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已经逐渐接近了,为了帮助考生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更好记忆知识点,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汇总【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汇总【七】
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恶寒发热指患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外感表证的特征性症状。古人有“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的说法。其机理是外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煦则恶寒;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卫阳失于宣发,则郁而发热。邪正相争,恶寒与发热并见。
由于感受外邪性质的不同,寒热症状可有轻重的区别。临床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
(1)恶寒重发热轻患者感觉怕冷明显,并有轻微发热的症状。由外感风寒之邪所致,是风寒表证的特征。
因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袭表,束表伤阳,肌腠闭塞,卫阳郁闭于内,肌表失于温煦,故恶寒明显而发热轻。
(2)发热重恶寒轻指患者自觉发热较重,同时又有轻微怕冷的症状。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是风热表证的特征。因风热为阳邪,易致阳盛,阳盛则热,故发热明显;风热袭表,卫气功能失常,温煦失职,故同时有轻微恶寒。
(3)发热轻而恶风指患者自觉有轻微发热,并有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由外感风邪所致,是伤风表证的特征。因风性开泄,肌腠疏松,阳气郁遏不甚,正邪交争不剧,故发热轻而恶风。有的患者只有恶风的感觉,无或尚无发热之感,一般为外感风邪,或为肺卫气虚,卫表不固所致。
恶风、恶寒二者名称虽异,但症状特征相同,皆属恶寒,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故许多医家认为,外感病中二者无本质区别。
外感表证的寒热轻重,不仅与感受病邪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感受病邪的轻重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病邪轻者,则恶寒发热倶轻;病邪重者,则恶寒发热倶重。同时,外感表证的寒热轻重,还常与机体正气与病邪的盛衰相关。一般情况下,正气、邪气倶盛,则恶寒发热倶重;病邪盛而正气衰,则恶寒重而发热轻。
外感病初期的表证阶段,有的患者虽然只有恶寒的感觉,并不觉得发热,但实际体温可能升髙,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很快就会伴有发热的感觉。因此,恶寒与发热并见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恶寒一症,为诊断表证所必须具备的症状。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二】
阴阳的属性
(1)阴阳属性
属阴的: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属阳的: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
(2)功效的阴阳划分
功效属阳的: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补中益气。
功效属阴的: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
五脏的生理功能
适应证 | 不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适用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
代表药物 | 多沙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 |
不良反应 | 直立性低血压 |
禁忌证 | 直立性低血压者禁用; 心力衰竭者慎用 |
六淫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六淫 | 致病特点 |
风邪 |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行而数变,病位游移,行无定处;风为百病之长(主要致病因素) |
寒邪 |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疼痛较剧;寒性收引 |
暑邪 |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具有季节性 |
湿邪 |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
燥邪 |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
火热邪气 |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热则破血妄行;火热易发肿疡 |
总结 | 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阴邪:寒邪、湿邪 阳邪:风邪、暑邪、火热邪气 易伤及津液的邪气:暑邪、燥邪、火邪 |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三】
呼吸异常分类及症状表现
呼吸异常 | 症状表现 |
气微与气粗 | 呼吸微弱,多是肺肾之气不足,属于内伤虚损 |
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是热邪内盛,气道不利,属于实热证。 | |
哮与喘 |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煽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称为喘 |
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的称为哮 | |
少气与叹息 | 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的,称为“少气”,多因气虚所致 |
胸中郁闷不舒,发出长叹的声音,称为“叹息”(古称太息),多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所致 |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四】
气的功能
①推动作用: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起推动作用。
②温煦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③防御作用:维持机体的毛孔开合。
④固摄作用:维持血液在脉管内循行,防止逸出脉外。
⑤气化作用: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即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2019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五】
蒙药的传统剂型
1、汤剂(汤散):按处方调配研为80目粗末,分装备用。常用量为3——5g/次,煎汤去渣取汁服用,或沸水沏服,也可煎汤外熏、洗、泡、滴。适用于急症、轻病及发病初期的引熟性治疗。
2、散剂:按处方调配研为100目细末,混匀,分装备用。常用量为1.5——3g/次,白开水或调引送服,或调糊外敷。适用于发病中期的主攻病邪。
3、丸剂:按处方调配研为100——120目细末,混匀后,以水、炼蜜等赋形滚成球形丸,一般为黄豆大小(标准规定每丸为 lg)颗粒,有的外用朱砂等挂衣,晾干分装。除因含剧毒药物而另有规定外,常用量一般为11——15粒/次,白开水或调引送服。适合于病程后期的除根和慢性顽症的治疗。
4、膏剂:一般为单味药的干浸膏或稠浸膏,也有多味处方膏。常用量参照汤剂量折算。
适用于热性顽症的治疗。
5、灰剂:按处方配齐,闷锻成灰,研细,分装备用。常用量和用法同散剂。适合于寒证经久不愈者。
6、油剂:按处方配齐,煎煮提取,取汁浓缩至适量,再加鲜奶和奶油,熬至无水分,去渣取油,加炼蜜、炼蔗糖、白糖,有的还加处方规定的加味奶粉,混匀,制成3g大小油丸,放凉后密闭于瓷器内备用。属滋补药,每日吃1丸。适用于年迈体弱者的滋补和久病体虚、肾虚的治疗。此外还有搅全剂与酒剂,现已不常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