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一定要有计划,有计划一定要按时完成。为了高效处理手头的工作,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考虑制定方案,方案的主要的项目俱全,无缺项漏项,你了解方案吗?为满足你的需求,出国留学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班社会活动方案”,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活动反思:活动开始让幼儿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初步探索、感知了镜子的特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都非常的感兴趣。对着镜子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动作,但是让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幼儿还不能表达。最后的“照镜子”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通过游戏体验了照镜子的快乐。
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开学初,有些孩子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常常会哭。这时,老师通常会把他们揽在怀里。但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会乐意让老师抱抱,有的孩子则会拒绝。为了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帮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我将他们熟悉的花园宝宝形象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并对其中一段花园宝宝的故事进行了改编,旨在引导幼儿了解人们在伤心、喜悦时通常需要抱抱。考虑到小班幼儿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我在设计活动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活动以动画短片导入,再配以教师的讲解,以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更准确细致地理解故事。
2.动静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抱抱和被抱抱的感觉。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难以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为此,本活动有意识地运用行为表达方式加以弥补,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表达情感、体验感受。
3.丰富情感,帮助幼儿了解人们对抱抱的需要。从小班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来看,他们通常能理解人们在高兴和伤心时需要抱抱,而对在分别、分享喜悦时也需要抱抱的感受极少,此环节旨在丰富幼儿这方面的情感体验。
4.大胆表达,让幼儿体验到在生活中多抱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那些内向、腼腆、不善表达的幼儿来说,从情感到行为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通常不是一次活动就能达成的。因此我们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表达情感,逐渐使情感表达成为一种自然、自发的行为。
目标:
1.初步懂得抱一抱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2.乐意与认识的人抱一抱,体验抱一抱带来的愉悦感受。
3.能用简短而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并在集体中学会倾听。
准备:
1.幼儿熟悉动画片《梦的花园》及其中的动画形象。
2.改编故事《我喜欢抱抱》并自制动画短片。
3.音乐《抱一抱》,爱心贴花若干。
过程:
一、进入故事情境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梦的花园,看看那儿发生了什么事。
二、欣赏动画短片《梦的花园》
1.边播放动画短片边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从前,在梦的花园里住着可爱的码卡巴卡。码卡巴卡特别喜欢和别人抱抱,他和小树抱抱,和小花抱抱,又跟蘑菇抱抱他发现要抱的实在是太多了,于是就坐着叮叮车去跟别人拥抱。可是叮叮车却不高兴了。
2.借助提问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师:码卡巴卡和谁抱抱了?他为什么要抱它们?
师:叮叮车为什么不高兴?
3.小结。
师:原来叮叮车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拥抱,可是码卡巴卡开始却没有想到抱抱叮叮车。
三、游戏抱一抱
1.教师和小朋友抱抱。
师:老师也喜欢抱抱别人,特别喜欢抱抱你们这些可爱的小朋友。老师来抱抱你们好吗?
2.带领幼儿听音乐《抱一抱》,找个喜欢的朋友抱抱。
师:你想和哪个小朋友抱抱呢?让我们听着音乐找个朋友抱抱吧。
3.引导幼儿讨论。
师:你喜欢老师抱你吗?为什么?
师:你喜欢小朋友抱你吗?为什么?
师:你抱过谁吗?为什么要抱他?
4.小结。
师:我们开心的时候都喜欢与人抱抱,抱抱的感觉真好。
四、继续欣赏动画片,感受什么时候需要抱抱
师:抱抱是这么开心的事情,那么码卡巴卡后来有没有抱抱叮叮车?叮叮车有没有开心起来呢?我们继续来听故事。
1.结合动画短片讲故事后半部分:码卡巴卡又抱了抱叮叮车,叮叮车高兴地笑了。呜呜,是谁在哭?原来小点点不小心摔了一跤,码卡巴卡连忙把它扶起来,抱了抱它。小点点很快就不哭了,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再见!再见!飞飞鱼要离开他的好朋友哈呼呼到很远的地方去,可他们怎么也舍不得分开,紧紧地抱在一起。码卡巴卡看到了说:哦,原来不光我喜欢抱抱,大家都喜欢抱抱呀!
2.借助提问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故事后半部分。
师:码卡巴卡抱了叮叮车没有?叮叮车怎么样了?
师:码卡巴卡为什么要抱小点点?
师:你哭的时候谁抱过你?心里觉得怎样?
师:飞飞鱼和哈呼呼为什么要抱抱?
3.小结。
师:原来,我们在开心、高兴的时候需要抱一抱,在伤心、难过的时候也需要抱一抱。抱一抱可以让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喜欢抱抱的孩子都是爱心小天使!
4.在《抱一抱》的歌表演中,教师给幼儿贴爱心贴纸。
五、拓展活动
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鼓励他们主动与别班的伙伴抱抱,以认识更多的朋友。
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3
设计思路:《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小班阶段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最贴近的自身开始。小脚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着实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我们在进行《认识我自己》主题活动中一个内容。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也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行动”的特点,通过看、说、摸、跳等形式,让孩子充分感知、观察、比较、体会任何事物都会变,引申出我们会长大,脚会长大,从而萌发幼儿对自己成长的渴望与热爱。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点,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知道小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激发幼儿对自己成长的渴望与热爱。
活动准备:
地毯、录音、出生证、事先脱掉袜子等。
活动过程:
1、听《我的身体》音乐活动小脚。
2、和小脚做游戏。
1)脚上有什么?
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幼儿数)哪个脚趾?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喽——
3)比比脚大小;
和老师、同伴比比。你的脚为什么比老师的小?
教师出示出生证,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的脚出生时这么小,但吃了好多饭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
猜猜你长大了,脚会有多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有趣,你长大我长大,大家都长大。
3、说说小脚的本领。
听音乐《欢乐蹦蹦跳》展现小脚的本领。
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4的形成。
2、感受招待客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猴手偶4个、课件(餐桌)、果盘人手一个、仿真水果若干、沙包若干。
活动重难点:
感知4的形成。
活动过程:
1、随音乐《玩具进行曲》入活动室。
2、游戏《抱一抱》复习3以内的数,为学习4的形成做好知识铺垫。
3、以小猴子一家来做客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4的形成。感知招待客人的礼仪。
(1)利用手偶依次出示小猴子一家,引导幼儿点数4,感知3添1是4,4去1是3 。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怎样招待客人。
师:"小猴子一家来我们幼儿园做客,该怎样招待他们呢?"
4、(出示餐桌课件)准备餐具,强化4的形成3添1是4。
师:"餐桌上有些餐具准备的不够,宝宝们帮老师找找是那些餐具呢?"(引导幼儿把不够4个的餐具添1变成4个)
5、操作游戏分水果,进一步感知4的多种形成。
(1)盘子里的水果有1个的、2个的、3个的,要求幼儿把每个盘子里的水果都变成4个。(幼儿分组操作)
(2)师检查是否每个盘子都是4个。
(3)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水果变成4个的。
6、游戏《猫捉老鼠》巩固提升幼儿对4的形成的感知。
游戏:准备4个洞,每个洞里最多住4只小老鼠,大花猫来的时候小老鼠们赶紧到洞里躲起来。大花猫打破一个洞,洞内的小老鼠马上分散到另外3个洞,最多住4只小老鼠。幼儿集体出洞,每人取4个沙包,把大花猫打跑。
7、结束欢送小猴子一家。
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入园后,为了安抚孩子们的情绪,我们收集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创设了一个玩具区。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能自觉地收拾好玩具,总是由我们老师跟在后面收拾。为了让幼儿养成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我们设计本节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帮助我们学到本领。
2.知道要爱护玩具,玩过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1个;
2.各种玩具若干,玩具柜3张(上面贴有相应的标记);
3.幼儿在家收拾玩具的录像2个;
4.歌曲《送玩具回家》。
活动过程
1.小玩具,你为什么哭了?
(1)说一说玩具。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玩具吗?(喜欢!)你为什么喜欢玩玩具呢?
幼1:因为玩具好玩
幼2:玩具会唱歌(师:你也跟着玩具学会唱歌吗?幼儿点头表示同意。)
师:玩玩具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很高兴;很开心
师小结:大家都喜欢玩玩具,因为玩玩具不仅让我们感到高兴,还能学到本领呢。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才行。
(2)小玩具哭了。
师:听!这是谁在哭呀?(哭声响起。)让我们去看一看!(播放课件1:玩具在哭。)
幼儿:是玩具哭了
师:哦,原来是玩具宝宝在哭。猜猜它们为什么要哭呀?
幼:放得不好,乱七八糟的;它们没有家了
师:我们一起来问问玩具宝宝吧!
幼齐问:玩具宝宝,你为什么要哭啊?(播放课件2:玩具说话。)
师:玩具宝宝究竟为什么哭呀?
幼:他要回家,小主人没有把它送回家,它想妈妈了
师:他的家在哪?
幼:柜子里。
师:我们一起叫小主人把他送回家吧!
幼齐说:小主人!快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吧!(师点击课件3:玩具回家。)
师:咦!玩具宝宝回家了,可是它们为什么还在哭呀?
幼:玩具宝宝没放好,没放整齐
师:那我们怎样送玩具宝宝回家,玩具宝宝才会不哭呢?
幼:放整齐,放放好,还要放到原来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把玩具宝宝重新送回家吧!
(3)送玩具回家
师:你想送哪个玩具回家呢?
幼儿送玩具。
(分别请个别幼儿上来送玩具。说:我想送飞机(小免)回家:同时只要用手点击飞机课件,飞机就会自动跑到玩具柜子里摆放好。)
师小结:小玩具都回到家了,而且放得很整齐!它们真开心哦!
点评:此环节为情感体验环节,分三个小环节进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幼儿喜欢玩玩具和喜欢的原因开始聊起,让幼儿在交流中感受到玩具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接着老师又让孩子们在与生动形象的课件互动中,强烈地感受到小玩具没有回家和摆放不好时那种伤心的感觉和小玩具被孩子们送回家后的那种快乐感觉。这种对比让孩子们的心中自然萌发出玩完玩具后一定要送回家并摆放好的责任意识。
2.小玩具,我来和你玩一玩。
(1)师介绍:
师出示三个柜子,里面放满三种玩具:布绒;电动;积木。
师:又到了我们游戏的时间了。你们瞧!老师这儿有许多玩具,分别放在三个柜子里,这儿就是玩具宝宝的家:指(1)柜的标记,这是布绒玩具的家;指(2)柜的标记,这是电动玩具的家;指(3)柜的标记,这是积木玩具的家。现在请你们玩一玩。记住哦,你的玩具是放在哪里的,它是怎样摆放的,等会儿你玩过之后还要这样放放好哦!
(2)幼儿玩(玩一段时间后,师宣布游戏时间结束,幼儿收拾玩具。)
(3)师小结:你们都很棒!已经会把玩具放回原处,而且会自己摆放得很整齐!玩具宝宝们可喜欢你们啦!希望你们以后继续努力!
点评:此环节为行为实践练习。幼儿获得第一环节的情感体验后,在收拾玩具时不用老师任伺提醒,个个都能将所玩玩具摆放得非常整齐。有些孩子发现玩具有一点点歪,都得去摆摆好,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感叹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教育的巨大魅力。
3.小玩具,在家我会收好你。
(1)互动交流
师:除了在幼儿园里经常玩玩具,还会在哪里经常玩玩具呢?(家里。)
师:你们在家里玩完玩具后会不会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呢?老师采访了几位小朋友的妈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宝宝在家里是怎样做的?
(2)播放录像。(观看两位在家很会整理玩具的幼儿录像。)
(3)师小结:电视里播放的是谁?(小布丁和贝贝)他们在家是怎么做的?(玩完玩具会送它们回家,还会放放好)这两位小朋友真棒!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像小布丁和贝贝一样,在家也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
点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环节,老师就充分运用幼儿身边的榜样,将他们拍成直观的录像,播放给所有孩子以示范,从而帮助孩子获得在园、在家都要养成收拾玩具的情感认知。
4.小玩具,我们一起唱首歌。
师:小朋友,我们都学会整理玩具了。老师把收拾整理玩具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唱吧!(幼儿边听边唱歌曲《送玩具回家》。)
点评:《送玩具回家》是一首简单、生动、有趣的歌曲,它将孩子们玩玩具时的做法和要求,形象、简捷地展现出来,孩子们在听听、唱唱、演演中获得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思考
本节活动中,教师针对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学习状况和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使枯燥的道理和要求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愉快地内化为幼儿的需要和自觉行为,达到了预想的教育效果。
1.在生动的多媒体互动中获得体验。本节活动教育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使用是本节活动的一大亮点。教师在第一环节中让幼儿在与多媒体的有效互动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和认知。由于多媒体的灵活性和生动性,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投入。第三环节观看幼儿在家的录像片段,留给了孩子们深刻的印象,为孩子们树立了身边的学习榜样。
2.在导行的操作活动中获得提升。教育是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而本节活动就充分彰显了这个理念。为了让幼儿在获得情感体验和认知后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教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情境,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的认知获得提升。
小班社会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合作的意义,朋友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2、教育幼儿学会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五个猫咪》
2、小鼓两个,老鼠、小猫头饰。
活动建议:
一、欣赏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提问:有几只小猫在捉老鼠呀?
小猫咪是怎么捉老鼠的?
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能像小猫咪一样和小朋友一起做事吗。
3、幼儿学习儿歌
二、幼儿做游戏
1、讲解游戏玩法
请五名小朋友扮演小猫,其中两名小朋友敲鼓助威,另外三名小朋友捉老鼠。一名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其他小朋友说儿歌为小猫加油助威。
2、游戏可重复进行
三、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懂得合作的意义,要与同伴友好合作,做一个懂得合作的好孩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