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

  教案可以使用得当的话,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一)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

  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试验 ……

  进行试验 ……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实验探究。

  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

  3.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

  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矢量、标量)。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判断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巩固练习。

  练习题一。

  练习题二。

  (4)小结作业。

  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②布置课后作业。

  4.板书设计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三)

  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 温度计

  二、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37摄氏度 -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4、体温计: ○1 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通用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范文

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下册英语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设计

初中上册化学教案设计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范文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初中九年级体育教案设计(合集5篇)

初中九年级体育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

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上册语文教案七年级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教案可以使用得当的话,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一)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

  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

  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试验 ……

  进行试验 ……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实验探究。

  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

  3.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

  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矢量、标量)。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判断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

  (3)巩固练习。

  练习题一。

  练习题二。

  (4)小结作业。

  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②布置课后作业。

  4.板书设计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三)

  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 温度计

  二、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37摄氏度 -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4、体温计: ○1 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 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