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2015高考语文答题指导栏目,提供与2015高考语文答题指导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3高考复习指导: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技巧

问题1: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

问题2:对字音的考查,高考命题有何规律?能否帮助我们分析一下?

答:从近几年命题情况来看,对于字音的考查有以下规律:

(1)常见常用的多音字是考查的重点。因为不少人易将多音读成一个音,或不理解字义而将几个读音弄混。如“暑假(jià)”、“假(jiǎ)手”、“教(jiāo)学生”、“给(jǐ)付”、“参与(yù)”、“为(wèi)他人”。

(2)越来越注重考查常见常用但习惯上易误读的字音。高考考查的难字僻字愈来愈少,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性、生活性、社会性。即使出现个别较难的字音,也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如“掎(jǐ)角之势”,虽相对生僻,但在课文中出现过。

(3)形声字是高频考点。试题所涉及的汉字大都是形声字。

(4)试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

(5)可以参考试题调研的语言基础专题

问题3:压缩语段主要有哪几种考查形式?

答:压缩语段主要包括4种考查形式:(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2)给概念下定义;(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4)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

...

与2015高考语文答题指导相关的高考备考辅导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语文应试答题方法和技巧汇总

应试 指导 高考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

与2015高考语文答题指导相关的高考语文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五个要素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十分简单的话题。如果你切实能够做到以下五个要素的话,那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第一,熟悉“考试手册”。这一点,大多数应届考生是不重视的。其实这是极其不对的。因为,“考试手册”是高考的总纲,它应该是考生们学习、复习、练习的“指南针”、“方向盘”。你不熟悉它,那么你就一定考不好语文。为说明这个问题,周老师特地举个例子给你证实。比如,2009年【秋】上海语文高考中的第19题——“A、而告以成功”。其实用古文的句法来说,它却是“介宾结构的状语后置句”;而“成功”一词,乃是古汉语中以偏正短语形态呈现的 “两个单音词”的基础知识问题,它与今日的“成功”的含义是有本质区别的。此句我们应该把它调整为“而以成功告”。如把它译成现代普通话,那就是“而后(再)把成就的功业(大事)告诉(他)”。关于这个语法知识,在《考试手册》中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三、考试内容.1、识记与理解中的第六条,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学生是极其不重视它的,因此,周老师建议你必须对《考试手册》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每段文字,都要进行仔细研究、认真琢磨,并且切实把它全部落实在语文高考试题中所涉及的知识要求的每个“基点”上。你在高三的学习过程里,是否这样去实践了?

  第二,熟悉“文本教材”。语文书,应该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核心素材,然而在校生是从来不重视它的!因此不熟悉语文教材,那是要在考场上吃大亏的。关于这一点,同学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周老师也在这里举个实例来说明:比如,2010年【春】上海语文高考中的第12题——“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如果你对课文中的第四自然段都不熟悉的话,那你是完全不能得分的。其实,这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与当代作家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两种相同的内心情态:朱自清是追求“战乱时代的个性自由”;而铁凝却是在“和平年代中释放人性的自由”,两者在某些地方是有些相似性的。如果你认真研究上海近几年的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你就会发现一条基本规律:那就是,高考试题越来越与语文教材紧密结合了。所以,你不好好地阅读课文,难道在考场上会不吃大亏吗!因此,周老师在此奉劝同学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重视语文教材、重视语文课堂、重视语文作业。这对你参加语文高考是大有好处的。

  第三,熟悉“高考试卷”。历史的脚步,已经跨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首春,而上海卷的语文高考,也已进行了23次(其中春考12次,秋考 11次)。在这23份考卷中,你如果好好地研究它,你一定会发现这样几条规律:(1)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分析,与教材的内容越来越紧密;(2)诗词曲赋的艺术鉴赏,与考生的素养越来越相关;(3)古典文言的传统含义,与当代的理念越来越拓展;(4)大小作文的要求,与个性的张扬,越来越自由。总之,考试院的命题组专家们,经过多次选择有关学校“好、中、差”应届考生的内部测试后,依据“总体规化、全面规范、探索规律”的原则要求,编定了符合当代考生捡测要求的标准化试卷。学生们和老师们都欢喜到书店里去购买许多不同版本的所谓“仿真高考模拟试卷”,大做特做。然而,题海战术却收效甚微。周老师却认为,这21 份高考试卷却是最好的训练试题。你完全可以花一年的时间,仔细攻坚,把每道题的语文检测“知识基点”真正落实,这比你整天耗在大量的题海练习里,要有益得多。你若不信,不妨尝试之!

  第四,熟悉“作文写作”。这里所说的作文是大作文。你要想获得高分,那就必须做到“六要素”:(1)...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语文备考“三最”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上海师大附中 余党绪(特级教师)

  有人说,春考是秋考的风向标。此话不无道理,但我认为真正的风向标应该是“考试纲要”。有鉴于此,我特别想提醒参加秋考的考生,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春考试题。对于春考卷中出现的个别生疏的、甚至生硬的题目,不要大惊小怪。重要的是从春考卷中确认和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便于在以后的复习中继续体认和掌握。

  以春考卷为例,我要谈谈考前6个月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建议。

  虽然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广,但复习的时候大可不必四处出击,面面俱到,重点还是要瞄准最核心、最基础、最基本的东西。

  1 文学文化文体常识,要落实那些真正算常识的常识

  常识的范围散漫无边,因此,要敢于取舍,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我认为,常识复习中存在着两个误区。

  一是随意泛化常识的内涵,扩大“常识”的范围。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考辅导读物,将一些并不知名的二三流作家甚至根本不入流的作家列入复习范围,或者将一些专业性很强甚至很生僻的文化知识作为考查对象,既加重了负担,也没什么实质意义。仅就文学常识看,高考关注的是世界一流作家,中国的一流作家,掌握这些常识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误区则是,以为常识就是死记硬背作家的字号国别作品之类,以为记住这些基本信息就大功告成。其实,这是很不经济的学习方法。我建议,对于一流作家,不仅要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还要对他们的生平、创作经历和艺术特色做个梳理。这样的复习可收一箭“三”雕之功效,掌握了作家的基本信息,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还可为诗歌鉴赏提供背景参考。

  今年春考题第5题,要求根据小说的结局方式提供一个与此类似的美国短篇小说作家。《父爱无价》是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欧?亨利式的结尾,答案是欧?亨利。如果仅仅知晓欧?亨利的个人基本信息而不了解他的这一艺术特点,此题难以作答。

  2001年上海卷诗歌鉴赏题也很能说明问题。当年考的是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直接考察辛弃疾基本信息的,只有第16题(辛弃疾的“号”);但要读懂这首诗,答好其他题目,仅仅知道辛弃疾的名、字、号还是远远不够的。

  此题还有如下两个小题目:

  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

  19.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试想,如果我们在复习文学常识的时候,能够用心梳理一下辛弃疾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曲折多舛的人生经历、创作的基本追求与艺术特点,回答这两个题目就要容易得多。但遗憾的是,2001年高考时,此题的得分率极低。

  2 名言名句名篇,要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篇篇落实

  本次春考的默写,考查的都是些常见的句子,但我估计,失分的还是大有人在。从我的教学经验看,即便是耳熟能详的名句,也会有人出错。名言名句不仅要口能成诵,更关键的还要能正确书写,能写出来才算是落实了。

  目前,默写考试尚无一个范围限定,这使得部分考生心理焦虑,总担心自己遗漏了什么。我觉得这样的焦虑大可不必。考试总会出错误,即便你背诵了一万句,你也不敢保证一分不丢。

  我的原则是,以个人的能力与视野为限,自己应该并且能够掌握的,就要死死地掌握,...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背诵默写题型精选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河北霸州市第一中学 王珍彩

  1.《论语》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高分语文需要了解的答题技巧问题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高分语文需要了解的答题技巧问题1: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考生判断不准是因为只是跟着感觉走,忽视了用语法或逻辑去检验。

  高分语文需要了解的答题技巧问题2:对字音的考查,高考命题有何规律?能否帮助我们分析一下?

  答:从近几年命题情况来看,对于字音的考查有以下规律:

  (1)常见常用的多音字是考查的重点。因为不少人易将多音读成一个音,或不理解字义而将几个读音弄混。如“暑假(jià)”、“假(jiǎ)手”、“教(jiāo)学生”、“给(jǐ)付”、“参与(yù)”、“为(wèi)他人”。

  (2)越来越注重考查常见常用但习惯上易误读的字音。高考考查的难字僻字愈来愈少,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性、生活性、社会性。即使出现个别较难的字音,也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如“掎(jǐ)角之势”,虽相对生僻,但在课文中出现过。

  (3)形声字是高频考点。试题所涉及的汉字大都是形声字。

  (4)试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

  (5)可以参考试题调研的语言基础专题。

  高分语文需要了解的答题技巧问题3:压缩语段主要有哪几种考查形式?

  答:压缩语段主要包括4种考查形式:(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2)给概念下定义;(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4)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

  高分语文需要了解的答题技巧问题4:扩展语句有哪些种类?

  答:扩展语句可分为以下几种:单句的扩展;复句的扩展;综合扩展,这类扩展可以是由单句到单句,也可以是由单句到复句,总之是使句子生动形象、丰满具体起来;语段的扩展,给定一个话题或提供一个情境,让考生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从而使话题或情境明确、具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语段。

  高分语文需要了解的答题技巧问题5:仿用句式题极具开放性,命题极为灵活,命题形式都有哪几种?

  答: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所考查的题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嵌入式。要求仿写的内容镶嵌在语段当中,既有上文的语境,又有下文的语境。

  (2)续写式。要求仿写的句子是在给定了上文语境的基础上,承接上文语句的续写,在内容上具有连贯性。

  (3)话题式。除给定例句外,还给定几个话题。

  (4)限定式。给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为开头等。

  (5)自由式。给定例句,在选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

  (6)对联式。给定上联或下联,要求写出下联或上联。

  高分语文需要了解的答题技巧问题6:考纲中规定的常见修辞方法共有8种(新课标地区9种,江苏省7种),非常具体,我们没有疑问,可是对于其命题特点却不清楚。

  答:命题主要有3个特点:

  (1)考查运用能力。不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成语易错分析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第一类、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二类、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10.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哈医大血案”反思

2012高考语文答题指导

  2012年3月23日下午,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在医院内刀捅医生的恶性伤害事件,造成医生王浩死亡、三人重伤。

  杀人者李梦南患强直性脊柱炎,经过前五次的折腾,李梦南的病情不见得好转。2012年3月23日上午,第六次到哈医大一院治病。

  “发病的时候我非常痛苦,腿部、膝盖和胯骨都特别疼、肿,行动不便。”李梦南事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忆时说,“他家离哈尔滨挺远,家里条件也很困难,爷爷还患有胃癌,一次次做检查加上人生地不熟等等因素,让他和爷爷都非常辛苦。其此次就医是为了打“类克”(一种治疗药剂名称)。医生说他有肺结核不能打,要求他先去胸科医院做检查。他将胸科医院检查结果拿回来给医生看后,医生觉得不行,不收他入院。“当时我非常生气,我和爷爷大老远来的,他们不理我,我挺恨大夫的。”最后“我把医生给捅了,我也不想活了。”

  仇视医生在今天不是个别现象,因为此事唤起了众多的共鸣发泄。长期以来有些医生故意开大药方,收医药回扣,非法收受财物的现象使得医院在患者心中没有了信任度。以至于大众认为患者只是医院充盈钱袋的折腾工具。试想,如果医生勇于承担责任,有良好的医德,类似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唯一安全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人人讲良心,讲道德的社会,否则我们就会在危险中,在恐惧中生活。

  相关链接:

  哈医大刺医血案凸显中国“医患困境”

  求解“医患困境”

  中国当下的医患关系,在历史上即使不是最坏的,也是很差的阶段,而近期出现的恶性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医患矛盾的根本解决,需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维权;同时从根本上破除以药养医的积弊,重建医患之间的良好互信

  17岁的患者李梦南用一把刚买的水果刀,刺向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哈医大一院)风湿免疫科办公室的医生们。

  3月23日,这起导致一死三伤的血案震惊全国,亦让医患冲突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4月2日,参加博鳌论坛的卫生部部长陈竺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了此案,他说,近日发生的“患者杀死医生”事件不是医患关系的问题,而是犯罪,改善中国医患关系关键是把沟通机制搞好,但根本是要改革“以药养医”的制度弊病。

  2011年8月,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第四次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提出:有70.67%的医师认为,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医疗纠纷、工作量大以及患者的期望值太高。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医患冲突,超过一半的医师认为社会对医师存在偏见。

  医患冲突逐年递增,且越来越没有预兆地发生。矛盾的激化,反过来影响着医患之间的信任基础,而冲突的演变以及解决的误区,更呼唤社会对其理性反思。

  危险的医生

  血案中的遇难者王浩是一名实习医生。在他过世5天后,那份翘首企盼的香港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到达,可惜28岁的王浩未能亲见。小他11岁的行凶者李梦南出事前正在读《年轻人如何适应社会》等工具书。

  两个素未相识、生命里没有任何交集的年轻人,却在医生办公室的首次相遇中强烈冲突,李梦南手中的那把水果刀,狠狠刺向王浩的颈动脉。此案之后被公安部门定性为凶手属于“激情杀人”。

  这正是目前医疗关系中呈现出的新变化。案件发生后,医学界专业网站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医患纠纷已从最初易见的语言暴力,转变为近些年频繁发...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