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抓读音抓得比较紧,主要原因是前一阶段的复习欠债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从高一就开始让学生每天进行基础知识训练,为什么到了高三会出现选择题分数较低的情况呢?读音是基础知识的重头戏,一般做练习首先会做读音题,为什么这道题的得分率也比较低呢?读音复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呢?
读音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突击是不可取的的。每个早读能够抽取十分钟时间复习字音,两三年下来,学生的字音辨析能力肯定能够提高。我带的两个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一轮复习的时候没有坚持复习读音,总以为学生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而且只有3分,也有点轻视的意思,于是出现了得分率比较低的情况,这一点要当做教训吸取。
读音复习要有针对性。大规模地让学生复习读音显然不是上策,最好让学生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将不会的读音专门集中起来,然后集中突破。二轮复习开始的时候,我将学生的错题本搜集了一下,将学生易错的读音进行整理测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将这个工作放到一轮复习,那效果可能会更明显。
读音的识记需要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机械记忆就是俗称的死记硬背,效率较低,但是一旦记死了记牢固了,可能不会容易那么忘记。理解记忆就是根据词语的意思来识记,好处是效率较高,缺点就是在记读音的同时还要去记忆词语的意思,这就增加了人的记忆量,效果反而不好。两种记忆方法各有特点,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个别词语需要理解其意思才能记得更牢固,例如澄清,什么时候读“chéng”,什么时候读“dèng”,都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有些词语如果讲清意思,也会帮助识记读音。比如量贩,如果指明“量贩”的意思等同于“超市”,印象可能会比较深刻。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例如“畲族”,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读音的复习需要反复进行。人的记忆是带有遗忘性质的,只有不断地回顾,不断地复习,读音才会记得牢固。如果采取专题复习的形式,读音专题过后是成语专题,两者界限分明,那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少走路,多回头”,或许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读音的复习也要分清重点和难点。声调应该作为次重点解决,声母韵母才是最主要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容易犯的一个错是:重视生字生词,忽视常见字和多音字。如果有针对性地将多音字的问题在高一高二分批解决,到了高三,读音的复习负担将会大大减轻。实践证明,学生易错的还是多音字,而且是常见的多音字,例如“载”、“靡”、“强”、“帖”等,这些字大部分都会贯穿整个中学阶段,为什么到了高三还会成为问题,唯一的解释就是此前没有将其当做问题集中突破。
最近我编制了一份读音大测试,一共有六百多个读音,学生做完之后采取全班集体大合作的方法,集中将这600多个读音突破,相信经过这次训练之后,两个班的字音得分率会有所提高。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