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参加高考,父母应做的准备工作

2012-05-08 09:45:09 准备高考工作应做

高考前,有些父母比孩子更紧张。

1、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一位有丰富高三毕业班带班经验的老师提醒,“临近高考,有些孩子容易情绪波动,家长的过分关心只会让他们心生不适。”该老师建议家长私下跟整天与孩子相处的老师交流,根据孩子的性格、当前的状况,来制定适合双方沟通的方法。

心理咨询师关馨则建议,家长在这个阶段不要唠唠叨叨,不宜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多关注。另外,家长应注重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这种沟通要注意技巧。家长和孩子沟通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状态,帮助孩子转移焦虑的情绪。另外,家长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能从另一方面产生积极作用,过高的期望一般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稳定考试心态。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身心,劳逸结合。”

2、当好临时演员

“不要要求孩子一味地学习,可以在饭桌上、散步时跟孩子随便聊天、谈心,说一些鼓励的话,但要避免谈及分数这种会给孩子压力的敏感话题,也不要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如果实在要比较,就和学习水平旗鼓相当的孩子比,总结缺点,学习优点。”

一位妈妈坦言,当时他们比即将高考的儿子还紧张,但在他面前都会抑制住焦虑,“我和他爸就像演员一样,每天假装轻松地跟他交流,不让负面情绪影响到他。”

3、切忌封建迷信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经常烧香拜佛,甚至请“高人”指点,搬家迁宅。这些都是家长缺乏信心,自我焦虑的表现。这些封建迷信的作法不但不能帮助考生,反而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如搬家改变了平常习惯的环境,不仅在生理上不利于考生最后的冲刺复习,在心理上也给考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并且还会在某种程度上给考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暗示,让他们产生侥幸心理。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备考环境,让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考取好成绩。

4、考后不宜过分宽容

作为家长,高考过后,大都会对孩子放松要求。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导致对孩子的管理出现空白,很容易发生危险。

根据往年对高考考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考后考生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从原来的13小时下降为不到1小时,超过25%的考生高考后不再看书。许多家长也由考前的“严格监管”变为“宽容放纵”,一些考生完全改变生活习惯,不分昼夜地上网、疯玩、聚会甚至酗酒。

其实,考生高考后应适度放松,科学调整,不能彻底打乱生物钟,否则易对身体造成损害。因为从复习、高考到等待录取通知书这个阶段,考生承受着较大的身心压力,考后如果骤然过度放松,不合理安排和调整生活,甚至完全不学习,容易导致暑假后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形成焦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等适应性障碍。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男生大学学什么专业比较好发展

男生大学什么专业好发展

男生读大专有什么专业好就业

男生大专好就业的专业

男生大学有哪些专业就业前景好

男生大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男生大专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男生大专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能不能复读

高中考不上大学复读

没有学籍可以参加高考吗

高考学籍

异地户口可以参加高考吗

异地高考

职高生可以参加高考吗

职高生能高考吗

单招录取后还可以参加高考吗

参加高考

单招没过怎么办 还能参加高考吗

单招与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