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实词释义方法

2012-05-03 22:21:39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意的理解,辐射面广,分值高,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对广大考生准确而快捷地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现介绍几种常见文言实词释义的方法:

  1.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意。例:

  (1)(2010·北京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终不复言 复:回答

  此句中的“复”,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的“复”,可以判断应解释为“再”,而不是“回答”。

  (2)(2009·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妻子”一词让我们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可知“妻子”是古今异义词,应该译为“妻子儿女”。

  2.根据字形特点推断。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音、形、义通常有联系。可以根据形声字来推断其意义,也可以根据会意字的几个组合部分加以推断。如果句子中的某个词语按照它本来的意义解释不通,就可以考虑它是否通过字形的相近或读音的相同相近代替了另外一个词,即推断这个词是不是通假字。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2)(2009·全国卷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该句中的“直”如果用“不弯曲、正直、爽直”等义代入都不恰当,而作为“值”的通假字就很好理解,再由“价值”引申为“报酬”,可以推断该项是正确的。

  3.根据语言结构推断。

  在文言文里,结构相同的词语或者做同一句子成分的词,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推断词语的含意;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

  (2008·江西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该句前后相对明显,“闻”与“不闻”,“以报怨”与“以防怨”,因此“忠善”与“作威”也相对。“忠善”本是形容词,“作威”却是动词,显然,“忠善”也就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做好事”。

  4.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例:

  (2010·重庆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质”本意为留作抵押品的人或物。在这个句子中,“质”后面有宾语“女”,因此它在句中充当了谓语,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抵押”“典质”。因此该项不正确。

  5.根据语境推断。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意义可借助句子本身和上下文两种语境推断,即所谓“因文定义”。例:

  (2008·四川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 宥:原谅

  句子前面说有人告发郑氏家族有罪,众兄弟争相揽过责任,后面讲皇上又提拔湜为左参议,可以推断“宥”解释为“原谅”是正确的。

  【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也,初名从。梁太祖镇宣武,初得马五百匹为骑兵,乃以师古将之,从破黄巢、秦宗权,皆有功。

  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兵属师古守之,师古取其宿迁,进屯吕梁。溥以兵二万出战,师古败之,斩首二千级。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太祖以友裕可追而不追,夺其兵以属师古。师古攻破徐州,斩溥,太祖表师古徐州留后。梁兵攻郓州,临济水,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太祖已下兖、郓,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师古出清口,从周出安丰。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为人谨甚,未尝离左右,及为将出兵,必受方略以行,军中非太祖命,不妄动。师古营清口,地势卑,或请就高为栅,师古以非太祖命不听。淮人决水浸之,请者告曰:“淮人决河,上流水至矣!”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师古将之 将:统帅

  B.留兵属师古守之 属:命令

  C.夺其兵以属师古 夺:改变

  D.夜以中军先济 济:渡河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

  B.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钧,字和叔。父贲,六子,大钧第三子也。中乙科,调秦州右司理参军。改光禄司丞,知三原县。请代贲入蜀,移巴西县。贲致仕,大钧亦移疾不行。

  韩绛宣抚陕西、河东,辟书写机密文字。府罢,移知候官县,故相曾公亮镇京兆,荐知泾阳县,皆不赴。丁外艰,家居讲道。数年,起为诸王宫教授。

  会伐西夏,富延转运司檄为从事。既出塞,转运使李稷粮饷不继,欲还安定取粮,请大钧请于种谔。谔曰:“吾受命将兵,安知粮道?万一不继,召稷来,与一剑耳。”大钧性刚直,即曰:“朝廷出师,去塞未远,遂斩转运使,无君父乎?”谔意折,强谓大钧曰:“君欲以此报稷,先稷受祸矣。”大钧怒曰:“公将以此言见恐邪?吾委身事主,死无所辞,正恐公过耳。”谔见其直,乃好谓曰:“子乃尔邪?今听汝矣!”始许稷还。是时,微大钧盛气诮谔,稷且不免。未几,道得疾,卒,年五十二。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府罢,移知候官县 罢:免官

  B.吾受命将兵,安知粮道 安:哪里

  C.微大钧盛气诮谔 微:如果没有

  D.改光禄司丞,知三原县 知:主持,掌管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君欲以此报稷,先稷受祸矣。

  B.公将以此言见恐邪?吾委身事主,死无所辞,正恐公过耳。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意的理解,辐射面广,分值高,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对广大考生准确而快捷地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现介绍几种常见文言实词释义的方法:

  1.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意。例:

  (1)(2010·北京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终不复言 复:回答

  此句中的“复”,联想到《荆轲刺秦王》中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的“复”,可以判断应解释为“再”,而不是“回答”。

  (2)(2009·江苏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妻子”一词让我们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妻子”,可知“妻子”是古今异义词,应该译为“妻子儿女”。

  2.根据字形特点推断。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音、形、义通常有联系。可以根据形声字来推断其意义,也可以根据会意字的几个组合部分加以推断。如果句子中的某个词语按照它本来的意义解释不通,就可以考虑它是否通过字形的相近或读音的相同相近代替了另外一个词,即推断这个词是不是通假字。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2)(2009·全国卷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该句中的“直”如果用“不弯曲、正直、爽直”等义代入都不恰当,而作为“值”的通假字就很好理解,再由“价值”引申为“报酬”,可以推断该项是正确的。

  3.根据语言结构推断。

  在文言文里,结构相同的词语或者做同一句子成分的词,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推断词语的含意;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

  (2008·江西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该句前后相对明显,“闻”与“不闻”,“以报怨”与“以防怨”,因此“忠善”与“作威”也相对。“忠善”本是形容词,“作威”却是动词,显然,“忠善”也就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做好事”。

  4.辨析词性推断。

  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例:

  (2010·重庆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质”本意为留作抵押品的人或物。在这个句子中,“质”后面有宾语“女”,因此它在句中充当了谓语,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抵押”“典质”。因此该项不正确。

  5.根据语境推断。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意义可借助句子本身和上下文两种语境推断,即所谓“因文定义”。例:

  (2008·四川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 宥:原谅

  句子前面说有人告发郑氏家族有罪,众兄弟争相揽过责任,后面讲皇上又提拔湜为左参议,可以推断“宥”解释为“原谅”是正确的。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庞师古,曹州南华人也,初名从。梁太祖镇宣武,初得马五百匹为骑兵,乃以师古将之,从破黄巢、秦宗权,皆有功。

  太祖攻时溥未下,留兵属师古守之,师古取其宿迁,进屯吕梁。溥以兵二万出战,师古败之,斩首二千级。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太祖以友裕可追而不追,夺其兵以属师古。师古攻破徐州,斩溥,太祖表师古徐州留后。梁兵攻郓州,临济水,师古彻木为桥,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见杀。

  太祖已下兖、郓,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师古出清口,从周出安丰。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为人谨甚,未尝离左右,及为将出兵,必受方略以行,军中非太祖命,不妄动。师古营清口,地势卑,或请就高为栅,师古以非太祖命不听。淮人决水浸之,请者告曰:“淮人决河,上流水至矣!”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师古将之 将:统帅

  B.留兵属师古守之 属:命令

  C.夺其兵以属师古 夺:改变

  D.夜以中军先济 济:渡河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郴王友裕攻徐州,朱瑾以兵救时溥,友裕败溥于石佛山,瑾收余兵去。

  B.师古以为摇动士卒,立斩之。已而水至,兵不能战,遂见杀。

  (1)C(夺:夺取) (2)A.郴王朱友裕进攻徐州,朱瑾率兵救援时溥,朱友裕在石佛山打败时溥,朱瑾收拾残兵逃走。B.师古认为这是动摇军心,立即杀了他。不久大水涌来,士兵不能作战,师古于是被杀。

  【参考译文】

  庞师古,是曹州南华人,当初名从。梁太祖镇守宣武,刚得到战马五百匹组成骑兵,就令师古统帅他们,跟随他打败黄巢、秦宗权,都立下了战功。

  梁太祖进攻时溥没能攻克,留下军队令师古坚守,师古夺取了宿迁县,进驻吕梁。时溥率兵二万人出战,师古打败了他,杀敌二千人。孙儒追随杨行密,攻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派遣师古渡过淮水进攻孙儒,被孙儒打败。这个时候,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别统帅他们的军队。郴王朱友裕进攻徐州,朱瑾率兵救援时溥,朱友裕在石佛山打败时溥,朱瑾收拾残兵逃走。梁太祖认为友裕可以追击却不去追击,将他的军队交给师古。师古攻破徐州,斩了时溥,梁太祖表奏师古在徐州留后。梁兵攻打郓州,兵临济水,师古拆木搭桥,夜里派遣中军先渡河。朱宣逃到中都,被杀。

  梁太祖攻下兖、郓二州后,派遣师古与葛从周去淮南进攻杨行密,师古从清口出兵,从周从安丰出兵。师古从其微贱时跟随梁太祖,为人很谨慎,不曾离开梁太祖身边,到作为将领出兵,必定请示行动方案后才出发,军中没有梁太祖的命令,从不妄自行动。师古在清口安营扎寨,地势低下,有人请求到高处筑栅,师古认为不是太祖的命令而没有接受。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考语文有哪些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有哪些

语文复习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识归纳

文言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2020高考语文:题型的解答方法

2020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