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化学复习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2012-05-15 09:37:18 2012中考化学

  当前阶段中考化学复习主要依据教材进行全面复习。

  首先,要以“课标和课本”为依据,以扎实基础为复习要求,复习的目的就是再现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消灭知识盲点,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规范学习习惯。

  其次,建议以“看书、归纳、练习”为主要方法,复习的效果应达到“准、规范、熟”的要求。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1)第一遍复习要全而细。要明确考试目标、把握重点、了解自己、对症下药,同时注意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疑难问题。

  (2)关注“双基”。“双基”是化学思维的基础,是形成观念的前提,是探究的基础,“双基”的考查永远是中考的重点,复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枯燥的、重复的练习。

  (3)重视课本。阅读课本时,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地上升和提高(不是知识的加深,而是理解的深入),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站在全书的角度看待每一个知识点。

  (4)关注社会热点和核心化学知识的结合,提高对此类问题的敏锐感。如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特别是像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燃冰等能源问题;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研制可降解塑料等资源问题。也可从当前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中如煤矿瓦斯爆炸、禽流感、氯气泄漏、三聚氰胺等入手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解决,通过这种过程的复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1)明确目标,以“本”为本,强化基础

  首先要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这是命题组的专家们中考命题的依据。通过研读《课标》,可以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地“超标”、“拔高”、“拓展”。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通读课本。临到中考,如果没有完整系统地看一遍课本,没有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那么这样的复习等于没有复习。其实,中考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课本内容编制的,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等常被用做编题的素材,所以在考前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必要时还可自己写出阅读总结,回归课本,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这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如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除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种现象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外,还要进一步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按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辅之以必要的实例佐证。

  化学用语是基石,工具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则是钢筋、水泥,应下工夫背、记和训练,像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溶解性表、化合价、质量守恒、反应类型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都应熟练地掌握。再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由于点多、面广、量大,复习时很难形成系统,可按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的顺序从个别到一般进行立体式的小结,并与典型实验密切挂钩。

  (2)关注实验、探寻规律、探究突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分辨、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建议学生充分挖掘课本上的探究题材,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按假设或猜想设计验证方案的思路,开展研究性学习,以熟悉解答要领。装置的变通性最能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可以借鉴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同类题目,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熟悉此类试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命题方式,举一反三。千万不要将思维固化在那些“经典”的答案上。

  (3)复习与练习相结合

  在复习中,有些同学采用一段时间专门复习,死记硬背,另一段时间大量做练习,企图以题堵漏,将复习与做练习分割开来,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一种手段,只复习不练习,就难以知道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同时一些模糊的观念、错误的认识、不太正确的理解只能结合具体的实例才能澄清和纠正。因此必要的做题是调查摸底和纠正提高的有效手段。用做题代替复习也不行,做题没有针对性、目的性,只能是浪费大量时间,起不到应有的复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把复习内容同灵活多样的例题、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引导复习深入进行。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习题查漏补缺,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真正提高复习效果。

  张荣勤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2012中考化学复习时要讲究一定的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初三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有哪些

初三化学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有哪些

初中化学

中考知识点归纳2021化学

关于中考化学

中考化学分数低 成绩不好怎么办

化学分数

中考化学快速提分的诀窍

化学提分诀窍

2020中考化学例题的的解答技巧

中考化学解答技巧

2020中考化学全方位的技巧整理

中考化学全方位技巧整理

中考化学复习重点

中考化学复习方法

2021中考化学考场答题技巧

中考化学考场答题技巧

2020中考化学题型的答题解析

中考化学复习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当前阶段中考化学复习主要依据教材进行全面复习。

  首先,要以“课标和课本”为依据,以扎实基础为复习要求,复习的目的就是再现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消灭知识盲点,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规范学习习惯。

  其次,建议以“看书、归纳、练习”为主要方法,复习的效果应达到“准、规范、熟”的要求。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1)第一遍复习要全而细。要明确考试目标、把握重点、了解自己、对症下药,同时注意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疑难问题。

  (2)关注“双基”。“双基”是化学思维的基础,是形成观念的前提,是探究的基础,“双基”的考查永远是中考的重点,复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枯燥的、重复的练习。

  (3)重视课本。阅读课本时,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地上升和提高(不是知识的加深,而是理解的深入),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站在全书的角度看待每一个知识点。

  (4)关注社会热点和核心化学知识的结合,提高对此类问题的敏锐感。如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特别是像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可燃冰等能源问题;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研制可降解塑料等资源问题。也可从当前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中如煤矿瓦斯爆炸、禽流感、氯气泄漏、三聚氰胺等入手结合化学知识进行解决,通过这种过程的复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1)明确目标,以“本”为本,强化基础

  首先要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这是命题组的专家们中考命题的依据。通过研读《课标》,可以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地“超标”、“拔高”、“拓展”。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通读课本。临到中考,如果没有完整系统地看一遍课本,没有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那么这样的复习等于没有复习。其实,中考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课本内容编制的,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等常被用做编题的素材,所以在考前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必要时还可自己写出阅读总结,回归课本,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这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如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除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种现象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外,还要进一步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按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辅之以必要的实例佐证。

  化学用语是基石,工具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则是钢筋、水泥,应下工夫背、记和训练,像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溶解性表、化合价、质量守恒、反应类型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都应熟练地掌握。再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由于点多、面广、量大,复习时很难形成系统,可按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的顺序从个别到一般进行立体式的小结,并与典型实验密切挂钩。

  (2)关注实验、探寻规律、探究突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学实验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分辨、基本操作、气体的发生与收集、混合物分离、常见物质的检验等仍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建议学生充分挖掘课本上的探究题材,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按假设或猜想设计验证方案的思路,开展研究性学习,以熟悉解答要领。装置的变通性最能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可以借鉴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同类题目,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熟悉此类试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命题方式,举一反三。千万不要将思维固化在那些“经典”的答案上。

  (3)复习与练习相结合

  在复习中,有些同学采用一段时间专门复习,死记硬背,另一段时间大量做练习,企图以题堵漏,将复习与做练习分割开来,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一种手段,只复习不练习,就难以知道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同时一些模糊的观念、错误的认识、不太正确的理解只能结合具体的实例才能澄清和纠正。因此必要的做题是调查摸底和纠正提高的有效手段。用做题代替复习也不行,做题没有针对性、目的性,只能是浪费大量时间,起不到应有的复习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把复习内容同灵活多样的例题、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引导复习深入进行。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习题查漏补缺,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真正提高复习效果。

  张荣勤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