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实用资料频道小编分享谈新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当一名称职的语文老师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对于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也是我一直深思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我不断探索追求着的目标。人们常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余味隽永的诗,一曲余音绕梁的歌,一副意境悠远的画。”听一节好的语文课会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是一种美的享受。语文课可以含蓄,也可以张扬,有时如潺潺流水,有时如滚滚江河。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如此丰富多彩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提高教师个人语文素养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
“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可以看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具备很多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甚至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中外文学史方面的知识、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创作知识、文学批评知识等。教师文学素养高,文学知识深厚,语文课就会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会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知识浅薄,学生就很难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应有的教育。一节上得好的课不是因为处理教学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师的学识、思想、境界决定的。你对课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决于老师的文学修养。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没有过人的理解能力,没有博览群书的“厚积薄发”,是教不出精美绝伦的语文课的。
因此,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博览群书,涉猎到各个领域,读文学大家的文学作品,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古代的文学经典,读教育经典。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实自我、教好语文。其次要具备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即语言应用学方面的知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语言发生的规律、语言学的理论、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知识、逻辑学知识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必须随着时代的需要,随着教材的更新,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惟有这样,才能具备比语文教材更精深和更为广阔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其次,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充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枕木之如铁轨,基石之于高楼,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让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有一种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体安排,这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这就要求教师肯花时间去钻研。
首先教师要备好教材。文本教学,要求我们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教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教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尤其是我们务工子弟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而言就不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分组、才艺比拼等,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为良好的课堂教学作了好的铺垫。
再次,灵活驾驭课堂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无论是平时的积累,还是课前的准备,一切都将服务于课堂这一重要的教学活动。首先,找准一堂课的切入点。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要讲求艺术,根据不同类型体裁的课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内涵,艺术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目的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开课的形式新颖,做到在开课的过程中创设激情,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望,启点给学生思维求异的方法,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住学生,缓缓进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如我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开课时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关昆虫的知识。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为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感悟。课文中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师层次清晰、条理明了的引导下,反复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作者情感地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地内涵,才能真正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朗读,学生能体味到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课文描写的场面、人物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在读中既培养了读书能力,也为语言表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德到自己的心胸和筋骨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的这段精辟段描述,便是朗读感悟的实质。
最后,围绕课文进行拓展延伸。语文课如果只是进行研读、品位,还是不够的,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又能够带领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如我在教学《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你眼中课本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经过本课的语言感悟、朗读训练后,学生的想像力无疑插上了翅膀。有的学生说:“我眼中的课本是五彩缤纷的。”还有的说:“我眼中的课本是黄色的。”
特级教师王菘舟曾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无课,也就是感觉不到自己在上课,在工作。在课堂中,师生已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也许在上课,也许当时的课堂就是真实的生活,忘了生活,忘了时空,忘了身份,课即是人,是现实……
看来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不懈的摸索,不断的总结,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地向新的境界而努力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这样,“诗”才能更隽永,“歌”才能更悠扬,“画”才能更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