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学前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人学以后,在学校教育教学这一新的生活条件要求下,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上, 思维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学习活动要求小学生掌握大量的间接的知识经验,单凭直接感知就不够了。他们必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使知识 条理化和系统化。但是刚入学的小学生的思维还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这就产生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新需要与原有的具体形象思维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结 果,使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过渡。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 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需要指出的是,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他 们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到了小学中、高年级,他们才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 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但是他们还是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的支持,思维仍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例如,虽然可以通过定义的形式来学习“劳动”这 个概念,但教师必须举出各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例子,否则学生就难以理解“劳动”这个概念,或错误地把“劳动”理解为“体力劳动”。
(2)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 自觉地来检查、调节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却说不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这是因为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与综合是和内部言 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小学生逐步从有声思维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他们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会逐步地发展起 来,从而使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新的高度。
(3)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 性。随着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的思维对 象时,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小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开始学习分数的概 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小学生在数学教材的学习中,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 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留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困难。
(4)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 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小学生思维的这种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即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对于这 个关键年龄,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如果教育条件适当,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 年级。对此,研究者的意见还不太统一,大致在四年级前后,确切地说,应在三至五年级之间①。也就是说,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性,不是绝对的,它 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教育条件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这说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适当挖掘,这个潜力就能转变 为小学生巨大的能力因素。
2.小学生思维过程的发展。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小学生思维的过程.特别是对概括、比较和分类水平的发展做过一系列的研究。
(1)小学生比较能力的发展。关于小学儿童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问题,国内外已进行过一些实验研究。低年级儿童进行比较时,不善于分清本质的与非本质的特 点。在教育的影响下,比较能力逐步发展起来。小学儿童对事物的相异点要比相同点容易发现,因而主张教学最好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进行比较时, 应从较为悬殊的特点人手,而后再比较细微的差异。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很有价值的研究,并获得一系列研究结果。他们采用谈话法,研究一、 三、五年级小学儿童比较具体实物、字形、词义和课文内容异同的能力特点,以考察小学儿童比较能力发展的特点。从该研究中,可以获得两个结论②。
一是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是随年龄和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加快的。从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接感知条件下进行比较逐步发展到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引起表象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二是小学儿童比较能力的发展,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某些条件下,对某些对象进行比较时,既能在相似事物中找出相同点,又能找出其细微差 别;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对另一些对象进行比较时则又不同,不能笼统地认为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总能容易地找出相异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不同 的教学内容确定的不同的重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2)小学生分类能力的发展。考察小学生的分类能力,有助于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 点。刘静和等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对4~9岁儿童的分类与分类命名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朱智贤等人(1982)进一步研究了 小学生字词概念综合性分类能力,结果发现①:第一,大多数小学生是从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功用特点来说明分类根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能从本质上 说明分类依据的人数有所增加。第二,解决同一课题,不同年级组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一年级、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第三, 同一个年级组的学生,在解决难度不同的客体时,表现出不同的分类水平,分类材料的难易程度对分类水平的影响明显。第四,一~三年级学生,对分类材料仅作一 次分类。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析的表现。五年级起,组合分析能力有较明显的发展。这一发展趋势说明,小学生组合分析分类能力和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密切相关。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基本过程在逐渐发展并且日趋完善。
(3)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迅速发展,逐步从对事物外部特征的概括过渡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研究表明,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3个阶段②:
阶段1,直观形象概括水平(7~8岁)。此时学生的概括水平和幼儿的概括水平相接近,以直观形象概括为主。小学生所能概括的事物属性,常是事物的直观形象和外部属性。
阶段2,形象一抽象概括水平(8~10岁)。此时学生的概括水平以形象一抽象概括为主,即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过渡状态。在小学生的概括中,事物直观的、外部属性的成分逐渐减少,本质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
阶段3,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水平(10b12岁)。此时学生的概括水平以本质抽象概括为主。虽然小学生能够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进行抽象 概括,但是,这种抽象概括还只能是初步接近科学的概括。因为,小学生对那些与他们生活领域距离太远的科学规律进行抽象概括还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 和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 |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 |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 |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 |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