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与2022年的高考挥手作别,愿你跨越千山万水,步履坚定,内心从容铿锵前行。在分数揭晓之前,出国留学网小编第一时间给大家送上这个“2022年河南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的估分。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历史

  (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1.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1.jpg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商、西周时期,青铜主要用于制作礼乐器、兵器,青铜农具出土较少,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对农业经济进步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其时,全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农业经济比较落后,青铜铸造业的中心在北方。题干信息——重要铜矿主要在南方,南方是青铜铸造业的原料产地。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商代有商业的发展,西周以农业为主,其时重要的工商业(如青铜铸造业)由官府垄断经营,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大规模商业活动要到工商食官制度遭到破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青铜原料到了北方,可能的原因:方国、封国的进贡;战争的掠夺;官方、民间的商业活动,等等。但商、西周时期,大规模商业活动、大规模长途贩运尚未出现。B不正确。

  C项的分析:青铜器铸造中心在北方,而题干信息——北方没有重要铜矿,重要铜矿都在南方,即青铜器铸造的原料主要来自南方(研究表明,主要来自云南、江西、安徽等),南北方联系(官方的,或民间的;或政治的,或军事的,或经济的)的加强。此处“加强”改为“密切”,更加准确。“加强”有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题干未出现夏朝信息,无法比较。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商代有内外服制,商王对王幾(今河南一带)实行直接统治,对幾外的方国、部落实行间接统治,其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南跨江汉(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但不能说商代的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广义上的江南泛指长江之南,狭义上的江南一般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对幾外的封国实行间接统治,江南有吴国,也有楚国的统治区域。逻辑——“缘于”,即起因于、鉴于、原因在于的意思,“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不可能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的主要原因、唯一原因,也不符合商代史实;从商到西周,统治区域的确扩大到江南,但题干是把“商、西周”作为同一个长时段来考量,并不是西周与商对比。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2.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解析】

  “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是指颜真卿的书法。唐代“忠臣”颜真卿的书法在宋代始受推崇,与宋明理学兴起有关。

  史实——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唐代楷书步入盛世。题干信息——盛唐文化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甲胄”、“硬弩”、“铁柱”、“昂然不可犯”等符合楷书的笔画、结构、字形的特点,“项羽”“樊哙”符合颜真卿的性格人品。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A、C、D不正确。

  3.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答案】A

  【解析】

  题干信息——通判有专属衙门,有连署公事之权,有专任钱粮之责。

  A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信息看,实为分化州府事权,州府事权由知州(知府)与通判连理、分任,二者分工、责任明确,州府的行政得以规范。当然,分化地方事权,地方多设机构、多设官,也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宋代的知州长官由文官担任,设通判负责监督。题干信息——武官任知州是特例、少数情况,不是普遍现象。B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题干信息——地方、通判都没有军权,“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只是战时负责筹集钱粮,不是平常之主责。C不正确。

  D项的分析:州府权力的总量未变,通判有自己的权责;州府权力是分化了,是规范化了,不是削弱了。D不正确。

  4.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A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江南中产以上的人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他们不一定是士大夫之家,也未见北方信息,“士大夫”概念太大;“传统观念”概念太大,有道德观念、政治观念、经济观念、审美观念等等,某一具体观念出现颠覆是可能的。题干材料小,结论大。A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世俗化审美趣味,宋代即有,如宋词、话本、风俗画等。明后期不会是“初现”(开始显露)。B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未有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变动的信息。史实——明后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有松动,有弃儒经商、弃农经商的士农,但达不到“解体”的程度;如果有“解体”,也应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D项的分析:明后期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工商之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5.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信息看,康有为是维新派人物,其《孔子改制考》是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陈宝箴是维新派官员,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反映了他的认识或策略——康有为的“民权平等之说”过于激进,在思想相对保守的省份推动改革,必须稳健、稳妥,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刺激守旧派;题干材料未见旧势力态度的信息,陈宝箴在湖南一直坚持改革,直到百日维新失败后被罢官,是否“合流”不清楚。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洋务派、维新派都讲“中体西用”,但其内涵已有变化,洋务派视儒家纲常、政治制度为“体”,维新派仅视儒家纲常为“体”;维新变法时期,“中体西用”文化观进入它发展的第二阶段。题干信息——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又不赞成康有为的“民权平等之说”,仍属于“中体西用”范畴。B不正确。

  C项的分析:陈宝箴是地方长官,有行政经验,比较务实,注意策略,不像康有为这样的没有行政经验的维新派,康有为过于高调与理想,容易激起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类似于:孟子周游列国,荀子三为祭酒、两任县令,故冯友兰先生认为,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代表理想主义一派,荀子则是现实主义一派。康有为过于理想,陈宝箴注重可行。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题干信息——陈宝箴是改革派官员,反对的是《孔子改制考》中激进的“民权平等之说”。逻辑——维新派不可能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6.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A项的分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西学东渐,中国就出现了东西方文化论争,如明末清初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中源”论。“五四”之前即有东西方文化论争。A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B项的分析:“传统儒学思想受到批判”,从历史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清之际都有。B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的分析:“全盘西化”是五四之后的一种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为陈序经、胡适等,盛行于1920——40年代,新中国历史上也有回潮。C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D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材料上看,“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应是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便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从逻辑上看,思想判别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就会发生变化。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答案】A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35年的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1936年8月中共发表《致中国国民党书》,提出“联蒋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统战政策进入到“联蒋抗日”阶段。题干信息——团结更多的社会阶层,包括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B项的分析:从史实、逻辑上看,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都是国民党统治的政权基础。B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有三个时期,一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初期,二是“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1931—1935年),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实际上是批判了中心城市论,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农村,三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之后。题干材料——出自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在遵义会议之后,苏区多在两省或数省交界的边缘地区、农村地区,也称“边区”。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战争后期提出的主张。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8.

image.png

  图5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答案】B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1984年是试验、探索阶段(1981年湖北省沙市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题干信息——1978—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务农比重下降,从事工商、运输等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开始酝酿”应该在1978年,不会影响到1986年,也不会影响到北京郊区。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1978年后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解决农民增收、商品短缺、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又鼓励发展社队企业(1984年3月更名为乡镇企业)等乡村非农产业。题干信息——“郊区”是农村地区,北京郊区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增多。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C项的分析:逻辑——“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是变化的结果,不是变化的原因。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D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未涉及城市产业结构。D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9.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答案】D

  【解析】

  史实——雅典公民的资格: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主要指土地);能自备武装服兵役(公民兵制);成年;男子。题干信息——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涉及家庭出身、部落村社名称、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履行义务等条件。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首先必须是雅典公民,由公民抽签或选举产生,其次是高于一般公民的要求,要通过资格审查。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公民资格的核心要求。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A、B、C不正确。

  10.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实际上就是人文主义的传播;意大利的新文学,形式上是民族语言,即意大利俗语,内容上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肯定人性、人权,欧洲其他地区的新文学与之相同;文艺复兴推动了民族语言、民族文学、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题干信息——法国文艺复兴兴起,“法国意识”萌发。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C项、D项的分析:史实——16世纪,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兴阶层的要求较低,反对宗教神权而不是推翻宗教神权,启蒙运动之前法国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统治之下,B项、C项、D项在法国的体现要到18世纪启蒙时代。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原因:殖民扩张;推行重商主义;文艺复兴等。“迅猛发展”可能见仁见智,也许要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天主 教会和教皇,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C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或原因,B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B、C、D不正确。

  11.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题干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进出口的发展、航运业的发展,未有其工业生产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情况。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推行海外扩张的“世界政策”。题干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航运业可以与“日不落帝国”、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大英帝国“争高下”。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成为“万能动力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能源“电力”、新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出现,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海上实力的飞跃主要是来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C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是君主立宪政体,1918年魏玛宪法才确立共和政体。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2.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及其支持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参与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矛盾仍在激化。A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制度,沙皇残余势力对革命政权威胁不大;对俄国革命政权存在严重威胁的是同盟国。题干信息——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主要是关注一战、关注外部威胁。B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1917年4月,流亡16年的列宁回国,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题干信息——加米涅夫和斯大林对临时政府存在幻想,有条件地支持临时政府及其战争政策,对人民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尚不明晰。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最有利、最难得的国际时机,一战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杀得难解难分,无力及时镇压俄国革命。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

  [答案】

  (1)特点:日本: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制定法律保障;引入标准逐渐放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日本加入资本主义阵营。中国: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

  (2)背景: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对新中国前期的支援与后期的遏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受到冷战的影响。

  (3)历史经验: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注重技术创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3.jpg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 参考示例1: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南郡前太守仅仅采取张捕的方式处理虎患,反而让更多百姓受到伤害。刘陵为官,通过修德政,虎去民安;法雄为官,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不妄捕山林,虎患解决;刘平为官,修德政,举儒良,虎患解决;童恢崇尚人本(民本)思想,在捕虎的同时,以“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之理训诫老虎,以其正气可渲染到虎,令虎暗通其言,知过伏罪。

  从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东汉时期,如果地方官吏不黜贪残,不修德政,而仅是抓捕老虎,反而使得虎患危害更大,而通过德治仁及畜类,则收效甚佳,不除吏中之“虎”,仅除“山中之虎”,达不到治理虎患的理想效果。即虎患的治理效果受到吏治好坏的影响(或虎患惧怕良吏)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仍是主流意识,深刻影响了官员的行为,官员们通过修德政(或仁政)来达到感化万物,治理虎患的目的,也体现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总之,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参考示例2:吏治好坏影响生态环境 ……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

  【答案】

  (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 夫”行为,没有纪律约束;荀子的儒家立场。

  (2)评价:

  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6分)

  【答案】

  (1)变化:从支持英国打压埃及到联合苏联反对并制止苏伊士战争。目的:战争爆发前:美国想要介入中东地区,增强美国对埃及的影响力;遏制苏联。战争爆发后: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乘机拉拢埃及,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法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加速了西方阵营的内部分裂,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进一步联合;扩大了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9分)

  【答案】

  (1)原因: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充分发扬民主的需要;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团结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需要。

  (2)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团结各界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河南高考语文试题 河南高考数学试题 河南高考英语试题 河南高考理综试题 河南高考文综试题
河南高考语文答案 河南高考数学答案 河南高考英语答案 河南高考理综答案 河南高考文综答案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2022年河南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2022年西藏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文字版

文综高考真题

2022年贵州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文字版

文综高考真题

2022年广西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文字版

文综高考真题

2022年云南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文字版

文综高考真题

2022年四川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文字版

文综高考真题

2021年河南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历史高考真题

2021年河南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生物高考真题

2022年河南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和答案图片版

高考数学试题

2022年高考物理山东卷试卷及答案

2022年高考

2022年高考物理湖南卷试卷及答案

2022年高考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与2022年的高考挥手作别,愿你跨越千山万水,步履坚定,内心从容铿锵前行。在分数揭晓之前,出国留学网小编第一时间给大家送上这个“2022年河南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的估分。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历史

  (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1.据图4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1.jpg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商、西周时期,青铜主要用于制作礼乐器、兵器,青铜农具出土较少,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对农业经济进步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其时,全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农业经济比较落后,青铜铸造业的中心在北方。题干信息——重要铜矿主要在南方,南方是青铜铸造业的原料产地。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商代有商业的发展,西周以农业为主,其时重要的工商业(如青铜铸造业)由官府垄断经营,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大规模商业活动要到工商食官制度遭到破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青铜原料到了北方,可能的原因:方国、封国的进贡;战争的掠夺;官方、民间的商业活动,等等。但商、西周时期,大规模商业活动、大规模长途贩运尚未出现。B不正确。

  C项的分析:青铜器铸造中心在北方,而题干信息——北方没有重要铜矿,重要铜矿都在南方,即青铜器铸造的原料主要来自南方(研究表明,主要来自云南、江西、安徽等),南北方联系(官方的,或民间的;或政治的,或军事的,或经济的)的加强。此处“加强”改为“密切”,更加准确。“加强”有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题干未出现夏朝信息,无法比较。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商代有内外服制,商王对王幾(今河南一带)实行直接统治,对幾外的方国、部落实行间接统治,其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南跨江汉(长江与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但不能说商代的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广义上的江南泛指长江之南,狭义上的江南一般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对幾外的封国实行间接统治,江南有吴国,也有楚国的统治区域。逻辑——“缘于”,即起因于、鉴于、原因在于的意思,“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不可能是“青铜器铸造的繁荣”的主要原因、唯一原因,也不符合商代史实;从商到西周,统治区域的确扩大到江南,但题干是把“商、西周”作为同一个长时段来考量,并不是西周与商对比。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2.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

  【解析】

  “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是指颜真卿的书法。唐代“忠臣”颜真卿的书法在宋代始受推崇,与宋明理学兴起有关。

  史实——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唐代楷书步入盛世。题干信息——盛唐文化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甲胄”、“硬弩”、“铁柱”、“昂然不可犯”等符合楷书的笔画、结构、字形的特点,“项羽”“樊哙”符合颜真卿的性格人品。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A、C、D不正确。

  3.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答案】A

  【解析】

  题干信息——通判有专属衙门,有连署公事之权,有专任钱粮之责。

  A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信息看,实为分化州府事权,州府事权由知州(知府)与通判连理、分任,二者分工、责任明确,州府的行政得以规范。当然,分化地方事权,地方多设机构、多设官,也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宋代的知州长官由文官担任,设通判负责监督。题干信息——武官任知州是特例、少数情况,不是普遍现象。B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题干信息——地方、通判都没有军权,“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只是战时负责筹集钱粮,不是平常之主责。C不正确。

  D项的分析:州府权力的总量未变,通判有自己的权责;州府权力是分化了,是规范化了,不是削弱了。D不正确。

  4.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A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江南中产以上的人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他们不一定是士大夫之家,也未见北方信息,“士大夫”概念太大;“传统观念”概念太大,有道德观念、政治观念、经济观念、审美观念等等,某一具体观念出现颠覆是可能的。题干材料小,结论大。A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世俗化审美趣味,宋代即有,如宋词、话本、风俗画等。明后期不会是“初现”(开始显露)。B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未有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变动的信息。史实——明后期士农工商社会结构有松动,有弃儒经商、弃农经商的士农,但达不到“解体”的程度;如果有“解体”,也应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D项的分析:明后期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工商之家喜建园林,且园林俗气扑人。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5.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信息看,康有为是维新派人物,其《孔子改制考》是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陈宝箴是维新派官员,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反映了他的认识或策略——康有为的“民权平等之说”过于激进,在思想相对保守的省份推动改革,必须稳健、稳妥,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刺激守旧派;题干材料未见旧势力态度的信息,陈宝箴在湖南一直坚持改革,直到百日维新失败后被罢官,是否“合流”不清楚。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洋务派、维新派都讲“中体西用”,但其内涵已有变化,洋务派视儒家纲常、政治制度为“体”,维新派仅视儒家纲常为“体”;维新变法时期,“中体西用”文化观进入它发展的第二阶段。题干信息——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又不赞成康有为的“民权平等之说”,仍属于“中体西用”范畴。B不正确。

  C项的分析:陈宝箴是地方长官,有行政经验,比较务实,注意策略,不像康有为这样的没有行政经验的维新派,康有为过于高调与理想,容易激起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类似于:孟子周游列国,荀子三为祭酒、两任县令,故冯友兰先生认为,在儒家思想中,孟子代表理想主义一派,荀子则是现实主义一派。康有为过于理想,陈宝箴注重可行。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主要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题干信息——陈宝箴是改革派官员,反对的是《孔子改制考》中激进的“民权平等之说”。逻辑——维新派不可能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D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6.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A项的分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西学东渐,中国就出现了东西方文化论争,如明末清初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中源”论。“五四”之前即有东西方文化论争。A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B项的分析:“传统儒学思想受到批判”,从历史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清之际都有。B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C项的分析:“全盘西化”是五四之后的一种思潮,主要代表人物为陈序经、胡适等,盛行于1920——40年代,新中国历史上也有回潮。C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D项的分析:从史实、题干材料上看,“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应是五四运动之后不久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便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从逻辑上看,思想判别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就会发生变化。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7.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

  【答案】A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35年的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反蒋的统一战线;1936年8月中共发表《致中国国民党书》,提出“联蒋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统战政策进入到“联蒋抗日”阶段。题干信息——团结更多的社会阶层,包括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扩大政权基础。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符合逻辑,正确。

  B项的分析:从史实、逻辑上看,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都是国民党统治的政权基础。B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有三个时期,一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初期,二是“左”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1931—1935年),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实际上是批判了中心城市论,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农村,三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之后。题干材料——出自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在遵义会议之后,苏区多在两省或数省交界的边缘地区、农村地区,也称“边区”。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战争后期提出的主张。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8.

image.png

  图5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答案】B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78—1984年是试验、探索阶段(1981年湖北省沙市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1984年以后全面展开。题干信息——1978—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务农比重下降,从事工商、运输等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开始酝酿”应该在1978年,不会影响到1986年,也不会影响到北京郊区。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1978年后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解决农民增收、商品短缺、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又鼓励发展社队企业(1984年3月更名为乡镇企业)等乡村非农产业。题干信息——“郊区”是农村地区,北京郊区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增多。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C项的分析:逻辑——“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是变化的结果,不是变化的原因。C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逻辑,不正确。

  D项的分析:题干信息是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未涉及城市产业结构。D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9.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答案】D

  【解析】

  史实——雅典公民的资格: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主要指土地);能自备武装服兵役(公民兵制);成年;男子。题干信息——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涉及家庭出身、部落村社名称、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履行义务等条件。雅典官员的任职资格,首先必须是雅典公民,由公民抽签或选举产生,其次是高于一般公民的要求,要通过资格审查。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公民资格的核心要求。D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A、B、C不正确。

  10.16世纪中叶,法国人帕斯基耶写作《法国研究》时说,“我用俗语(而非拉丁语)写作”;布代的《论钱币》处处流露出捍卫法国文化并与意大利人竞争的意识。有学者因此认为,16世纪是“法国意识”萌发的世纪。据此可知,“法国意识”的萌发缘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新兴阶层摆脱宗教神权束缚

  C.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D.“人民主权”学说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实际上就是人文主义的传播;意大利的新文学,形式上是民族语言,即意大利俗语,内容上是反对封建神学、神权,肯定人性、人权,欧洲其他地区的新文学与之相同;文艺复兴推动了民族语言、民族文学、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题干信息——法国文艺复兴兴起,“法国意识”萌发。A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B项、C项、D项的分析:史实——16世纪,法国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兴阶层的要求较低,反对宗教神权而不是推翻宗教神权,启蒙运动之前法国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统治之下,B项、C项、D项在法国的体现要到18世纪启蒙时代。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原因:殖民扩张;推行重商主义;文艺复兴等。“迅猛发展”可能见仁见智,也许要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天主 教会和教皇,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C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或原因,B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项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B、C、D不正确。

  11.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题干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进出口的发展、航运业的发展,未有其工业生产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情况。A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推行海外扩张的“世界政策”。题干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航运业可以与“日不落帝国”、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大英帝国“争高下”。B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工业革命中,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成为“万能动力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新能源“电力”、新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出现,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海上实力的飞跃主要是来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C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是君主立宪政体,1918年魏玛宪法才确立共和政体。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2.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连续发表文章,主张只要临时政府不直接危及群众利益,就应给予支持;要求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改行对临时政府施加压力以迫其开始和谈的策略。这个主张得到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这表明当时( )

  A.临时政府反对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B.沙皇残余势力仍对革命存在严重威胁

  C.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形势认识尚不明晰

  D.国际局势不利于俄国革命持续深入发展

  【答案】C

  【解析】

  A项的分析:史实——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及其支持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参与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矛盾仍在激化。A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B项的分析:史实——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制度,沙皇残余势力对革命政权威胁不大;对俄国革命政权存在严重威胁的是同盟国。题干信息——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主要是关注一战、关注外部威胁。B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信息,不正确。

  C项的分析:史实——1917年4月,流亡16年的列宁回国,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题干信息——加米涅夫和斯大林对临时政府存在幻想,有条件地支持临时政府及其战争政策,对人民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尚不明晰。C符合史实、符合题干信息,正确。

  D项的分析:史实——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最有利、最难得的国际时机,一战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力量,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杀得难解难分,无力及时镇压俄国革命。D不符合史实,不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

  [答案】

  (1)特点:日本: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制定法律保障;引入标准逐渐放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日本加入资本主义阵营。中国: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侧重尖端技术。

  (2)背景: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对新中国前期的支援与后期的遏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受到冷战的影响。

  (3)历史经验: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注重技术创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3.jpg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

  . 参考示例1: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南郡前太守仅仅采取张捕的方式处理虎患,反而让更多百姓受到伤害。刘陵为官,通过修德政,虎去民安;法雄为官,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不妄捕山林,虎患解决;刘平为官,修德政,举儒良,虎患解决;童恢崇尚人本(民本)思想,在捕虎的同时,以“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之理训诫老虎,以其正气可渲染到虎,令虎暗通其言,知过伏罪。

  从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东汉时期,如果地方官吏不黜贪残,不修德政,而仅是抓捕老虎,反而使得虎患危害更大,而通过德治仁及畜类,则收效甚佳,不除吏中之“虎”,仅除“山中之虎”,达不到治理虎患的理想效果。即虎患的治理效果受到吏治好坏的影响(或虎患惧怕良吏)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仍是主流意识,深刻影响了官员的行为,官员们通过修德政(或仁政)来达到感化万物,治理虎患的目的,也体现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总之,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

  参考示例2:吏治好坏影响生态环境 ……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

  ——摘编自《荀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6分)

  【答案】

  (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 夫”行为,没有纪律约束;荀子的儒家立场。

  (2)评价:

  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6分)

  【答案】

  (1)变化:从支持英国打压埃及到联合苏联反对并制止苏伊士战争。目的:战争爆发前:美国想要介入中东地区,增强美国对埃及的影响力;遏制苏联。战争爆发后: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乘机拉拢埃及,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法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加速了西方阵营的内部分裂,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进一步联合;扩大了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新解放城市中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报告开会情况;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毛泽东在指导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中,提出一系列带有方针、政策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前身,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初期组织形式;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一件大事,这个会议是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7月以后,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许多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各地都迅速召开这一会议。

  ——摘编自《党的文献》编辑部《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专题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高度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督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9分)

  【答案】

  (1)原因:团结各界人民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决定;充分发扬民主的需要;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准备条件;团结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的需要。

  (2)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体现了中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团结各界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河南高考语文试题 河南高考数学试题 河南高考英语试题 河南高考理综试题 河南高考文综试题
河南高考语文答案 河南高考数学答案 河南高考英语答案 河南高考理综答案 河南高考文综答案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