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精选8篇

2023-01-14 17:42:44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师应该尽量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内在趣味性,优秀的教师应当意识到教案对于课堂和教学的重要性。编写教案能通过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确定教学目标,写好教案有什么好方法?或许你需要"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这样的内容,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二册第七单元实践活动,自编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边学边玩,亲身感受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提问题。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老师宣布主题:马上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班要举行庆祝活动,先请大家算一算有多少人参加庆祝活动。

  学生说出:每组坐6人,正好坐了8桌,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学生列式:68或者68+1(加一个老师)

  活动一:节目表演。

  要求:每人任选一项参加节目表演。

  唱歌、跳舞、朗诵、英语秀、小品

  老师根据学生选择的项目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如:一些小朋友唱歌,每排站4人,3排共站多少人?

  (设计说明:让学生先表演节目,锻炼学生的胆量,展现自己的才艺,再联系实际自己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自己提问列式解答。)

  活动二:游艺会。

  1、猜谜语

  要求:每个人猜对一个得3分。算一算每一道题全班共得多少分?

  谜语一:形状像老鼠,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谜语二:一个圆屋住四人,四扇窗子四扇门,不敲不打不相见,敲敲打打出了门。

  每猜完一个谜语让学生自己列式算分。

  2、套圈游戏:每人选一种动物,算算你最多可以得多少分?

  ①小兔:每只4分,3只共多少分?

  ②小鸡:每只2分,6只共多少分?

  ③小猴:一只6分,一只5分。共多少分?

  (设计说明:通过猜谜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复习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二六十二。让学生区分乘法和加法。)

  活动三:游乐场。

  选自己喜欢玩的

  ①碰碰车:每辆碰碰车坐2人,5辆碰碰车坐多少人?

  ②划船:每只船坐4人,共有5只这样的船,19个同学想同时划船够不够?

  ③看海豚表演:共多少人?(1个○表示一个人)(开放题)

  ○○○○○○

  ○○○○○○

  ○○○○○

  (设计说明: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看海豚表演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这些知识:62+553+263-136-1)

  活动四:送礼物。

  玩具汽车布娃娃机器人卡片

  6元5元4元2元

  ①小力买4个同样的布娃娃,正好把钱用完,她带了多少钱?

  用这些钱去买机器人,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②小红买3架同样的汽车,带20元够不够?(还可以买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送礼物,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20元钱买布娃娃,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同时复习本期所学人民币的知识。)

  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2-33认识物体

  二、教学准备

  1、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模型若干。

  2、7个自己搭的玩具。

  3、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认识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为后面分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教学策略选择:

  认识物体这节课内容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在设计理念上尽力按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1、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玩具模型]:每组分发一个。

  2、请小朋友们动手拆一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得出:这些玩具由不同形状的物体组成,而且这些物体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易拉罐、盒子等。)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把从玩具身上拆下来的物体分一分,要求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

  (2)汇报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3)揭示概念:

  拿出位置、大小及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

  2、玩一玩,感知特点

  玩的方法可多样,不同形状的物体可采用不同的玩法。

  (1)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选一种物体玩一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圆柱会滚动;

  长方体方方的,摸过去平平的;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放在地上不会滚动;

  ......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用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中抽象出图象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

  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2)拿出图形卡片让学生辨认后,贴到黑板上。

  (3)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然后出示大小、形状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认一认,并拿出相应的实物。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1、谁来摸一摸?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面的小朋友猜是什么。

  (2)小组活动: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播放一段有关建筑物的短篇,欣赏完之后,让学生选一个建筑物,说一说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3、谁做得最精彩

  发挥想象,把从玩具身上拆下来的物体,重组为另一种造型的东西,并说一说,你都用了些什么?(不一定要全部用完,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拼组。)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课大家学得开心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先由学生说。)

  师: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玩玩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拆玩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通过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一玩,来感知特点,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

  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几何图形,过程很生动形象,能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空间概念。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让学生看短篇,可以让学生轻易地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五、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玩一玩,感知特点

  师:接下来呀,咱们再来玩一玩桌子上的物体。(有些小朋友急了,马上拿起桌上的东西,动了起来。)

  师:先别急,玩的时候老师还有个要求:选一个物体,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玩一玩,然后把你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听完要求后,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玩得很高兴,有的小朋友,用手摸,有的小朋友拿着球在地上滚,还有些小朋友在玩圆柱。)

  (老师边巡视,边倾听小朋友与其他人的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玩得可高兴了!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1:正方体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谁来说说正方体?

  生2:正方体有6个,长方体也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老师竖起拇指。)

  生3:老师我还想说,我摸长方体,发现它的面平平的。

  生1:正方体的面也是平平的。

  生4:(拿着圆柱走上讲台)你们看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躺在地上可以滚动。(放在讲台上演示给大家看)

  生5:老师球也可以滚动,它随便怎么放都能滚动。刚才圆柱只能躺在那里才会滚呢!

  (下面响起了一阵掌声)

  ......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能用自己的方法发现这么多奥秘,太了不起了,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

  师:其实呀,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秘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了!

  六、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创设了多个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想让他们体验: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但在实际上课时,发现因为活动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所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这就对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就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节课我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因此,在上课时,学生学得比较轻松,也学得很开心。

  从片段实录中可以看到,这节课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我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却没有抓住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进行评价,只是用了一些很好、真棒你真了不起之类的话。新课标中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因此,我要改变自己的评价方式,上课时,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 篇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会用复名数表示商品的价格。

  2、借助操作,能表示多个商品的总价。

  3、学会求总和和求找回的钱数。

  教学过程

  二、观察主题图

  1、看清主题图的含义,解决提出的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求总和的类别:

  (1)、3元4角和4元2角的和(不进位)

  (2)、3元4角和4元8角(进位)

  (3)、3元4角和5元

  (4)、3元4角和9角

  求找回的类别:

  10元用3元;10元用5角;10元用3元4角

  2、也可以设计模拟购物,在活动中计算多件物品的钱。

  3、也可发在活动中提出其他的问题。

  二、填一填。

  目的是独立练习,熟悉计算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主题图选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学生只要能够根据实际操作计算出购买多件物品的钱就可以了,不需列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 篇4

  教学设计说明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新编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就较系统的编写了有关统计的知识,并作为一个单元出现,体现了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让学生初步体验统计的作用、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全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补充了新的信息资源并改进了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时为使学生能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体验。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a.看完第一段动画片后,教师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这时可能由于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动画片所吸引,没有注意去数各种动物的只数,学生回答不上来。

  b.教师放第二遍动画,要求学生数仔细。看完后,教师问:它们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由于动画中有三种动物,又是动态的,学生还是数不出来。这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了第3个问题:光靠数还不行,要用笔记一记,怎样记才能又简便又快地记出小动物的只数呢?一下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可不作评价,目的是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c.放第三遍动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很快记下小动物的只数。教师通过集体订正: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同学记录的方式;统计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填统计表;涂统计图。这样真正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统计的过程。d.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体验生活数学,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我们设计了小猴过生日的学习情境,用一个故事,贯穿整节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练习应用时,设计了让同学帮聪聪选食品招待小客人,目的是让学生从熟悉的事情出发进行统计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了一个课外小调查:我们学校有许多树,有几种?各有几棵?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吗?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既巩固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精心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还十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字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得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帮助聪聪选食品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七、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每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统计》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第93页主题图)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想知道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

  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

  生3: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

  那种涂法好?你喜欢那种方法?

  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4.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得花的朵数统计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上学方式的统计表等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多+

  拿走_块少-

  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13+516-315+314+4

  12+65+1316-415+4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课后评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设计:

  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来3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

  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

  2+3=5

  二、摆一摆,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

  2、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3、先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 篇7

  课时:第2课时

  内容:课本P4-5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2、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个位和十位的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流程预设

  一、数班级人数,初步认识超过20的数。

  1.复习20以内的数。

  数第1、2组(每组10人)学生人数。

  2、让学生直观认识超过20的数。

  接着数,重点让学生看出: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二十九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

  3、迁移类推,脱离直观,思考:

  ①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十几个一?

  ②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四十九后面呢?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课件演示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只羊。

  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①同桌合作数小棒100跟。

  ②汇报交流,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A、1个1个数,100个一是100。

  可让回答的同桌同学之一先从65,1个1个数到75,并说出75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另一个同学从75数到83,并说出83的组成,最后。全班同学从83数到100。小结时,突出数几个九后面的一个数。

  B、2个2个数,以同桌两个两个起立,进行数数。

  C、5个5个数,请一生上台边操作小棒边数数,然后全班学生同桌两人合作,5根5根数小棒。

  D、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

  3、小结。

  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谈谈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数数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培养能力。

  1.猜数。

  ①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

  ②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③6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④数出87后面的5个数。

  2.提问----回答游戏。

  3.看图填空。

  4.怎样数比较快?

  5.倒着数数。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板书设计:

  数铅笔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 篇8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4、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分享

热门关注

国庆节快乐短信汇总47条

国庆节快乐短信

[参考]厨师求职简历怎么写合集

厨师求职简历

述职述廉工作报告精选12篇

述职述廉工作报告

大队辅导员讲话稿11篇

大队辅导员讲话稿

关于描写春天来了的唯美句子(精选240句)

关于春天来了的唯美句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必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集锦9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模板800字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下册900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下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采松果2000字(系列9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