草木——花鸟画》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移情草木——花鸟画》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
2、理解花鸟画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4、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花鸟画的乐趣。
内容结构:
①、本课有:“画出荷花多样的美”、“胸有成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部内容,从相同题材和不同题材展示花鸟画画家的作品。
②、以相同的题材,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寄托对花鸟的情感,表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本课以“画出荷花多样的美”为教学重点。
2、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重点。
3、花鸟画的表现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问题讨论、创作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本课以设问的形式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作品
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出水芙蓉》、《映日》、《荷塘》三幅作品。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播放背景音乐。
展示作品:《出水芙蓉》《映日》《荷塘》
二、分析作品
画出荷花多样的美
1、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作品:寻找理解作品的中心要素(作品表现的内容、表现形式、画家的思想)。(从学生自己的理解出发,用心去理解作品。)
2、分析作品:中国画花鸟作品:《出水芙蓉》、《映日》、《荷塘》。
①、学生对作品中的要素产生问题并分组展开讨论。
②、讨论分析作品的异同。
③、分析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④、领会作品的内涵与创作理念。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可以是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是小组共同的观点。
《出水芙蓉》:是(南宋)吴炳的册页工笔画。
《映日》、《荷塘》写意花鸟,形象简练概括。笔墨生动有生机,赋予力量之美感。
1、引导学生仔细比较作品:
①、比较作品的题材。
②、比较作品的表现形式。
③、比较画家对作品赋予的思想情感。
2、启发学生思考分析作品:
①、引导学生注意花鸟画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②、引导学生领会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情感。
③、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要点:
①、《出水芙蓉》:工笔画,画面构图饱满,形象单纯,但画家表现丰富。笔法精工,设色艳丽。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②、《映日》:写意花鸟,构图奇崛,墨色浓重,线条强劲有力,具有力量美。
③、《荷塘》:写意花鸟,线条色块交织,刚柔相济,虽是深秋却不显萧瑟,似乎是一首交响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胸有成竹
展示作品,学生分析、感受作品。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北宋)文同《墨竹图》(明朝)徐渭《墨葡萄图》(清朝)郑燮《兰竹图》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学生分析、感受作品。学生分析鉴赏齐白石《虾》。
三、体验作品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体验作品。体验水墨的乐趣。
四、知识拓展:
五代、宋、元时期花鸟画的发展特点。
五、学生小结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并进行总体评价。
六、课外延伸:
查阅收集齐白石、郑燮的其他花鸟作品。
高中美术鉴赏《移情草木——花鸟画》教案二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2、情感目标:理解花鸟画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感受自然之美,体验花鸟画的乐趣。
3、能力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荷花多样的美的表现手法。
2、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
难点:花鸟画包含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提问教学法、讲述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3分钟左右)
师:(问题导入课题)中国绘画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哪几类?
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请1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中国绘画按题材内容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接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35分钟左右)
1、画出荷花多样的美:用多媒体展示《出水芙蓉》、《映日》、《荷塘》三幅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分析作品。
(老师总结:花鸟画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花鸟画还有工笔和写意之分,接下来我们对花鸟画的知识进行一个详细的学习。)
① 提出问题:《出水芙蓉》、《映日》、《荷塘》这三幅作品的构图方式有些什么特点?让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老师总结:《出水芙蓉》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构图饱满;《映日》对角线构图,形成构图上的平衡,造险而破险;《荷塘》构图奇特, 上部荷花实中带虚,下部涟漪虚中有实,中间的蜻蜓连接了这两部分,运用点、线、面对比的构图方法。)
② 提出问题:《出水芙蓉》、《映日》、《荷塘》这三幅作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让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老师总结:《出水芙蓉》此画系用没骨法,俯视特写的手法,用笔轻细工整,敷色柔美;《映日》用的是写意的画法,墨色浓重,线条强劲有力,具有力量美;《荷塘》用的是写意的画法,用墨浓中有淡、实中带虚,层次丰富,线条色块交织,刚柔相济。)
③ 提出问题:《出水芙蓉》、《映日》、《荷塘》这三幅作品都是荷花,那么作者表达荷花有什么寓意?让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老师让两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同学们学习过古诗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就是表达古人们认为荷花虽然出自淤泥,但不受污染。花叶清香,花香四溢,沁人心脾,荷花寄托者人们心中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追求。在画家的笔下,荷花就是表达出这样的寓意。)
2、胸有成竹:
在对几幅荷花图进行赏析之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①师:同学们知道四君子吗?
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梅、兰、竹、菊)
(老师总结: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四君子”常用来寓意人格象征。)
②师:了解一下画家为了画好竹而采用什么做法。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
生:认真读课本,了解画家画好竹的方法。
(老师总结:深入观察,长期观察与写生才能画好竹的神彩和意态。)
③ 意向:用多媒体展示作品《墨竹图》、《四梅图卷之一》
师:现在同学们能够知道画家在描绘一个事物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好的作品它都要通过画面来表达画家作者的思想,那么同学们在今后欣赏作品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还要试着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画家经过长期的观察、体会而在心中形成了意向来画好竹的,意在笔,创作有随机性。)
④ 书法:用多媒体展示作品《墨葡萄图》、《兰竹石图》 学生欣赏作品上的书法。
(老师总结:梅、兰、竹、菊“四君子”画中包含许多书法因素。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鲁公撇笔法;兰花,画家以悬腕书写草书的方法表现;其印章也有讲究。)
3、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作品《虾》、《青蛙》、《花卉册页选二》、《花卉册页选三》
师:看了这几幅作品之后,请同学们评价一下齐白石的作品
生:认真看图分析并评价
(老师总结:齐白石的作品是经过了提炼、夸张,把对象人性化了。他的花鸟草虫画不仅止于生动,而且是以画家热爱生活的情愫,寄托与草木,“得其情而点出之”,也使欣赏者从中获得启迪,激发起爱美、爱生活之心。)
(三)课堂总结:(5分钟左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我对教材有增有减。
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运用了提问的方式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交流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提高学习效率。
六、 板书设计:
一、 画出荷花多样的美
1、构图
2、表现手法
3、寓意
二、 胸有成竹
梅、兰、竹、菊
1、社会涵义
2、画竹的方法—观察
3、意向
4、书法
三、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评价齐白石的作品
七、 布置作业:(2分钟左右)
教材P114课后练习
1、 从画史中查出徐渭的生平。结合徐渭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特点,对《墨葡萄》一画加以分析。
2、 查阅画史及有关材料,列出五代、宋、元时期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及他们主要的取材内容。
八、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