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解高考历史重点难点突破(一)

2012-05-14 15:04:21 突破高考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1)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周武王伐商、牧野之战(现今所在地),周朝的衰落(原因)、灭亡标志(周幽王被杀)。(2)分封制: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3)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宗法等级体系、影响。(4)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破解】 (1)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周王对诸侯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关系,周王对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支配权):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2)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系下):是君臣关系、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3)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见下一考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主要内容】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默写、背诵提示】(1)秦统一的背景、经过、结果。(2)“皇帝”制度:由来、首创者、特点、影响。(3)中央官僚机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主要职能;设计秦朝官僚机构结构图;“朝议”制度的作用。(4)郡县制:最早实行的时期、秦朝的全面实施(背景、主要建议者)、郡、县所设的主要官职及其职能、意义。(5)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义、郡县制实行的价值、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1)秦的统一:从教材相同点来看,主要应掌握秦统一的经过和结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位至尊(这也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3)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②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一些官职专为皇室所设,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4)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一个强调血缘,一个强调地域;一个官位世袭,拥有封地,一个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为皇帝管理地方:一个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一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4)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明确中央集权的含义,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这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要内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默写、背诵提示】(1)汉初郡国并行制:含义、封国对中央集权的影响。(2)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实行的朝代、皇帝、含义)、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朝代、含义、特点、影响)、科举制度(确立与完善的过程、积极意义)。(3)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名称及其职能,“三省”之间的关系,“六部’的名称及其与尚书省的关系,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中的地位和影响,绘制唐朝三省六部结构图。(4)元朝的行省制:结合地图了解元朝所设置的行省分布、特点,行省制的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1)郡国并行制:人民版基本未涉及,若考查只能借助材料和地图,创造情景。要明确封国既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最终影响中央集权的加强。(2)三省六部制:它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但考纲只要求掌握唐朝时这一制度的情况,这里要注意。明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3)行省制度:明确由中央直辖的地区、边远地区设置的行省(对元朝设置的行省状况,人民版用文字来叙述,人教版用地图来展示.目的和所起的作用是一致的)。行省制度设置的意义在于: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4)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作为一个新增加的考点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复习时应重点了解九品中正制的操作特点、不足;理解科举制在保证人才选拔公正、透明、平等方面的探索;科举制的积极意义和世界影响。命题时应多借助材料,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主要内容】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默写、背诵提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废除丞相的皇帝、废除丞相的目的、影响:开始设置内阁的皇帝、内阁的职能、地位和影响。(2)清朝军机处:设置时期(皇帝)、起因、职能、特点、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1)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位高权重;唐朝实行三省制,宰相一分为三,地位削弱;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宰相制度在历史上结束。(2)内阁:它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职权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3)军机处: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职能)。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于皇帝。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强(特点)。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要内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1)汉、唐、宋、明等朝代君权削弱相权的史实。(2)秦、汉、唐、宋、元、明等朝代中央对地方加强管辖的史实。(3)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趋势。(4)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破解】(1)君权对相权的削弱:主要采取另建一个秘书班子来架空丞相的方法。如汉之丞相统公卿而主朝政,皇帝便培植“尚书”(原仅为管理文牍的秘书)而分其权。演变为汉以后至隋唐之尚书省,秘书已成了新的宰相,于是唐朝皇帝又重用“同中书门下”的近臣,使其架空尚书省。到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或平章)又演变为新的宰相并出现以他为首的外朝“中书省”.于是明代皇帝又用身边的一些“大学士”组成“内阁”来架空中书省,乃至取消丞相。然而明代后期“内阁”又已坐大,像严嵩、张居正那样的“大学士”又已从秘书变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乃至“权相”,于是清朝又出现了南书房、军机处之类的秘书班子,以架空内阁。

 

  (3)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分析。积极作用的关键在于: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等。消极作用可从“一统就死”的角度去思考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

  【主要内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刀耕火种流行的时期、具体做法;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犁的改进和发展、铁犁牛耕在传统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背景(原因)、过程、影响。(3)小农经济:产生背景、特点、影响(作些拓展)(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破解】(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耜耕——铁犁牛耕。从战国开始,传统农业进入铁犁牛耕时代。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转向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走向了精耕细作。②耕犁发展的几个阶段性成果:铁犁的出现(战国)——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构造简单;犁壁的出现、耦犁、犁耕法(汉代);曲辕犁(唐代)——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③注意高考命题结合耕犁变化的图片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3)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广,产生私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改变了“田里不鬻”的传统,土地开始私有化。军功赏赐与土地兼并、买卖是私有土地来源的主要途径。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诏书,从法律上正式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注意结合史料聚焦于春秋——秦这一时段,了解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和影响。高考有可能拓展考查,如“贫者无立锥之地”出现的原因、古代“均平”思想产生的根源——土地私有和兼并等。)(4)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①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②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的鲜明特点。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5)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主要是满足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多数借助材料或图片来考查)

  2.手工业

  【主要内容】官营手工业和民间的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默写、背诵提示】(1)官营手工业:发展历程、生产目的、经营方式、基本特点(规模、工人、原料来源、产品)、地位及影响。(2)民间的手工业:发展历程、生产目的、经营方式、特点、地位及影响。(3)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成就(关注两本教材相同部分的成就)。(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难点破解】(1)官营手工业:复习时注意人教、人民两套教材相交叉的内容,如汉武帝盐铁专营;官营手工业的地位(制作工艺水平高,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对于“工官”制度下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技艺容易失传,技术革新与发展不能服务于社会等)也应有所了解。(2)民间手业:注意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注意比较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点。(3)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成就:两本教材涉及的内容差别较大,复习注意相同部分,非相同部分可能通过材料和图片,创设新情景考查。(4)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④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发展。⑤产品长期领先世界并出口世界各国。

  3.商业

  【主要内容】“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1)“市”的形成与发展:“市”的功能;宋以前的“市”(管理、时间、空间):宋以后“市”的发展(交易时间、空间的变化及意义);“草市”的兴起及意义。(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商帮:西汉、隋唐、宋代著名的商业城市;明清著名商帮。(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难点破解】复习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应注意:三个高潮(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二个基础(农业、手工业发展),一个前提(国家统一),结构(商品结构和商人结构)变化。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最直接的限制在主观方面,一是对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限制(如唐以前规定商人不得做官)。二是对市场开放程度的限制(汉唐坊市制)。就客观方面而言.一是受交换媒介形式(即货币形式)的限制,二是受交通运输水平的限制。中国封建社会对商业的限制始终存在,无法完全打破,如官府的导向及政策,如轻商、贱商、抑商。对商品交易和市场的限制,纸币没有能发展成为信用货币、征收不合理的高额商税、海禁,以及官商勾结等,都会对商业产生不利影响.只能是在限制与突破过程中不断寻求发展。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命题者可能借助材料或图片来考查.如唐朝扬州、成都的发展;明清商帮兴起的背景、经营特点等。

  4.主要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默写、背诵提示】(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提出、历代实施这一政策的突出表现、影响、认识及评价。(2)海禁政策:时期、目的、表现、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1)重农抑商政策:多借助材料考查,注意最早提出者(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背景、目的、影响)、历代“抑商”的典型事例;客观评价其作用(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2)“海禁”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两朝都实行“海禁”政策,但其内涵并不相同。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相反,明政府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如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要明确“海禁”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历史怎么学才能学好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考试必用的答题规律

高考历史答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