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并举关系

  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并举关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并举关系

  行测逻辑填空中有相反相对关系和并举关系两种重要的关系,本文中小编和大家来聊一聊其中一种关系:并举关系。

  1、含义:上下文意思密切、构词一致、达到加强的效果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墙上芦苇”对“山间竹笋”,“头重脚轻根底浅”对“嘴尖皮厚腹中空”,结构、句式对仗工整,这就是形式上的并列,在文意上呈现出来的是相近的情况——前后文都比喻教条主义,这就是并举关系。

  2、判定标志

  并列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也、又、和、与、并、以及

  选择词:或者、或、要么...要么

  标点符号:顿号、分号

  句式:并列的词句

  3、应用

  顿号前后的词语多为近义词、一致词。

  其他标志的情况须结合常识及选项判断选择方向。

  【例题】人到耄耋之年,一切都无所求了,曾经的激烈不过是________,曾经的飞扬不过是清泉一曲,积淀下来的只是漫长的回忆。有些是________,有些是刻骨铭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沧海一笑 过眼云烟 B.白云苍狗 时过境迁

  C.过眼云烟 依稀朦胧 D.镜花水月 平平淡淡

  【答案】A。

  解析:突破口为第一个空,题干为并举关系,判定标志为“曾经的……不过是……,曾经的……不过是……”并列的句子,“清泉一曲”为呼应点,与选项A中的“沧海一笑”结构一致,为最佳选项,故选择A。

  行测言语题技巧:分析作者的布局谋篇

  在行测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重点,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习重点之一:主旨观点题。大家都清楚做主旨观点题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作者的观点,而主旨观点题考察的内容也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和倾向,那到底从哪里把握呢?答案是行文脉络的分析,行文脉络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那小编今天就带大家学习行文脉络中的一种——分总文段。

  【例题】事实上,延期偿债不仅无助于真正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而是埋下了威力更为巨大的“定时炸弹”,一旦“借新还旧”成为地方政府的常规做法,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有鉴于此,中央政府应及时采取强更手段,制止地方政府继续大唱“拖字诀”;有关部委也应积极考虑借助资本市场消化地方政府公共债务,以债务证券化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化解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也应适当削减其经济建设职能,实现财权、事权对等,从根本上消除负债过度的生存土壤。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说明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常规做法

  B. 强调中央政府在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指导作用

  C. 分析限制地方政府延期偿债的原因

  D. 论述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手段

  【解析】答案:D项。整个文段主要围绕着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来展开。首先指出“延期偿债”无助于真正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然后用“有鉴于此”引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即中央政府、有关部委以及地方政府共同解决。A选项只涉及到地方政府如何还债,B选项只论述到了中央政府的作用,均过于片面。C选项是开篇提出的内容,为有此原因,作者引出如何去解决该问题,所以前文内容只是后文的铺垫,为非重点。故本题选择D。

  该题主要考察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分析完整个文段后我们发现它属于行文脉络分析中的分总文段,首先提出问题,随后给出解决方法。做题的过程中确实会遇到一些专业名词,但同学们不必担心,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作者的态度、意图和倾向,分析句意,归类语句,进一步句间关系,最后找到文段重点。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和定最值方法六字口诀

  利用方程法解和定最值问题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但碰到稍微有难度的和定最值问题,就很难驾驭方程这一方法,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学习“小系数,同方向”这六字口诀来解此类问题。

  一、 应用环境

  题干中直接或者间接给出“和一定”的描述,并且存在明显的两条等量关系;问题所求为某个量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二、具体思路及“六字口诀”

  能够列出不确定具体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只需要依据题意确定系数即可。具体确定系数的口诀为:小系数,同方向。

  三、口诀含义

  小系数,从系数较小的未知量入手;同方向,小系数与自身未知量取值方向相同,大系数与小系数方向相同。

  四、经典例题

  例1.现共有 100 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内容共有 5 道题,1-5 题分别有 80 人,92 人,86 人,78 人和 74 人答对,答对了 3 道和 3 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考试?

  A.30 B.55 C.70 D.74

  【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中“共有 100 个人参加”是一条等量关系,另外“1-5 题分别有 80 人,92 人,86 人,78 人和 74 人答对”,即是说总共答对的题目数为80+92+86+78+74=410。此时,我们设通过考试的人数为x人,未通过考试的人数为y人,依据题意可以得到下面两个方程x+y=100;(3,4,5)x+(0,1,2)y=410,之后我们只要确定x和y前面的系数就可以了。此时用到“小系数,同方向”即可,x与y系数,明显y的系数更小一些,所以我门从y入手,问题所求为通过的人数x最少,则y应尽可能的大,故系数的选取也应与之方向相同,即选择5和2,得到5x+2y=410,此时结合x+y=100,容易得出x=70,选择C选项。

  例2.书法大赛的观众对 5 幅作品进行不记名投票。每张选票都可以选择 5 幅作品中的任意一幅或多幅,但只有在选择不超过 2 幅作品时才为有效票。5 幅作品的得票数(不考虑是否有效)分别为总票数的 69%、63%、44%、58%和 56%。则本次投票的有效率最高可能为多少?

  A.65% B.70% C.75% D.80%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中虽然并没有共多少人参与头片,但给出了许多百分数,故我们可以设“共有 100 个人参与投票”,另外“总票数的 69%、63%、44%、58%和 56%”,即是说总共投票张数为69+63+44+58+56=290。此时,我们设有效票人数为x人,无效票的人数为y人,依据题意可以得到下面两个方程x+y=100;(1,2)x+(3,4,5)y=290,之后我们只要确定x和y前面的系数就可以了。此时用到“小系数,同方向”即可,x与y系数,明显x的系数更小一些,所以我门从x入手,问题所求为通过的人数x最多,故系数的选取也应与之方向相同,即选择2和5,得到2x+5y=290,此时结合x+y=100,容易得出x=70,选择B选项。

  行测多者合作问题的好帮手:特值法

  行测数量关系中有这样一类题——多者合作问题,这类题目往往可以结合特值的思想进行求解,但很多同学单独做题时知道可以特值,可是针对不同题目到底设哪一个量为特值,容易一时之间摸不到头脑,觉得无从下手,就产生畏惧心理,想放弃,但其实这类题目只要掌握了题目特征,其实并不难,运用起来还是非常快的,是很好的得分项,那么下面小编就跟大家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在多者合作问题中特值法到底如何运用吧。

  多者合作问题中经常出现类型的题目:

  【例2】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他们的工作效率之比是5:4:6。先由甲、乙两人合作6天,再由乙单独做9天,完成全部工程的60%,若剩下的工程由丙单独完成,则丙所需要的天数是:

  A.9 B.11 C.10 D.15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描述,仍然是多者合作的题目,题干中也没有出现与工作总量相关的实际值,仍然可以特值,这个题并没有给通过某种工作方式所需的整体时间是多久,那么此时再特工作总量去表示各自效率就不是很方便了,但是给出了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之比是5:4:6,所以我们不妨根据已知的比例直接设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分别是5、4、6,那么此时根据后面给出的合作方式“先由甲、乙两人合作6天,再由乙单独做9天,完成全部工程的60%”,我们就可以表示出此项工程前60%的工作总量了,即W×60%=(5+4)×6+4×9=90,则W=150,求的是剩下的工程由丙单独完成,则丙所需要的天数,不难得出剩下的工程量是W×40%=150×40%=60,则所求t=60/6 =10天,故本题选C。

  特值法作为一个多者合作问题中非常好用的方法,建立在方程法的基础之上,更加简便,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方法学习会之后,做题效率才会逐渐提高,从而得到理想的分数。

  推荐阅读: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语境分析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技巧:巧解货物集中问题

  2020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古代朋友关系的称谓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语句衔接的文字游戏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型怎么做

行测常识题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归纳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怎么提高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怎么准备

行测常识怎么准备

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型分布

行测考试题型

2020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带你走进“并举关系”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语境分析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

2020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技巧:结合语境,定位词语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语境分析之相反相对关系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解释关系

逻辑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