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中主要涉及五种,但也应了解其他常用的修辞格,在阅读题和作文中也是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8)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9)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
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中考是如何考查这些修辞格的。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如下: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讲清以下几点:
1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不少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类似词的句子,就确定是比喻句。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种情况。
㈠、形容、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
1(鲁迅和内山老板)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一面》)
2 我每次抬起头,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最后一课)
(二)、摹形不是比喻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老山界》)
他……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面》)
三、相仿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草地晚餐》)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的影写一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四、猜测不是比喻
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
黄显声仿佛没有听见,把头转过去了。(《挺进报》)
五、比较不是比喻
(闰土)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故乡》)
六、举例不是比喻
……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等。(《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的老师》)
七、想像不是比喻
(醒了的波浪)……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听潮》)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的火旁……(《七根火柴》)
八、幻觉不是比喻
──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仿佛我们的脚下轻松起来,平静地……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听潮》)
……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济南的冬天》)
九、有些夸张、拟人句不是比喻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钢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渔夫的故事》)
……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十、词的比喻不再是比喻
有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意义,产生出另一种意义,这是比喻手法,如:
她不是一个怯弱的人,从去年她娘家被清算起,就感到大厦将倾的危机。(《果树园》)
“大厦将倾”原意是“大楼将要倒塌”,这里借喻封建阶级将被打垮。
有些词语由比喻产生的意义用得很普遍,约定俗成而成了比喻义,就不再是比喻的修辞格。
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 比喻与比较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3 借喻和借代的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5 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6 夸张有夸大和缩小之分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例:闰土的见识广博,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见到的只是四角的天空。
第二部分:基础练习篇
1、下列句子在修辞使用上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
B、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C、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纺织厂里的机器声隆隆地响着,和着我的心跳的旋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2、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 )
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
C、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春色。
D、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奔。
3、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去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
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C、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那是你早已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
D、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好像在频频招手欢迎每一位光临的旅人。
4 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B、人民群众的革命干劲真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C、眼泪,当不了子弹,顶不了油烧,流那有啥用?
D、他这次来,十有八九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6、对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所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
B、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暗深渊,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运用夸张,突出了牢房阴森恐怖的氛围。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运用拟人,以桃花有情笑迎春风反衬故人难寻的痛苦。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运用比喻,形象描写了许多同志办事不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7、下列句中,修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足球队兵败狮城,使进军世界杯的梦想再一次化为泡影,许多球迷伤心到了极点,那泪水就像自来水管喷射出来的一样。
B、你的报告我看过了,我看过了!这个问题还需研究研究,研究研究。
C、县长给水电局长下了一道命令:你带领一队精悍的人马,在十天内,必须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干旱的王。
D、运动员的两条腿飞快得象急速滚动的车轮一般。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锤炼欠佳的一句是( )
A、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B、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C、小李干劲大,技术好,40亩地一天就犁完了,被大家评为“春耕能手”。
D、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
9、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10、以“溪云初起日沉阁”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对偶的一句是( )
A、一上高城万里愁 B、故国东来谓水流
C、蝉鸣黄叶汉宫秋 D、山雨欲来风满楼
11、下列句子不能改成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大雨淋湿了工人的衣服。 B、这劳动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他。
C、我们检修了一遍电子计算机。D、天边飘来朵朵白云。
12、找出意思差别较大的一组话来:( )
A、①我差点儿没把这件事儿忘了。 ②我差点儿忘记了这件事儿。
B、①他可能知道了这件事。②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C、①我不会不认识他的。②我怎么会不认识他呢?
D、①我不再说什么了,他已明白这个道理了。 ②既然他已明白这个道理,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13、下面这个句子中划线的分句,如果改成双重否定句,较恰当的改法是哪个:( )
十六岁生日那天,又接到重高录取通知书,怎么说也是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A、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B、不能说不是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C、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D、不能不让人说是一件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14、下列句子都使用了双重否定,但语气有轻有重,其中最重的一句是( )
A、修辞并不是跟逻辑没有关系,但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
B、虽说她劳动很好,可也不能不尊重老人呀!
C、当然,这些人有的不是没有错误,犯了错误作了自我批评,就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嘛。
D、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持反对这些错误思想。
15、采用变式句,不仅保留了正常句式的基本语义,还可表达一些附加意义。下面对几个变式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象平常),“怎么了,你”作者采用了主谓倒置的变式句,把女人对水生的关切之情表达的更加急切了。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句中将“忽见”的宾语提前,更突出了诗人急欲见到的“溪桥”遥遥在望的惊喜心情。
C、“她(祥林嫂)一只手提着竹篮,内有一个破碗,空的。”句中将定语后置,突出了祥林嫂境况的极度悲惨。
D、“婶婶你知道,我们现在在前奔,不是奔个衣暖食饱,象从前那样。”句中将状语后置,更强调了“我们”的生活目标不再局限于衣暖食饱。
16、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____ ,____ ,____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____,____ ,____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18、请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山”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慈祥的母亲,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1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__________ ,____________;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______ , _______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2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要记住:______ ,______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生长的就会成为空壳;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焕发光彩, 。
第三部分:中考冲刺篇
21、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 ( )。
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
A、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B、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C、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2、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一片莽莽苍苍、高耸人云的峰峦,就像一条巨大的苍龙,腾空飞舞!
B、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急缓。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23、“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下面有四句是下联,但其中只有一句最好,应当是( )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沁园
24、 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是( )
A、 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
B、 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C、 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
D、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26、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27、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28、 选出和“树木一直在唱着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
A、 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的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美景。
C、 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 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29、为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30、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C、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31、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2分)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