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方面的知识准备的怎么样啦?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中考化学试题专题: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中考化学试题专题: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
1.二氧化碳无毒,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使之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高温¯2CO
5.二氧化碳与水被绿色植物利用,而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合成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灭火”、“呼吸作用”、“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或高炉炼铁”、“光合作用”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前三个化学性质,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碳酸或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性质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以及实验装置图等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N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
B. 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O2+H2O=BaCO3+2HCl
C.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
D. 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BaCl2、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
C. 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 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
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6.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A. 红色 B. 紫色 C. 无色 D. 蓝色
7.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0与C0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 C0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 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 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 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 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 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能与水反应 B. 都能与KOH溶液反应
C. 都能还原氧化铜 D. 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生成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B.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可用重金属盐溶液浸泡海产品
D. 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以它为燃料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
15.科学家发现火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的物质,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硫化羰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硫化羰可作为理想燃料
C. 硫化羰不能用作灭火剂
D. 硫化羰完全燃烧会生成CO2和SO2两种氧化物
16.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 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 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 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 CO2具有酸性
17.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 CO2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
B.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D. 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
18.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9.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20.回答下列问题:
(1)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右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灭?
答: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用乙图的倾倒方式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答:
请回忆教材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
①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起失火,原因是 .
②为避免引起失火,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立即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并且使酒精灯 后,再添加酒精.
21.(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下列A、B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A中塑料瓶 的变化来间接感知.同样,研究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可利用密闭的广口瓶内 的变化引起U形管内水位的变化,若 (填a或b)处的水位升高,则是放热.
(3)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由氧化铜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学校科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取少量该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搅拌后观察.下表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请你填写下表中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现象 结论
含CuO、C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有黑色不溶物 只含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氧化铜和碳粉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的性质,探究小组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试管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氧化铜和碳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最能说明a试管中氧化铜和碳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2.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容器I 针筒I 容器II 针筒II 红墨水
液面位置
a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水 保持
左高右低
b 0.55g锌 15mL盐酸 0.24g镁 15mL盐酸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1)实验a中,容器I内产生的现象是 .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b中,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 (填“I”或“II”),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 .
2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
式 .
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4.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装置C的作用: ,无水CaCl2的作用: .
(3)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止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
25.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纯净水可以通过蒸馏得到.
(1)将刚刚蒸馏出来的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蒸馏水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分析说明引起蒸馏水pH改变的原因.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50克15%的稀硫酸进行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0克,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6.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A,B装置(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B装置中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蜡烛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金属材料:
①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但也很容易生锈,写出预防你家铁锅生锈的一种具体做法 .
②小明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铁片和镁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请回答:
小明根据“甲中产生气泡比乙快”得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完全反应后,过滤,把滤液都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待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得到的溶液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与锌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考点训练】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N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
B. 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O2+H2O=BaCO3+2HCl
C.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
D. 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BaCl2、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氯化钡反应考虑;B、根据反应物考虑;C、根据方程式考虑生成物;D、根据BaCl2、NaOH属于反应物来考虑.
解答: 解:A、因为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碱性会减弱或消失,所以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故A说法正确;
B、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故B错;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最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故C说法正确;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知BaCl2、NaOH都是反应物,在不断减少,所以质量分数在不断减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
C. 一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一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 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原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炼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不同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 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 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的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
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一氧化碳的毒性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②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不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④⑤⑥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木炭、氢气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A. 红色 B. 紫色 C. 无色 D. 蓝色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紫色的石蕊又会由红色变成紫色.故最后溶液的颜色为紫色.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考查,掌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易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0与C0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 C0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 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 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根据碳单质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此题.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C0与C0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说法正确;
B、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说法正确;
C、C0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二氧化硫的过多排放.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由于构成物质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其物理性质会有很大的不同.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及酸雨形成的原因方面的知识.
8.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 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 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 由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先回顾一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燃烧、可作还原剂;类比一氧化碳,可知三氧化二碳的性质,故可知答案.
解答: 解:由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则:
A、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法错误,故A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可以燃烧,则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故B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可作还原剂,则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故C选项正确;
D、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知识迁移的思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处理有关三氧化二碳(C2O3)的问题.
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 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回答,碳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有氧化性,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解答: 解: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正确,因为碳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湿润的花变红,不能使干燥的花变红,因为二氧化碳要与水反应才能生成碳酸.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正确,只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
故选C
点评: 本题从碳单质的结构,性质考查到了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注重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了本部分的重点.
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因为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又决定它们有不同的用途以及造成的危害.
解答: 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此项说法正确;
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此项说法正确;
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故此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来避免其造成的危害.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干冰易升华的特性来考虑;
B、根据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情况来考虑;
C、根据石灰石与硫酸反应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D、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解答: 解:A、干冰易升华,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有可能是氮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的特性,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硫酸不能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1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能与水反应 B. 都能与KOH溶液反应
C. 都能还原氧化铜 D. 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生成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故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故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
D、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生成一氧化碳,正确;
故选D.
点评: 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通过解答此题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可用对比的方法.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本题应从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对本题进行分析来解决此题.
解答: 解: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
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
③菜窖中的菜会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故对;
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而纸花是干燥的,缺乏水分,故不能生成碳酸,故不会使纸花变红,故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对物质的组成、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酸碱指示剂等方面都有考查,只有熟练记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准确解决.
14.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B.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可用重金属盐溶液浸泡海产品
D. 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以它为燃料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和燃烧,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
B、根据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电火花可能会产生爆炸分析;
C、根据重金属盐有毒,不能用重金属盐溶液浸泡海产品分析;
D、根据“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 解:A、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和燃烧,含量过高对人体有害,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故A说法正确;
B、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电火花可能会产生爆炸,开灯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液化气,因此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故说法正确;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作用,但是不能用重金属盐溶液浸泡海产品,因为吃了后易导致中毒,故C说法错误;
D、“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以“可燃冰”为燃料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故D说法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科学家发现火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的物质,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硫化羰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硫化羰可作为理想燃料
C. 硫化羰不能用作灭火剂
D. 硫化羰完全燃烧会生成CO2和SO2两种氧化物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和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 解:A.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它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B.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它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导致酸雨,故不是理想的燃料,故错误;
C.因为硫化羰具有可燃性,所以不能做灭火剂,故正确;
D.由硫化羰的化学式COS可知,硫化羰完全燃烧会生成CO2和SO2两种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燃烧与灭火的有关知识,并且联系环保知识,是一道不错的考题.
16.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入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 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 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 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 CO2具有酸性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首先了解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碳酸显酸性,就是说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显酸性;碳酸极易分解.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做出判断.另外还要了解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是碳酸溶液,能使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溶液变红色.所以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正确.故不可选;
C、碳酸极易分解,使溶液的酸性减弱,题干中的“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也同样说明了这点,所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正确,故不可选;
D、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故错误,可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通过实验的形式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及要同学们能识记二氧化碳的性质,又要同学们具有能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7.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 CO2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
B.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D. 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低碳”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因此能使湿润的石蕊纸花变红,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故B说法正确;
C、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CO2)排放,故C说法正确;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用途、对环境的影响的理解,要认真分析辨别真伪,搞清事物的本源.
18.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 ④CO2不支持燃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本题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视角新颖,这类题通常起点高,落点低,可用类比的方法寻找与该物质性质相似的课本中的物质.观察图示,大家很容易就回忆起二氧化碳曾做过类似的实验,联想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设计思路即可解答.
解答: 解:①对比试验1、2,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的比较,故①错误;
②对比试验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故②正确;
③由试验1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
④对比试验1、2,不能得到CO2不支持燃烧,故④错误.
故选:B.
点评: 二氧化碳本身不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二氧化碳通到酸碱指示剂中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9.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 N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O2 ;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H2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CO2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四种气体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信息有:
(1)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按体积划分:氮气约占(4/5),氧气约占(1/5).
氧气有助燃性,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能使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3)氢气具有还原性,能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单质金属.
(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解答: 解:(1)空气按体积划分: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与杂质为0.03%;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其它的气体都不具备这种性质;
(3)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水,Fe2O3+3H2
2Fe+3H2O;
(4)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H2O+CO2=H2CO3,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N2 O2 H2 CO2 CO2
点评: 此题的难度不大,但这几种常见气体的性质是经常书面考查的重点,说明平时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20.回答下列问题:
(1)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右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灭?
答: 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沿烧杯壁流到底部,下面的蜡烛首先接触到CO2,由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由下向上逐渐熄灭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用乙图的倾倒方式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答: 乙图的倾倒方式,没用玻璃片掩盖,直接倒在火焰的上方,由于蜡烛燃烧放热,使得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故CO2不能与蜡烛火焰接触而跑到空气去了
请回忆教材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
①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起失火,原因是 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时,酒精灯侧倾可能会流出部分酒精,故会引起失火 .
②为避免引起失火,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立即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并且使酒精灯 冷却 后,再添加酒精.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加热器皿-酒精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分析两种不同的倾倒二氧化碳方法的不同,一个因为沿容器壁慢慢倒入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能使二氧化碳先流入底部,另一个从正上方倒入因为在火焰上方二氧化碳受热导致其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不能倒入烧杯的原因进行分析.
酒精是易燃物很易燃烧,酒精灯倾斜酒精易流出容易发生失火现象,添加酒精时酒精灯温度过高也易导致火灾的发生,然后从酒精灯的正确的点燃方法及酒精的添加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1)甲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能使二氧化碳沿容器壁慢慢的流到底部,使最下层的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而后二氧化碳再慢慢由下而上充满整个烧杯;乙的倾倒方法直接把二氧化碳倒在火焰的上方使二氧化碳的温度升高密度即变小,导致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到烧杯中,所以蜡烛不会熄灭.
故答案为:①由于CO2密度比空气大,沿烧杯壁流到底部,下面的蜡烛首先接触到CO2,由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由下向上逐渐熄灭.
②乙图的倾倒方式,没用玻璃片掩盖,直接倒在火焰的上方,由于蜡烛燃烧放热,使得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故CO2不能与蜡烛火焰接触而跑到空气去了.
(3)①酒精灯倾斜时容易使酒精流出,此时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现象,因此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
②添加酒精时酒精灯不能是燃烧着的也不能温度较高,这样都可能引起火灾,导致危险的发生.
故答案为:①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时,酒精灯侧倾可能会流出部分酒精,故会引起失火;
②冷却.
点评: 此题是一道实验基本操作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的实验操作的结果及会出现的现象,属于基础性实验操作训练题.
21.(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D .
下列A、B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
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A中塑料瓶 变瘪 的变化来间接感知.同样,研究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可利用密闭的广口瓶内 气压(或温度) 的变化引起U形管内水位的变化,若 b (填a或b)处的水位升高,则是放热.
(3)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由氧化铜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学校科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取少量该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搅拌后观察.下表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请你填写下表中空白处的相关内容:
现象 结论
溶液呈蓝色,有黑色不溶物 含CuO、C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有黑色不溶物 只含 C
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氧化铜和碳粉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的性质,探究小组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试管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 .
②氧化铜和碳反应属于 置换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最能说明a试管中氧化铜和碳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b中的导管口不再产生气泡(合理即可)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科学探究.
分析: (1)二氧化碳与水可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变红,碱性溶液可使石蕊变蓝,并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气体溶于水,则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塑料瓶变瘪;并据气体热胀冷缩引起的气压变化设计实验,据U型管内水位的变化分析物质溶于水是否放热;
(3)氧化铜与硫酸可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水,碳和硫酸不反应,据此并结合实验结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①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方程式;
②据反应特点分析反应类型;
③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据b中导管口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完全反应.
解答: 解:(1)A、石灰水可使石蕊变蓝,故不符合题意;
B、石蕊试液喷水显中性,中性溶液中石蕊不变色,依然是紫色,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变红,符合题意;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注入水,若塑料瓶变瘪,则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瓶内气体减少导致气压减小;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则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气压变大,U型管内a处水位下降,b处水位上升;
(3)取少量该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若粉末中含有CuO、C,则烧杯内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溶液变蓝,碳与硫酸不反应,所以烧杯内还会有黑色不溶物;若溶液颜色无变化,有黑色不溶物,说明黑色粉末中无氧化铜,只有碳;
①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2CuO
2Cu+CO2↑;
②该反应是由单质﹣﹣C,和化合物CuO,生成另一种单质Cu,化合物CO2,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③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据b中导管口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
(1)D;
变瘪; 气压(或温度); b;
(3)溶液呈蓝色,有黑色不溶物; C;
①C+2CuO
2Cu+CO2↑;
②置换;
③b中的导管口不再产生气泡(合理即可).
点评: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碳和氧化铜反应实验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正确分析解答.
22.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实验
编号 容器I 针筒I 容器II 针筒II 红墨水
液面位置
a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充满) 10mL水 保持
左高右低
b 0.55g锌 15mL盐酸 0.24g镁 15mL盐酸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1)实验a中,容器I内产生的现象是 石灰水变浑浊 .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Ca(OH)2+CO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b中,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 II (填“I”或“II”),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 保持左高右低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压轴实验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现象与原理分析即可;
根据锌、镁的金属活动性以及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结合压强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 解:(1)实验a中,容器I内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因此产生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容器II内二氧化碳溶于水,压强减小,容器I内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压强减小的更多,因此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实验b中,镁比锌活泼,因此II内产生气泡更剧烈;镁比锌活泼,因此一开始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II内气压大,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因盐酸足量,因此0.55g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0.24g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少,所以最终气压II内的大,液面左高右低;
故答案为:保持左高右低.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压强的知识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分析、解决即可.
2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
式 CO2+Ca(OH)2=CaCO3↓+H2O .
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 ,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 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证明碳酸盐;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据此即可写出反应方程式;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后集气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即可确定气球的大小变化;二氧化碳不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能使试管内气压降低;盐酸和碳酸钠的水溶液反应放出气体;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
解答: 解:(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可写出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后,使集气瓶和试管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A中试管的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②二氧化碳不但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还能与水反应,试管中的压强一样能减小,把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再做此实验,仍能成立,;
③B实验后的溶液为碳酸钠溶液,向里加入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从而也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两实验中A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存在安全隐患.
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1)CO2+Ca(OH)2=CaCO3↓+H2O;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②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③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④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变化反应物质的性质,认真分析对相关方面的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4.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 MgCO3
Mg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装置C的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 ,无水CaCl2的作用: 干燥气体 .
(3)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 3CO+Fe2O3
2Fe+3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止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 BC 之间添加装置E.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碳酸镁加热分解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C的作用,氯化钙具有吸水性据此分析D的作用;
(3)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4)B处停止加热后,C处液体容易倒吸入B使装置炸裂.
解答: 解:(1)碳酸镁加热分解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
MgO+CO2↑,故答案:MgCO3
MgO+CO2↑.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氯化钙具有吸水性,所以D的作用是干燥气体,故答案:吸收二氧化碳;干燥气体;
(3)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故答案:3CO+Fe2O3
2Fe+3CO2
(4)B处停止加热后,C处液体容易倒吸入B使装置炸裂,故答案: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对实验过程中的除杂、干燥进行考查,特别注重对化学方程式的考查.
25.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纯净水可以通过蒸馏得到.
(1)将刚刚蒸馏出来的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蒸馏水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分析说明引起蒸馏水pH改变的原因.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50克15%的稀硫酸进行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0克,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水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蒸馏水显中性,pH等于7;将刚刚蒸馏出来的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蒸馏水的pH将由7逐渐减小.
水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0%=7.5%.
故答案为:(1)由7逐渐减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实验探究:
(1)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A,B装置(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
②B装置中的现象是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蜡烛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灭火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金属材料:
①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但也很容易生锈,写出预防你家铁锅生锈的一种具体做法 擦干水分 .
②小明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铁片和镁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请回答:
小明根据“甲中产生气泡比乙快”得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强 ,完全反应后,过滤,把滤液都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待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锌、铁 ,得到的溶液的质量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与锌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①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分析解答;
②根据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分析解答;
①根据防锈的方法:保持铁制品的干燥、隔绝氧气等解答;
②根据氢前面的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快,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泼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盐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溶液质量将增大解答.
解答: 解:(1)①将二氧化碳通入A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故答案为: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2+H2O=H2CO3;
②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故答案: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灭火;
①铁制品干燥不易生锈,所以铁锅不用时将水分擦净可防锈,故答案:擦干水分;
②氢前面的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快,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镁比铁活泼,所以镁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度快;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将把滤液都倒入同一个烧杯中,烧杯中含有硫酸镁和硫酸亚铁,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比镁弱,所以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又过量所以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锌和铁;活泼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盐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溶液质量将增大,锌比铁相对原子质量大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答案:强;锌、铁;大于.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金属的性质,综合性比较强.本考点是2015年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推荐阅读: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