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解历史高考重点难点突破(五)

2012-05-14 15:18:57 突破高考

十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的萌发

  【主要内容】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默写、背诵提示】(1)林则徐的主张与实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四洲志》的内容和地位。(2)魏源的主张与实践:《海国图志》的编写目的、内容、影响。(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内涵、目的、实践。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中林、魏的主张与实践,人民与人教版教材呈现的史实大体相同,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据教材即可。但要注意思想史的命题多会借助材料来提高考查深度.因此备考要多接触一些原料材料,尤其是《海国图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人民版教材未涉及,考查的可能性不大。

  2.维新思想

  【主要内容】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1)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史实;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突出思想启蒙。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教材叙述比较苍白,不同教材叙述差异也较大,命题可能借助材料,创设新情景,因此材料阅读、分析能力要求会高。思想史的命题一般会考虑引用材料,如上挂下连结合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陈独秀等学习西学、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思想”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说明认识是最基本的命题思路)。还有可能涉及思想变革指导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

  3.新文化运动

  【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默写、背诵提示】(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写出名称和主要文章、观点。(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动摇封建正统思想、思想启蒙、创造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条件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比较明确,理解没有困难。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务必要理解透彻.如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儒家传统道德。所以说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此处可以出综合题,古、今综合考查儒家思想相关内容,如人们对儒家思想态度和认识的变化:由一家到独尊、由独尊到被质疑(李贽)、由被质疑到被批判(新文化运动)等。新文学革命考查选择题更容易设题。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主要内容】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三篇文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共早期组织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命题为主。注意两种教材相交的内容,如李大钊歌颂十月革命的三篇文章;五四运动后,《新青年》杂志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等。对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应掌握: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主要内容】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1)二月革命:时间、性质、结果。(2)《四月提纲》:发表时间、内容和意义。(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经过、结果。(4)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人民委员会。(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几套教材所述内容相似,依据教材扎实复习即可。估计考试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要求简单。

  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主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默写、背诵提示】(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内容(农业、工业、产品分配)、评价(结果和影响、俄国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内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制度)、作用、评价。(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经济发展方针、经济体制的特点)、在经济上的实践(农业集体化、两个五年计划建设)、评价(成就、弊端、教训)。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但教材叙述内容相同。考点要求明确,因此复习也较为容易。第一步——记住史实;第二步——思考命题角度,如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的不同: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工业国有化——恢复资本主义私人企业、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取消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按劳分配。对这两大政策作用的认识与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后期造成经济危机并诱发严重政治危机.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斯大林模式这一考点很重要,因为斯大林模式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又一经济体系的产生。所谓“斯大林模式”,指的是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系(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农业上苏联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在工业领域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设,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积极作用)。但复习时也要注意这一模式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指令性计划,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被长期固定下来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在原因。

  注意:此处可能结合罗斯福新政考查,比较两种经济模式:时间、背景、前提、手段、目的、影响。也可能再拓展到考查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对后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所产生的影响。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主要内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默写、背诵提示】(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显现、斯大林逝世、农业的严峻形势)、内容(农业、工业)、评价。(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苏联的解体。

  【重点、难点破解】注意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方面,命题可能涉及材料,考查学生对赫氏改革提倡种植玉米和垦荒运动的认识。如其垦荒耕作粗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应认识到其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由于他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冲破这一模式。对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应认识到其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实质上已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十五、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主要内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默写、背诵提示】时间、原因、特点和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这一考点要求非常明确,两种教材叙述内容基本相似。注意归纳要点记史实:(1)爆发的原因:①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③具体原因(加剧因素):自由放任政策、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刺激等。(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盘。(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4)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危机;各国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引发世界形势紧张。复习时还要注意到命题可能会借助材料创设新情景来命题。如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机会”是指: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等。

  2.罗斯福新政

  【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和特点。(2)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首先要记住史实:(1)背景: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政策;1932年罗斯福当选为总统。(2)主要措施:整顿金融和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恢复农业生产;通过工业复兴法,恢复工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稳定社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3)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调整。(4)影响: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保留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可能出题的角度太多了,如罗斯福新政中关于建立福利国家、稳定金融、解决就业的内容结合材料出题;围绕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结合材料出题;罗斯福新政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异同;比较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与启示等。

  结合下面问题,加深复习:(1)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加以说明。这种变化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你认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有哪些好处?这一措施体现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在经济运行模式中,有人把市场称作“看不见的手”,把政府干预称为“看得见的手”。简述英国在19世纪中期、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在20世纪晚期根据这一理念分别采取的经济政策,指出其原因,分析其影响。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要内容】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默写、背诵提示】(1)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混合经济”。(2)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表现:“黄金时代”(50年代)、“滞胀”(70年代)。(3)福利国家的出现:含义、目的、实质、内容、作用、弊端。(4)美国的新经济:时期(克林顿、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原因(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美国经济出现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人民和人教两种版本教材选取的史实、陈述的内容差别较大,命题借助材料考查是一条必选之路。美国史要关注几个点:战后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经济滞胀、克林顿时期美国的“新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新变化要考虑到命题人可能围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和“新经济”的出现组织材料出题。

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主要内容】“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默写、背诵提示】(1)“冷战”局面的形成:雅尔塔体制(含义、实质、影响)、“杜鲁门主义”(时间、内容、实质、影响)、马歇尔计划(时间、内容、实质、影响、与杜鲁门主义之间的关系)、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时间、目的、影响)。(2)德国的分裂:背景、时间、影响。(3)朝鲜的分裂:背景、时间、影响。(4)古巴导弹危机:背景、时间、结果及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1)这一考点的核心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要重点掌握其实质:美、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作出新安排。影响:它勾画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关于雅尔塔体制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不必深究。(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华约的建立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复习时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要记准、记牢,注意细节。同时要考虑到出材料题的可能,因此要找原始资料来读,熟悉材料,作好准备。(3)明确德国、朝鲜的分裂是“冷战”的结果。(4)古巴导弹危机结合材料来学习,要明确在这一事件中美国处于主动地位,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主要内容】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大国政治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默写、背诵提示】(1)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成立时间、包含的三个机构、主要目标)、欧洲联盟(“马约”、欧盟成立、欧盟的扩大、欧元的问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大国政治地位的表现:崛起为经济大国(原因、表现、影响)、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奉行的政策、影响,.(4)中国的振兴。(略)

  【重点、难点破解】(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两种教材相同的内容多,复习要注意史实的记忆。高考关于欧共体也多次考过,对于这些成熟的高考题要做一做,体验一下。(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的原因两种教材语言叙述、观点罗列有差别,注意提炼其共同的观点,如以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外交上坚持以美日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等。(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史实记忆为主,两种教材史实相似。(4)中国的振兴:在此处一般了解。

  对本考点要综合认识: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方向发展.其中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是促成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冈素。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主要内容】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默写、背诵提示】(1)苏联解体:原因、标志、影响。(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超多强”局面(“一超”何所指;“多强”有哪些?)(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1)苏联解体:要记住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影响——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要着重掌握美国“一超”的表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未经安理会批准,突然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中打击;撇开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后又相继对阿富汗、伊拉克发动战争);“多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欧元的启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逐渐走出低俗:中国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3)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里同学们还要明确:当今社会国际形势整体缓和、大国关系进行了深刻调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但也要注意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利用“人权”、“民主”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世界仍不安宁。

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默写、背诵提示】(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布雷顿森林会议(时间、与会国家、通过的决议)、《布雷顿森林协定》(包含的文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间、总部所在地、宗旨、主要任务、资金来源)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时间、总部所在地、宗旨、资金来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双挂钩”)、实质、影响。(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性质、宗旨、认识。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新教材、新内容,应该会引起命题人的注意。但本考点复习起来不容易,涉及的概念多,要点多,复习要抓住重点。战后美国领导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确定固定汇率。其影响:积极影响: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④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消极影响:增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增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定要按“默写、背诵提示”的关键词去落实记忆。这里还要注意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如考查二战后美国通过哪些手段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宏观控制世界经济体系(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控制世界重要地区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和援助日本。)

  注意:战后所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①美国为主导,美元处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为美国进行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③世界经济开始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默写、背诵提示】(1)欧洲联盟:成立时间、标志、特点、影响;欧元的问世。(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背景、时间、标志、特点、影响。(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背景、成立标志、宗旨和目标、中国的加入、影响。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复习主要以识记为主,根据“默写、背诵提示”逐项过关。注意这三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特点:欧盟一体化程度最高、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具有松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主要内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默写、背诵提示】(1)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关贸总协定的不足、乌拉圭回合谈判、正式建立标志。(2)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职能、作用。(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提出恢复关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复关谈判转为申请人世、入世标志、人世影响。(4)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跨国公司与各种国际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南北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

  【重点、难点破解】世界贸易组织是复习的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1948年1月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5年1月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宣布成立世贸组织以取代关贸总协定。标志着统一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的诞生。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1986年7月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2001年12月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复习时要明确世贸组织的宗旨(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广泛就业,提高生活水平)、作用。本考点两种教材叙述有差异,估计考查的思路应该是通过材料创设情景来考查,但正确认识全球化的利弊应该引起关注。中国如何面对全球化要思考。利与弊: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于主导地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必须在趋利避害、积极主动参与中寻求发展。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文综有什么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

高中地理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考试

高中地理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

高考历史怎么学才能学好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考试必用的答题规律

高考历史答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