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题量比较大,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答题技巧:利用条件句,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答题技巧:利用条件句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主旨观点题一直是考生们的“老大难”,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文段太长都不懂,二是读懂后选项迷惑性大容易纠结。今天小编试着借助题干中的条件句来巧解主旨题。
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条件句。通俗来讲,条件句就是由“条件+结果”组成的复句,常见的标志词有:如果…那么…、只有…才…、倘若…就….等。如何利用条件句解题呢?题目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文段为议论性文段,二是该条件句需要充当主旨句。如果确实符合以上两个条件,那么请记住下面两条“规则”:
1、如果“这样做”,就会有“好结果”。
规则:答案往往选择“要这样做”或者“这样做的重要性”之类的选项。
解释:因为“这样做”会带来好结果,说明这样做是值得的,因此作者想要强调的是应该这样做。
2、如果“这样做”,就会有“坏结果”。
规则:答案往往选择“不要这样做”或者“应该朝着相反的方向做”之类的选项。
解释:因为“这样做”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说明这样做会带来负面影响,是不对的,因此作者想要强调的是不应该这样做。
接下来以一道题目为例:
【例题】一个重公德、讲卫生有礼貌的文明社会或文明城市,并不是靠“五讲四美”的群众运动或制定诸如吐痰罚款等措施所能建立起来的。倘使每个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认为讲公德和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倘使没有这种公民意识的自觉,那么,无论依靠多么严厉的强制手段,也是无济于事的。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建设文明社会不能靠强制手段
B、公民意识对建设文明社会至关重要
C、公德与私利对于建设文明社会同等重要
D、参与公共事务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
【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第一句叙述了背景,接着通过“倘使”引导的反面论证揭示出文段重点,对假设部分做正面判定即为文段主旨。文中两个“倘使”所强调的“公民发自内心的需要”与“公民意识”都是意识层面的内容,B项是对该内容的同意替换,正确。A项是对于文段背景部分的描述,排除。C项中的“私利”在原文无从体现,排除。D项“参与公共事务”与原文强调的不一致,属于主体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技巧运用:“倘若…那么….”为条件句,且该句为主旨句。通过分析可知,“没有这种公民意识的自觉”导致了不好的结果,因此作者意在说明不应该这样做,选项B为该题的同义转述。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句间关系”助攻行测片段阅读
在进入今天的“句间关系”之前,我们先来谈一谈行测每一专项的得分情况。常识这一部分是靠我们平时的积累,所以这一部分一般情况是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这两部分,在运用技巧并且练习之后正确率是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的;而数量关系是属于绝大多数人会放弃的一部分了,那么最后就只剩下了言语理解这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是大多数小伙伴都能看懂的,但却是错误最高的一部分。那对于这一部分中的片段阅读在做题中除了我们之前所讲到行文脉络,对于一些行文不明确的,可以用“句间关系”这一法宝。
【例题1】人们一般认为,诚信与否是个人品德问题,与他人无关。但是个人品德却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还会通过外部性产生社会效果——个人道德的亏欠,最终可能会“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否则经济秩序可能走向崩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始作俑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让他人或者整个市场为之埋单。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个人品德缺失得由全社会埋单
B、经济制度对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C、诚信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
D、需用制度抑制不诚信的负外部性
【答案】D。第一句话阐述诚信是个人品德,第二句话由“但”引出为转换关系,重点在于第二句,个人品德会影响社会。第三句,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再次以延续的方式说明制度能够抑制负外部性就是好的。第四句概括要如何做到,要以制度来惩治始作俑者即负外部性。故选择D。
【例题2】如今一些人对幸福的迷惘和困惑,很大程度上缘于我们对传统美德的放逐和糟践。事实上,现代文化中诸多负面性的文化元素需要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去引领和超拔,乡土中国延续下来的温情友善、古道热肠、重情守义以及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对当今时代的幸福焦虑症和饥渴症无疑是很好的苦口良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医治时代病要依靠传统文化
B、传统美德是医治时代病的良药
C、放弃传统美德导致幸福的迷惑
D、传统美德可医治幸福焦虑症和饥渴症
【答案】D。第一句点明对于幸福的困惑是对于传统美德的缺乏。第二句以“事实上”与上句形成转换的关系,说明解决幸福的焦虑需要传统美德。故选择D。
“句间关系”是以更加微观的方式帮助我们解题,方法是要在实战中不断运用的,那么大家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多多练习,相信你可以领悟到其中的真谛。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