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故事典故传递着历史的智慧,延续着深邃的思想。这些故事典故看了都会产生一些人生感悟。对于优秀的故事典故我们应该要鼓励传播。好的故事典故是怎么写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典故由来”,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典故由来【篇一】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成语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典故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典故由来【篇二】
投笔从戎的故事
班彪当年离开了隗嚣,跟窦融在一起。后来汉光武知道他有学问,请他整理历史。他死后留下两个儿子,大的叫班固,小的叫班超。汉明帝就叫班固做兰台令史〔汉宫藏书的地方叫“兰台”,“兰台令史”是在宫里校阅图书、治理文书的官,后来史宫也叫兰台〕,继承他父亲的事业,编写历史。班超帮着哥哥做些抄写工作,后来也做了兰台令史。哥儿俩都象他们父亲那样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的理想人物是写“史记”的司马迁;班超的理想人物是通西城的张骞。他听说匈奴又联络了西域的几个国家,经常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气愤得再也坐不住了,说:“大丈夫应当象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呐?”他把笔杆一扔,就投军〔文言叫“投笔从戎”,“从戎”就是从军〕去了。
那时候,执掌兵权的是窦融的侄子窦固。他采用汉武帝的办法,先去联络西域,斩断匈奴的右胳膊,再去对付匈奴。公元73年,他就派班超为使者,带着随从和礼物去结交西域各国。
班超先到了鄯善〔shàn-shàn〕。鄯善王虽然归附了匈奴,向匈奴纳税进贡,可匈奴还不满足,不断地勒索财物。鄯善王心里不高兴,可汉朝这几十年来顾不到西域这一头,他只好勉强顺从。这会儿汉朝又派使者来了,他就殷勤接待。班超住了几天,正打算再往西去,忽然觉着鄯善王态度变了,不象开初那么毕恭毕敬了,供给的酒食也不那么丰富了。班超心想,这里面准有鬼。
他跟随从的人说:“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几天前不一样了。你们看得出来吗?”大伙儿说:“我们也觉得有点两样,可不知道为什么。”班超说:“我猜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王怕得罪匈奴,才故意冷淡咱们。”话虽这么说,究竟只是推想。
刚巧鄯善王派底下人送酒食来了。班超见面就问:“匈奴的使者来了几天了?住在什么地方?”那个底下人给班超这么一说,还以为他早知道了,就老老实实地说:“来了三天了,住的地方离这儿才三十里地。我们的大王又是恨他们,又是怕他们,正为难着呐。”班超把那个人留在帐篷里,不让他去透露风声。他把三十六个随从全召集在一块儿,请大伙儿喝酒。
大伙儿正喝得兴高采烈,班超站起来,说:“你们跟我千辛万苦来到西域,想的就是为国立功。没想到匈奴的使者到这儿才几天,鄯善王对咱们就不怎么客气了。要是他看咱们人数少,把咱们抓起来送给匈奴,咱们连尸骨都还不了乡了。怎么办呐?”大伙儿说:“咱们想逃也逃不了啦。是死是活,全听您的!”班超说:“没有进老虎洞的胆量,怎么逮得着虎崽子呐〔文言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去袭击匈奴使者住的帐篷。他们不知道咱们有多少兵马,一定着慌。只要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定吓破苦胆,还能不归顺咱们吗?大丈夫立功就在这一遭了。”大伙儿都说:“对!咱们不管死活,就这么拚一下子!”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三十六个壮士,偷偷地摸到匈奴使者的帐篷外边,正好赶上刮大风。班超吩咐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帐篷后面,二十个壮士埋伏在帐篷前面,他带着六个人顺着风向放火。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的人大喊大叫,杀进帐篷里去。匈奴人从梦里吓醒,当时就大乱起来。班超手起刀落,一下子砍死了三个匈奴兵。壮士们跟着班超,杀了匈奴的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他们割下了匈奴使者的脑袋,把帐篷都烧了,剩下的匈奴兵有给烧死的,也有逃跑的。班超带着三十六个壮士回到自己营里,正好天亮。
鄯善王听到匈奴的使者给杀了,又是高兴,又是害怕。只要汉朝能帮他抵抗匈奴,他是愿意跟汉朝联合的。他亲自来到班超的帐篷里,说今后一定听从汉天子的命令。班超好言好语安慰了他一番。鄯善王为了表示真心跟汉朝和好,就叫他儿子跟着班超到洛阳去学习汉朝的文化。
班超回到洛阳,向窦固报告了结交鄯善的经过。窦固很高兴,向汉明帝奏明了班超的功劳。汉明帝派班超再去结交于阗〔阗tián也写作〕,还叫他多带些人马去。班超说:“于阗地方大,路又远。宣扬威德不在人多,只要能帮助他们抵抗匈奴就成。要是出了岔子,多带几百个兵也不顶事,反倒成了累赘。我带着原来的三十六个壮士去,也就够了。”汉明帝知道班超能随机应变,就同意了。他觉得既然到西域去宣扬威德,就叫班超多带些礼物去。
班超带着原班人马,走了好多日子,才到了于阗。于阗王早就听说班超厉害,只好出来接见。可他那儿还住着个匈奴派来的军官呐,真叫他左右为难。他回到宫里,就把巫人请来,让巫人向大神问问吉凶:他到底是向着汉朝好,还是向着匈奴好。
那个巫人是向着匈奴的。他装模作样地做起法来,假装大神的口气对于阗王说:“你为什么要跟汉朝人来往?汉朝使者骑的那匹马倒不错,赶快拿来祭我。”于阗王怎么敢违背大神的旨意呐,就派人去向班超要马。可他手下有几个人不服气,偷偷地把巫人的花招告诉了班超。班超心里有了底,就对来取马的人说:“大王要我的马敬神,我怎么能不乐意呐?可不知道要的是哪一匹,请巫人自己来挑挑吧。”取马的人回去一说,那个巫人还真的来挑马了。班超也不跟他说话,立刻拔出宝剑把巫人杀了,就提溜着巫人的脑袋去见于阗王,对他说:“这个人头跟匈奴使者的人头一个祥。你跟汉朝和好,两国都有好处;你要是勾结匈奴侵犯汉朝,我们的宝剑可不是吃素的。”于阗王见了人头早就愣住了,再听班超这么一说,不由得软了半截,连连说:“愿意听汉天子的吩咐。”他派兵杀了匈奴的军官,把人头献给了班超,还说愿意象鄯善王那样,把儿子送到洛阳去学习。班超这才把带来的绸缎和布匹等礼物送一份给于阗王和他手下的大官。
于阗和鄯善是西域的大国,他们跟汉朝有了来往,别的小国象龟兹〔qiū-cí〕、疏勒,跟着也都过来了。班超派人去向窦固报告,窦固让班超留在疏勒,好就近帮助西域各国抵抗匈奴。西域和汉朝不相往来已经有六十五年了,到了这时候,才恢复了张骞当时的局面。
公元75年,汉明帝害病死了,太子即位就是汉章帝。这一年,国内发生了大饥荒。有的大臣说,把军队驻扎在老远的地方,花费大,得益少,还不如撤回来。汉章帝才十八岁,没有什么主张。他下了一道诏书,让驻扎在西域的兵马都撤回来。
班超接到了诏书,只好准备动身。疏勒国的官员和百姓一听到这消息,都象大祸临头似的,只怕匈奴再来欺负他们。有一个疏勒的将军流着眼泪说,“汉朝扔了咱们,咱们用什么来抵挡匈奴呐!与其那时候死,不如今儿就死了吧!”说着就自杀了。班超看了心里象刀子扎一样,可皇上叫他回去,他怎么能不依呐?班超经过于阗,于阗王和大臣们拦住了班超,抱住他的马腿不放。班超只好暂时住下来,上书给汉章帝说:西域各国受不了匈奴的欺负,把汉朝的天子当做靠山,现在天子叫我回去,他们失去了依靠,只好再去投降匈奴,再来侵犯中原。汉章帝看了班超的奏章,跟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就收回成命,让班超留在西域。
汉章帝做了十三年皇帝,害病死了。太子即位,就是汉和帝,尊汉章帝的皇后窦氏为皇太后。汉和帝不是窦太后亲生,他的母亲梁贵人还是被窦太后害死的。汉和帝即位的时候才十岁,窦太后替他临朝。因为儿子不是自己生的,窦太后就依靠娘家,让哥哥窦宪执掌大权。从汉章帝起,东汉的皇帝大多是短命的,新即位的皇帝又多半都是小孩子。就因为这样,太后临朝,太后家执掌大权,差不多成了公式,外戚的势力从此大起来了。
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典故由来【篇三】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投笔从戎的故事: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
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放弃文学事业,从事练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班超的简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是东汉著名将领、外交家,是开拓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他出生在文仕家庭,是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称三班。但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文学成就,而是选择投笔从戎,投身于为汉朝稳固边疆的事业中,成为一代东汉名将。
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启示:
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典故由来【篇四】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成语投笔从戎是什么意思?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本文就为大家介绍成语故事投笔从戎的来历!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的经过。◎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