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种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个或某些学校的招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很大。
1注意 高校录取大小年
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一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我们将其称之为小年。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头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起伏十分明显,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
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考生比较向往的学校,这从其每年的
高考(论坛)录取分中便可看得出来。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像北大、清华等名校每年报考的人很多,录取分也最高,就不存在大小年现象。据报道,2004年四川省报考北京邮电大学的人很多,该校在四川的录取分比其他同层次高校的录取分高出许多,这对2005年四川报考该校的考生人数或许会有影响。哪些学校出现过大小年现象,或已出现大小年的趋势,考生可从《高考分数线》或其他相关资料中查到各高校近3年的录取分数线,并从中得到启示。一般说来,高校招生录取有无大小年,考生应该关注。如果某校大小年现象明显,2004年恰遇大年,2005年报考的人数可能就会少些。相反的,上一年是小年的话,今年可能会是大年,但不是绝对,考生可作为参考。
2注意 录取规则关键条款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将招生章程公示,学校在招生录取中以已定的录取规则为依据,不能另加附带条件。
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一般包含以下内容:总则、学校性质和校址、招生组织机构、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标准、录取规则、附则等。其中的录取规则对考生来说特别关键,其中列出了录取原则和限制条件或优惠条件。譬如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对加分优惠政策的执行,对单科成绩的要求,男
女生比例,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奖贷条件等,对考生是否填报该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考生在选择志愿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免造成无谓的失误。其中的分数级差包括学校分数级差和专业分数级差,具体含义是高校在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和非第一志愿考生时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分数差。
1.学校(又称志愿)分数级差
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一般都表示不拒绝招收非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但同时又作了一些限制性规定,这些规定通常有:
(1)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有些高校预备一定名额(或在该省、市招生计划的约5%名额)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
(2)设志愿分数级差。对志愿分数级差的表述不尽相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未明确具体分数,如北京大学规定: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北大最低分与平均分之差在20分左右,文、理科不同,不同年份也不同)。
②公布志愿级差分,通常级差分在30分~50分之间,但也有些高校的志愿级差分为0分,也有高校的级差分达90分。规定非第一志愿考生按减去学校志愿级差分后的分数作为学校排分依据,来确定录取专业。
2.专业分数级差
专业分数级差一般在3分~10分之间。进档考生录取专业时第一志愿考生,以实考分排队,若考生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生录取为该专业;若考生成绩未达到其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分数,则其总分减去专业级差分后参与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第二专业志愿仍不能录取,再减去一个级差分参与第三志愿排序,依次类推。对于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则先减去一定分数后参与第一专业志愿排序,专业确定办法同前面所述。
3.分数级差的作用
设置志愿级差强化了志愿功能,增加了志愿的分量,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了一些理智,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即使分数考得不太理想,也有一个弥补的余地。实行分数级差,对于高分考生来说一方面是机会,另一方面又会吃点亏,因而导致“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想法。而对于高校来说,可满足其招收最好考生的愿望。所以提醒考生一定要重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的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大学排名 | 专业排名 | 高考热门专业 |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 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 征集志愿 |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