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实践决定认识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实践决定认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好好备考,顺利通过考试!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没有实践就没有大家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没有实践创造的城市、农村、山川、田野和万物,就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沟通主客观的桥梁。在基层考试中实践的特征、基本形式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主要以间接考查为主,结合古诗句、谚语等。难度适中,就是需要区分相关的概念。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比如渔夫捕鱼,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可感知的要素;实践活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体现了自觉能动性(比如蜘蛛织网、蜜蜂筑巢等都不是实践活动);实践还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的活动,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并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这说明,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不仅仅是精神活动,而是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即可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的实践。比如农民插秧就属于生产实践,即改变自然,迫使自然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所以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意即为社会关系源于人,因为有了人类,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就统称为社会关系,比如警察破案。科学实验,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比如人们能通过一定实验手段,造成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从而使我们能把几乎所有的气体液化。在这种超低温下,人们也能发现某些材料具有特殊优良的导电性能,即具有无电阻、抗磁等超导态特性。

  人们在生活中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论如何都来自实践,所以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来源。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俗语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毛泽东也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配制度)

  在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中,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版块——“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其中对于经济建设的考察是比较多的。例如一些基本概念题: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那么本节就重点讨论我国的分配制度。

  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于所有制结构可以决定分配结构,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是主体,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归人民群众集体所有,那么在此基础上,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就决定了最终获得的劳动成果也应归劳动者共同所有,遵循按劳分配的原则,即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做出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消费品。根据当前社会主义的情况来看,生产力水平较落后,生产的产品数量有限,所以只能采取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方式来进行分配,就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简而言之就是:在公有制前提下,为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服务的劳动者,他们的分配属于按劳分配的范畴。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决定了除按劳分配之外还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按劳动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个劳动力指的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比如个体户或者普通企业员工;②按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一方面是凭借资本,比如利息、利润等;另一方面是通过出租固定资产(房、车)所获得的租金收入。③按照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分配,即根据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例如提出一条广告创意或者申请产品专利。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社会主义本质

  纵观2018-2019年全国事业单位考情,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综合考察,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而在这其中,各地越来越重视中特理论体系的考察。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这其中,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更是各位出题人,非常重视的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十一个部分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内容很多很庞杂。为了更好的有效复习,今天总结一些我们在事业单位常用的考点——社会主义本质。希望在大家的备考之路上能够有所帮助。

  (1)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且逐渐确立了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2)1986年,概况出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即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的

  (3)1992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江泽民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1.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在:

  A.1980

  B.1981

  C.1992

  D.1987

  【答案】C。【解析】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且逐渐确立了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而1992年只是在南方谈话中第一次对于社会主义本质做了科学内涵的定义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易错点。考察的是首次提出,故本题答案选C。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毛泽东思想中的“三”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我国的成立,离不开一位杰出领袖的领导,这位领袖就是毛泽东。所以,在今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应该重视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为了方便考生的备考,现就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中的“三”进行概括总结。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以及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三座大山”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并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阐述。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党的建设是战士,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7.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党的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8.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9.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近现代中国土地政策的变迁

  土地制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项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近代史上,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要要想解决好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是首要问题,土地制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之下,我国在近现代史上的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土地制度,而土地制度的变迁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毛概部分也时常出现,这里通过对不同时期土地制度、土地政策的梳理,以帮助学员掌握相关考点。

  1.近现代史上不同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大革命时期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虽然前期共产国际提出了一些土地政策,但这些政策脱离中国具体实际并没有得到推行,自1926年往后,农民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反地主等做法,并延续到了土地革命时期。

  (2)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并且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一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这一时期处于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时期,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对抗日本侵略者,我们需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因此在这一时期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土地政策,开始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双减双交)”的政策,一方面可以保障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从而保障地主的权益,联合地主抗日;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抗日的积极性。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根据1947年颁发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剥削制度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些政策也能够调动农民进行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

  (5)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这一时期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改变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所以在这一时期,我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2.真题演练

  (1)(单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答案】C。解析: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的特征为: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征收富农经济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策;B选项消灭富农是在过渡时期的后期实行的政策;D选项限制富农经济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两岸血浓于水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监察机关的职责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唯物论之物质解读


公务员报考指南 公务员报考条件 公务员报名入口 行测专题 申论专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法律与道德 底线缺一不可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缓刑与死缓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房主卖房,租户必须搬走吗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法律知识: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改革开放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大国建交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国务院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公文知识:版头

公务员公共基础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务员公共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