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一)

  什么是音乐欣赏呢?有人认为,一个人带上耳机,聆听录音机里的音乐或者是放着音乐,手里拿着小说,嘴里嚼着口香糖,躺在沙发上,似听非听地让音乐流过就是音乐欣赏。其实,所谓的“音乐欣赏”应该是学习理解的音乐享受。

  有的学生告诉我:“我很喜欢音乐,但是我分不出好坏来。”有的学生会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所以不会欣赏音乐。”有的干脆说:“我是音盲音痴,所以不懂音乐。”学生的这些话,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究竟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呢?

  拿破仑说过:“一曲音乐胜过百回说教”,我们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竟然感动得青衫尽湿,那么音乐到底说了些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这一切 !

  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有良好的音乐教养。

  从开学初,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种文化教养的重要表现。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以安定、专注的心情去聆听、欣赏音乐。要告诉他们,烦躁不安或注意力分散,都是不可能从音乐中得到美感的,也不能真正感受与理解音乐的内涵。要让学生明白,无论在哪里,无论以什么方式聆听音乐,都要全神贯注,养成肃静地听赏音乐的好习惯。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

  1 、唱片、录影带的欣赏: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资料将国内或国际著名的演奏家、歌唱家、演奏团体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见闻,扩大学生欣赏的领域。这样的欣赏能获得时间与空间上的便利。

  2 、示范欣赏:通常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唱或范奏表演。因为教师的艺术修养与人格,将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如果要进行范唱或范奏,最好在课前稍加练习,才能在课堂上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能邀请到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或演奏团体到学校来做演唱演奏,作为欣赏课的辅助,也能获得很好的示范效果。例如 20xx 年 4 月,同安一中在校园艺术节期间邀请了厦门大学的教授、著名古埙演奏家赵良山老师来校进行“中国民族管乐”的讲座,讲座进行得非常成功,赵教授精湛的演奏和曲折的艺术人生经历,震撼了学生们,学生的反响热烈。

  3 、学生间彼此的欣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唱奏表演,然后彼此欣赏,这不仅是音乐欣赏,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教育,对学生自我完成表现的教育,使他们有勇气表现自己,也能有认真欣赏别人表演的好习惯。

  三、有效的音乐欣赏指导法:

  1 、注重欣赏气氛:音乐欣赏的气氛非常重要。音乐欣赏最好要在隔音设备极佳的视听教室内实施,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应保持认真聆听的态度,可以站在讲台上或干脆与学生坐在一起欣赏音乐,这样学生会觉得十分亲切,教师也能详细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种种反应。

  2 、欣赏前的讲解:我们再欣赏作品前总要进行乐曲的说明,但这些说明不宜过长,否则可能降低欣赏的情绪,因为即使最优秀的音乐教师,无论如何巧妙地说明,也无法充分表现音乐的本身,所以最佳的欣赏途径是音乐直接让欣赏者聆听。

  3 、设置欣赏焦点:在课堂欣赏中,不能让学生茫然地听,教学过程中应提示欣赏的焦点,教师研究教材,确定适合学生程度的欣赏焦点,同一首作品,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欣赏焦点,如:

  ( 1 )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 2 )这段音乐的主题是什么?你能哼出主题吗 ?

  ( 3 )这段音乐的曲式结构如何?

  4 、身体反应: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确实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以下方法来把握节奏:

  ( 1 )以手拍节奏或用笔指挥节拍的基本动作;

  ( 2 )演奏打击乐器配合乐曲的节奏等。

  5 、描绘乐曲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之后,以说、写、画、演等形式,描绘出乐曲的感受,如欣赏完艺术歌曲《春晓》后,可以让学生用简笔画、写短文、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来抒发对春天的热爱。

  6 、欣赏乐曲的时间:有的乐曲完整欣赏很长,这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学生的注意力能维持多久,也许高中生注意力能集中久一点,但初中生可能会短一些,所以,不一定所有的乐曲都要完整欣赏,才认为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7 、欣赏音乐的良好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机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态度以及聆听音乐会的礼貌和习惯。有的学生因为条件的限制,从未现场欣赏过音乐会,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怎样做一个文明的观众。如在欣赏音乐会时,应注意乐曲进行中不走动,还应关闭一切通讯设备,迟到时要等到乐曲告一段落才能进场,乐章停顿时不能鼓掌,演员谢幕后观众要注意有礼貌退场等细节。

  8 、音乐欣赏生活化:除了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外,教师应促使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得到延伸,得以生活化。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每天接触更多的还是

  港台的通俗歌曲,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广播电视方面的有教育价值的音乐欣赏节目,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增加一些欣赏的机会,这也能弥补音乐欣赏课上音像资料的不足。如每年的五一、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都会举行全国的歌手大奖赛或舞蹈大奖赛,春节期间的一系列歌舞晚会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拓展欣赏的好节目。

  以上我把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做了一些交流。每个音乐教师对音乐欣赏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但不管怎样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欣赏教学应在“普及”上做文章,我们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普通教育,在我们教育的学生中,将来去从事音乐的人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长大后只能成为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人,所以音乐教育应该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教学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自己动手去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二)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学习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值得我们思考。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果一位教师具有种吸引学生的魅力,那么学 生 的 学习一 定 会 积 极 的、愉快的。作为一名有魅力的老师,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其次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此外,音乐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不能受课堂或者课堂以外的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的情绪,其次,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要将自己的快乐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如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眼神、有趣的动作能使孩子处于轻松的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老师走的更近,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上音乐课,从而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运用音乐游戏与律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强,天生好动。大部分小学生对音乐游戏、律动都很感兴趣。当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教室里一下就沸腾起来,孩子们一个个盯着老师,参与的欲望也很强烈。节奏较强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合节奏训练,人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教学中让孩子们模仿叫声并表演。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参与的兴趣,同时,还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我利用《唱起来,跳起来》、《学飞》这类的歌曲,学生学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小学音乐教材有许多歌曲可以利用音乐游戏或者律动创设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三、借助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往往要引入曲谱、乐谱、图片和一些相关的辅助资料,如果教师不仅仅依靠教科书,不仅耗费精力,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如果在课前把需要的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设计制作出来,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样将给学生视觉上产生刺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唱起来,跳起来》这一乐曲时,可以引入视频教学,让学生一边欣赏《唱起来,跳起来》的舞蹈,一边聆听《唱起来,跳起来》的乐曲,使学生从欣赏画面到聆听音乐对《唱起来,跳起来》这一首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引导孩子们边唱边跳学习歌曲。这样的音乐教学既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又让孩子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会了歌曲,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的手段,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因此,音乐教师要坚持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播放贴近孩子们生活或者是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儿童歌曲,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自然自然资源在班级或者学校开展有利于培养孩子们音乐兴趣的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如让孩子们自己创作响板、碰铃、沙锤等,自由组成小乐队进行演奏。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在班级或者学校进行文艺汇演,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现美的平台,从而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中写到:“对于音乐学习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养也好,均离不开音乐兴趣这个根本的源泉。”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正真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三)

  暑假参加了中国奥尔音乐教学法的培训,这也是我自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参加这种教育性质的培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两年来,自认为在音乐教育这条路上才迈开我的第一步。从我第一次上讲台,不知音乐课从何讲起,胡乱的东拼西凑完成一节课,到拿到优质课的第二名.感觉自己已渐渐步入正轨了,初步了解音乐课的模式.然而,这次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后,却发现音乐课的模式远不像我想像的那样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老师稳站讲台,学生端正坐好就算是一节音乐课,这仍然是在传统音乐课的模式中徘徊,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二十世纪流传甚广,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三元素融为一体,而将三元素紧密连接的核心要素便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但很多音乐教师认识到这点却不知如何去上好这节课,以至于一讲到音乐理论的东西,学生就会感觉音乐课没有趣味,老师讲得没劲,学生也不愿意听。但是这次培训后,让我从中感受了许多新鲜的东西,从而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声势

  身体原本就是一件乐器。我们知道嗓子可以用来唱歌,然而除嗓子外,人的手、脚、腿、头等都可以做乐器,不但如此,还有高低音的区别。如,捻指可以是高音,因为声音集中,响亮;跺脚可以是低音,声音厚实,还有拍手拍腿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这些声势加进来,没有太多的技巧,或理论性的东西,确给教学增添了许多色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难度的可以做到,并且还能凑成一个多声部出来。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声势用得非常多,如:节奏训练,用声势伴奏——做固定音型,为奏乐的准备,为学习曲式结构的练习。声势的练习也是学习打击乐器的铺垫,基础。当教师开始用声势引导学生时,那他也开始了节奏的训练,无形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我们强调将理论的东西淡化,转为实际操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高音乐兴趣。

  二、即兴创编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让学生自主参加音乐活动,而不是一味地观看或听。通过学生自由的,自主的设计音乐活动才能真正体验、感受音乐,才会从中有效地达到音乐的教学目的。如在探索声音课堂上,安吉丽娅老师风趣的表演了一段声音戏剧,让我们开怀大笑了一阵,但是我们从中很快知道了声音的魅力,接着她从中选五个人到台上盘腿坐下,每人心中想一个声音,如嗡嗡,喵喵,哎呀,哦,啊等等,但是声音不能与别人相同,而安吉丽娅则当起了乐手,每拍一个人的头时,就会发出一个声响,连续的按节奏拍的话,就成了一曲美妙的乐曲。这个游戏让大家都想跃跃欲试,老师说光只有声音不行,还要有情节。于是大家七八个人一组,自己分工,一些人做声响,一些人表演。展示时,每一组都表现的超乎想像。三打白骨精,嫦娥玉兔,腊笔小星都搬上了舞台,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故事。在这堂课中,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用声音,这个声音应该表现什么,如何适当的加入声音,全是学生自己去想像去创编。得到的效果却极佳。

  三、打击乐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打击乐器是一大特点,因为它强调了节奏,所以打击乐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打击乐器分为鼓类,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这四种打击乐器构成了奥尔夫打击乐合奏的基本编制,一般与身势对等的是跺脚——皮革;拍腿——金属或木质;拍手——木质或散响类;捻指——散响类或金属类,构成四个基本声部。在《春节序曲》、《鸭子拌嘴》中,李妲娜老师把这些打击乐器运用的淋漓尽致,前一曲突出了喜庆,热闹,所以尽量将鼓和锣来烘托气氛,而在第二曲中则把原曲改成了回旋曲式,加入了ABC三个插部——引子、嬉戏、尾声,A+B+A+C+A+D+A,而这三个部分都用小镲表现出来,同学们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当然,这些对于小孩子来说会有点难,但是这种教育方法确实能将音乐课变得灵活,形式多样。

  当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中国音乐教育现状来说不能说全盘吸收,有些东西运用起来很困难,就像打击乐器,如多学校考虑到经费问题,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但是其中许多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好的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四)

  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了北京,开始了五天的奥尔夫音乐教师的培训。这让我又想起高三时,为了考大学而选择独自外出学习的那半年,虽然最终填报志愿时选择留在了生我养我的地方,但是在那半年里,我成熟了许多,见识了许多,更加懂得了亲情的无价。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打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不好听却很现实。

  “忠孝安邦,礼乐治国”是儒家所推崇的思想,六艺中“礼、乐、射、御、书、数”乐则是指音乐,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音乐的推崇。而现在教育政策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升初艺术特长生的实施,让我对音乐教学的道路,看到了一道曙光。来学习来充电是正确的选择。

  再来说说这次的学习吧,期待许久啊,看着让自己有点肉疼的学费,但是想想可以学到自己一直想学习的内容,还是值得的。简单的介绍下,那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吧。

  现下流行的音乐教学法中,以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瑞士达尔克沃兹教学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为主。主要来说说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创建。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奥尔夫认为,元素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槌、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方式是团队体验,孩子们通过歌唱、游戏、合韵脚、跳舞等活动学会了参与和协作。

  奥尔夫体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就是即兴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孩子的音乐体验、尝试音乐创造的能力。

  奥尔夫的元素性思想使音乐真正回归于人的本性的追求。奥尔夫的家乡是德国,因此,许多教学活动是以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为基础教材的。奥尔夫认为,每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应采用这种方式。

  奥尔夫还强调,音乐教育所应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人的影响和审美经验给人带来的感受与体验,这正是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区别所在。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而是能够使体验者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表达了自己的独创、个性,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采用创造性活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凡事能够自由地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孩子,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快乐、自信和成功。这也是柯达伊与奥尔夫的创造性音乐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有价值的启示。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五)

  当我在大二上学期上《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时候,曾听华永明老师说了很多次大四短学期锅炉设计很让人头疼,而且会让我们对整个大学生活都印象深刻。算完锅炉,我依然对华永明老师的这席话印象深刻!整整三周,我聆听了“锅炉之声”。

  当短学期第二周开始的时候,我刚从赵老师那里拿了自己的锅炉题目和参考书,当时单纯地想着:锅炉课程设计,就是把大三下学期锅炉的作业重新做一遍,感觉工作量也还不是很大嘛。(其实后来发现我错了??)考虑中,第二天就开始了自己计算锅炉的“行程”。

  首先,我得感谢赵老师给了我一个非常给力的煤种――神府东胜煤,我甚至不知道这煤产自哪里,写下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特地去百度了一下,发现它产自内蒙古自治区,发热量是同煤种的全国之最(不能肯定这句话的准确性)。同时,很幸运,这种煤和例题的煤种是一样的,无形中减少了一些假设后的计算量。(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可以偷懒的地方,但是其实我在计算过程中并没有偷懒,还是一步一步算下来的,还出了点小问题。)说到计算,前面部分进行的当然是相当的顺利,大三下学期做过一遍作业,煤种和例题一样,所以计算热平衡的时候大差不差地就在不知不觉中搞定了。

  然而,困难还在后头,当第三天的时候在教室算“前屏过热器”的参数时候,我发现了庞大的计算量和复杂地计算公式,这对我真是个挑战!算了一半后,实在算不下去了,于是到了赵老师办公室答疑,赵老师的指点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瞬间让我明白了许多计算流程,并且使我把大三下学期学习的《锅炉原理》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回忆并且串连了起来,然后很高兴地回到教室,“废寝忘食”地将前屏过热器部分算完了,虽然当时已经是中午一点钟左右的时间,但是还是很开心地完成了我的午餐。

  回到宿舍,小憩了一会儿,开始了后屏过热器部分的计算过程,后屏的计算比前屏顺利多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基本搞定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从高温再热器计算开始,第一悬吊管,高温过热器,第二悬吊管,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转向室,低温再热器水平段,汽温校核,算下来是越算越快,以至于一整天都算锅炉,算锅炉变成了能使我很兴奋的一项“工作”。而后算到空气预热器,虽然比较麻烦,稍微缓了一天,查了书本的一些资料,然后整体对照书上的一些公式算了下来,再到后来的总校和汇总,都没有遇到什么比较大的麻烦。第二遍检验的时候,将误差降到了理想的范围。

  而后,我又找赵老师答疑了一次,发现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出口温度和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的进口温度相差过大,大约有8°C,而如果按照实际情况分析,相差应该在5°以内,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所以当天中午,我又开始了核算,发现只能动尺寸才可以将误差降下来,所以我对低再平和低再垂的片数进行了修改(原来各有110片,后增加为113片),效果还不错,而且截距变化也很小(0。003m左右),最终定稿。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在这些计算过程中主要学习和深化的锅炉知识。

  1 排烟温度

  书中例题的排烟温度是125°,而我的题目是120°,排烟温度下降了5°之后,排烟热损失降低,锅炉效率提高(通过反平衡计算),锅炉实际消耗燃料量减少,从而计算燃料量减少。

  2 热空气温度

  书中例题的热空气温度是20°,而我的题目是30°,相当于我设计的锅炉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使用,而书中例题设计的锅炉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此外,因为热空气温度较高(高了10°),空气带入的炉内的热量较多,炉膛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理论燃烧温度高(较例题高了17°)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较高,所以在整个锅炉中,对流换热增多,从而使得锅炉效率提高,与1推出的结论相同。

  在完成了锅炉部分的计算后,我用CAD进行了绘图,虽然每张图的尺寸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以前没有接触CAD软件的我来说,俨然是个挑战。在多次请教了我们学院6班建环的同学CAD的操作方法之后,我将每张图纸都按要求画了出来,大概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期间使我对CAD软件由陌生至较为熟悉以至于熟练,让我对这个画图软件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增强了我用电脑绘图的能力。

  在写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当我提到锅炉之时,我的脑海里就感觉自己设计的锅炉正在源源不断地送着煤,流动着蒸汽,发着人们需要使用的电力。那机器的轰隆隆之声和那燃料的燃尽的噼里啪啦之声,难道不正是我内心里听到的“锅炉之声”么?这声音更甚那音乐厅里的交响乐、那舞台广场的明星的歌!

  三周,让我更加了解了锅炉,更加深入地学习了锅炉,并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渐融会贯通成一个整体,使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真正地提升!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每次答疑时赵伶玲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我的室友孙伟同学矢志不渝地和我一起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六)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塑造出来的。不同的听众,由于其观念、文化水平、经历、情绪与爱好的差异,对同一音乐形象的感受必然不同。所产生的效果或印象甚至大相径庭。幼儿由于其年龄水平的差异,各年龄班的音乐欣赏能力也各有特点。

  大班幼儿能正确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性质。能感知作品中的细节部分,区别不同类型的作品。他们初步了解了各音乐手段的表现作用。同时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审美能力有所发展。表现出自己对某类作品的爱好。为了帮助幼儿学会欣赏各种音乐作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选择生动、易记、有鲜明形象的音乐作品供幼儿欣赏。

  我在指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之前,总会对作品的选择下一番工夫。由于年龄的特点,幼儿对那些生动、易记、有鲜明形象的音乐作品总会很偏爱。因此,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是引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成功的一半。如:《龟兔赛跑》表现的内容丰富,现象鲜明,故事化的情节内容使大班幼儿对它情有独钟;《梦幻曲》曲调优美,表现手段独特。它悠扬、恬静的旋律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些作品很适合给大班幼儿进行欣赏。

  二、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正确感受音乐,调动各种感官充分表现音乐。

  设计欣赏活动时,我注意引导幼儿正确感受音乐,初步理解音乐。使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到愉快,感到音乐的美妙。在初听时,我注重用语言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将其思想感情引入欣赏作品的情景。唤起幼儿的有关联想。在初听《梦幻曲》的时候,我会这样引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听了这首曲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谁?在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幼儿的思绪随着旋律一起运转。有些时候,我也会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帮助幼儿形象的感受音乐。比如,在给幼儿欣赏《冬日旅行》时,我配上了与旋律相一致的花和藤。让视觉和听觉的统一进一步帮助幼儿分辨旋律的旋转性和舒展性。从而更生动地理解作品。

  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重复欣赏音乐作品能使幼儿由表及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在重复欣赏音乐作品之前,我会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启发幼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这是指导欣赏活动的重点。在重复欣赏《化装舞会》时,我会设计这样的提问:“整首曲子是不是始终一样?开头部分表现大家在干什么?中间部分表现的是什么?最后部分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同?”这样幼儿便对乐曲的a—b—a的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欣赏《冬日旅行》的时候,当幼儿已了解了作品,可以让幼儿把音乐的内容画下来;在重复欣赏乐曲时,我则指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的旋律匹配,跟随音乐做动作。反映音乐的特色。体验到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欢乐、愉快的心情。在重复欣赏的活动中,我会让幼儿重复地听,全面、完整地感知作品,理解作品。掌握作品的各个细节。在设计方法时,特别注意灵活多样。重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鉴赏水平。

  单靠一堂音乐课给幼儿欣赏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播放一些欣赏过的作品或是片段;来园后,音乐角的活动;进餐时,背景音乐的提供等等。一方面可以检查欣赏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复习。以加深巩固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七)

  在前两周中我们进行的VB课程设计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与完整的接触软件设计。我们组的题目是关于“俄罗斯方块游戏”的设计。我在组内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己也有许多体会。这次的课程设计是自己第一次全面接触软件的制作过程。以前仅仅是对软件的开发有一个大体的印象,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对软件的开发有了切身的体会。软件并不像我原来所想的那样十分神秘,而是有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和流程,就能够比较规范的完成一个软件的制作。软件的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依然有所欠缺。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与知识层次。

  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之前,我对VB的编程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进步。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其实各种计算机语言是有相通之处的。在以前的 学习中,我只接触过C语言,这次在VB课程设计中,我发现C语言中的许多知识可以应用到VB中,两者具有相通的数据结构。所以我认为现在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要贪多,而应耐心的学好一门主要的计算机语言,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其他的语言,这样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编程是十分辛苦的。在课程设计这一段时间里,我每天的生活基本是在不断的调试程序和修改代码中完成的。有时,这种生活令人感到乏味和疲倦,但是在这种近似枯燥的生活中,我的编程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课程设计中我最大的收获。以前学习计算机语言,总是静不下心来,不能认真的看书。这次课程设计,为了顺利的完成编程工作,我认真的学习了VB语言,并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学习才会有效率,才会有效果。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按小组进行的,我们的小组由两名同学组成。软件的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团体的智慧结晶。这次课程设计也给了我们一次体验团体合作的机会。在课程设计中,我深深的体会到集体的智慧于力量是个人所无法比拟的。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有问题两个人一起讨论解决,大大节省了时间。互相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我们的课程设计得以较好的完成。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但在课程设计的这些体会要应用到今后的日常学习中去。在新的学期,我觉得自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操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才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解决。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课程设计已经已经完美解暑,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打来了很多新的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成绩有新的提高。只有不断努力,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八)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以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虑,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音乐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节课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元素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确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

  四、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能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能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

  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九)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二)能用线条或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通过参观音乐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课,复习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从歌曲中的乐器引出箫的介绍。

  (二)新歌教学:

  1、介绍吹管乐器箫并聆听箫的音色,引出歌曲《箫》。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含义。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

  4、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难点乐句。

  5、解决歌曲的难点,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决音准节奏问题。

  6、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吹 箫的动作随音乐节奏律动,体会歌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7、学生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从乐器箫导入介绍单簧管。

  2、初听乐曲片段,说说情绪特点,然后引出乐曲名称并简介波尔卡。

  3、分段欣赏,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乐段,听后用线条和动作表现两个主题乐段的音乐特点。

  4、完整欣赏乐曲,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特点。

  5、以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波尔卡舞蹈欢快跳跃的特性。

  (四)主题拓展

  以参观器乐收藏室的形式,介绍各种中外乐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

  (五)小结下课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0篇(篇十)

  浅谈中专音乐鉴赏课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音乐鉴赏”作为中专音乐新课程的规定性、基础性板块,占据了课程三分之二的内容。因此,如何在中专音乐鉴赏教学中,根据中专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遵循音乐教学的自身规律,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体现中专音乐课程的“人文精神”,是中专音乐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教学实践课题。

  一、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鉴赏课是中专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也是促进中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中专音乐鉴赏课是审美教育。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该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中,突出教学作为师生共同体验、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载体作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当前,中专音乐鉴赏课更应当紧密围绕中专生的音乐需求,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审美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使音乐鉴赏课更好地发挥课堂这一“阵地”,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重视鉴赏语境的多元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美术、舞蹈是音乐鉴赏教学中最容易融合的科目。尤其是语文,文学与音乐本就密不可分,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甚至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外国许多著名的标题音乐,其灵感常来源于文学戏剧。

  小编精心推荐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 课改心得体会 |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地理课改心得8篇

小学课改心得

小学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课改体会

汽车安全生产心得体会8篇

汽车生产体会

个人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个人心得体会通用

汽车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体会

音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音乐设计体会

小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5篇

小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大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800字(通用8篇)

800字课程设计心得

小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课程设计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