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中考语文试卷(2005)

2012-05-21 10:09:38 宜昌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使用)

  (考试形式:开卷 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 卷面分数:120分 考试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书 写(3分)

  请将上面这则纪伯伦的名言抄写在格子里。

  阅 读(57分)

  一、下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本题共7小题,计14分)

  【材料1】

  书湖阴先生壁①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材料2】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a)林间自在啼。

  【材料4】

  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 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披衣而起……见 (1) 扬翚振彩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 (2) 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

  【注释】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②排闼(tà):意思是推门(而入)。

  ③扬翚(huì)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1. 材料1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2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2分)

  2.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2分)

  3. 将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2个逗号把它断开。(2分)

  4. 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白。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2个分别填入材料4的⑴、⑵处,使文句通畅。(2分)

  5. 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2和材料4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2分)

  6. 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在材料2中选择恰当诗句对材料4进行概括。(2分)

  7. 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2分)

  二、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14分)

  【材料1】

  南方风俗,新媳妇过门第三天,公婆要检验其烹调手段,并推及家教。某书香门第同时娶两房媳妇。大媳妇起早洗手下厨,果然整治一桌佳肴,公婆齐口夸奖。大媳妇谦虚道:“有葱有姜,煮粪也香。”众人 A 。小媳妇接着也办一桌美食,啧啧声遍起,那小媳妇儿福了一福,谦逊着:“并非媳妇巧,乃是多佐料。”胜负不辩而明。

  ——舒 婷《民食天地》

  【材料2】

  希望你活得潇洒 / 不要走不出从前的篱笆 / 把目光朝向未来 / 不要总牵挂昨日的黄花 /失去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 是你把它想成了最美的图画 / 前面的路上还有许多风景 / 不要耽搁快迈出生活的步伐 / 把目光朝向未来 / 不要耽搁 快迈出生活的步伐

  ——汪国真《希望你活得潇洒》

  【材料3】

  岳不群吸一口气,长剑中宫直进,剑尖不住颤动,剑到中途,忽然转而向上,乃是华山剑法的一招“青山隐隐”,端的是若有若无,变幻无方。左冷禅一剑自上而下的直劈下去,真有石破天惊的气势。旁观群豪中不少人都“咦”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招“独劈华山”,甚是寻常,……招式虽平平无奇,但呼的一声响,从空中疾劈而下,确有开山裂石的声势,将嵩山剑法之所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见左岳二人各使本派剑法,斗在一起。嵩山剑气象森严,便似千军万马奔驰而来,长枪大戟,黄沙千里;华山剑轻灵机巧,恰如春日双燕飞舞柳间,高低左右,回转如意。

  ——金 庸《笑傲江湖》

  【材料4】

  我的业余爱好很多,当首推书法。……我积存了一书橱字帖。大都是影印本,也颇有十几种难得的原拓本。敝舍在二十层楼高处,悬隔市尘。或窗明几净,闲云在天,或春阴秋雨,凉风入座,倚着盛开的盆花,品着淡雅的茶香,摊开几本字帖,漫不经心地看,忽如登名山,层峦耸翠;忽如步小苑,竹石多姿;忽如上青天,驾风骖龙;忽如泛沧海,乘风破浪。古帝的入梦,诗客的游仙,不过如此。

  ——刘 征 《我的爱好》

  1. 材料1是一则有趣的故事。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在横线A处填入一个词语或短句,来形容此时众人的表情。然后再将大媳妇的话作少许改动,使之表达得体。(3分)

  2. 诗歌的美情美意,需要用心体味、整体把握。请认真阅读材料2,说说你对诗中“活得潇洒”具体含义的理解。(2分)

  3. 金庸小说不仅有感人的侠客形象和武林故事,更有细腻生动的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请品读材料3,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谈谈其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3分)

  4. 查字典,为材料4中加点的“拓”字正确注音。(1分)

  5. 阅读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语句。作者在欣赏书法字帖时,产生了奇特的美的感受。请你模仿“忽如……”的句式,也写四句话,表现你在听音乐(或读诗歌,或看表演……)时的美的感受。(3分)

  6. 这四段材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美。校刊编辑要把这四段材料一齐收录在某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命一个恰当的名称。(2分)

  三、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积累资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概括、批注、联想,还可以作评价、写心得。请认真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相关的读书笔记。(本题共6小题,计14分)

  只慢八分钟

  □龙应台

  离终站还早,电车里的人突然纷纷起身,陆陆续续全走空了。我一边下车,一边问身旁的人发生了什么事。

  瑞士是个难得“发生什么事”的地方。该送信的时候,邮差就到了门口。秒针走到了某一点,该进站的火车就进站了。任何时候往街头一站,看见的是电车平静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红灯转绿,汽车耐心地等待行人过街。还有,河里的白天鹅排列整齐地游过桥孔。

  看街景的人会觉得无聊:街上没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会有看热闹的人群。街上也难得听到尖锐刺耳的紧急刹车声,更不会有愤怒的驾驶者推门而出,挥着拳头破口大骂。偶尔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车里冷静地等着,不会有人按喇叭。若有人按了喇叭,那大概是法国人,要不然是意大利人,反正不会是瑞士人。

  有个修饰整齐的主妇对我说:“前面出车祸了,汽车撞上电车,铁道不通了。”我开始焦急起来:等警车与吊车抵达现场,拖开肇事车辆,铁路局重新调度通车,恐怕天就要黑了!我想起纽约的经验:车厢塞得满满的,陌生人带着汗味的肉体紧紧压迫,令人想别过头去大吸一口新鲜空气。等上一个小时,还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铁路局也不觉得有解释的必要,更别提道歉了。

  这一回,要等多久呢?五分钟已经过了吧,正想看看手表,却瞥见一辆蓝色的公车从转角处缓缓开来,优雅的停在我们面前;是一辆空车,车门打开,制服笔挺的驾驶员阔步下来,向大家道歉,然后念出这辆临时车将停的站名,“下一班临时调度车将在五分钟后抵达。”乘客安静地顺序上车,安静地坐下,公车平稳地向前滑去。

  从下车到上车,不过八分钟时间,车子经过车祸现场时,吊车正把肇事车前轮悬起,电车司机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拭玻璃车窗。周围,没有看热闹的人。

  只迟到了八分钟!我应该满心感谢,但是我却觉得震惊,震惊中还有一点不寒而栗——把“效率”发挥到如此极致的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效率,其实只是瑞士人事事讲究“完善”的结果之一罢了。瑞士生活的悠闲就像浮游波上的野鸭,写意自在,唯一的痕迹就是水上的一缕涟漪。细看才会发觉水里的鸭脚划动得很费力,尤其当逆水的时候。在瑞士人闲适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一点都不闲适的机器在费力的运转着,其中每一个螺丝都上得很紧。

  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事情,固执细心到连半截螺丝钉上的纹路都不会放过,然后才可能有悠闲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的人民管理交通、组织金融、计划教育、督导政治,然后才可能产生这么安静的社会。

  ……走到家门口,看见自己的脚踏车斜靠着墙,那根支柱已经坏了三个月了,脚踏车必须倚墙而立。阳台上的天竺葵死了一棵。抬头一看,所有的阳台都缀满了怒放的、鲜红的花,我的阳台是唯一夹着一株死了的天竺葵的。拿钥匙启门时,在红色的门板上赫然发现一个小小的手掌印,巧克力糖的颜色——我们家,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国民。

  我想,我是做不了瑞士人的:尺寸不合。

  四、阅读下边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15分)

  诗中有科学(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 A ”(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 B ”,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⑴、⑵、⑶、⑷处。(3分)

  2.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3. 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2分)

  4. 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2分)

  5.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6.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4分)

  写 作(60分)

  作文1(40分)

  也许你常常感叹自己缺少美:或长相不俊美,或身材不健美,或衣着不华美,或举止不够时尚美,或言谈缺乏流畅美,或歌声没有旋律美……,然而,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给了你触动,让你睁开了发现的眼睛,你发现:原来自己也是美的。

  拿起笔,写出你发现自己美的经历,让我们分享你的欣喜和快乐。

  要求:可叙可议,可夹叙夹议;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在550个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作文2(20分)

  请再次品读“阅读”部分第一大题中提供的四段材料。设想有这样一座小屋:它具有四段材料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环境美。请你根据材料表现的意境进行合理构思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对你设想的小屋及其四周景物进行描写,写出诗情画意,写出那山、那水、那木秀、那花香、那屋净、那鸟鸣……。

  题目:我梦中的小屋。

  要求:字数在350个左右;如果写诗,不少于20行。注意,不要翻译原文。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课改区)评分说明

  —— 给阅卷老师的话 ——

  满怀热情  尊重学生

  科学严谨  公平公正

  书 写(3分)

  此题根据抄写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写楷体、行楷字均可。

  一等 3分  书写正确、端正,符合规范,卷面整洁,基本功好。

  二等 2分  书写正确,较符合规范,卷面清洁,基本功较好。

  三等 1分  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基本功较差。

  注:如果漏做抄写题,可根据全卷书写水平综合评分。最多给2分。

  阅 读(57分)

  一、(14分)答:

  1、(2分)评分说明:能用2个字概括出后两句是写自然环境美的意思即可。答案示例:“景美”或“景秀”、“境美”等,答案不必强求与“人勤”二字对仗。

  2、(2分)评分说明:不考虑平仄因素,基本能对上即可;第1个字为动词即得1分;所填内容基本符合对联意境即得全分。答案示例:“吐幽香”、“着新装”等。

  3、(2分)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评分说明:对一处得1分。

  4、(2分)(1)其;(2)之。评分说明:对一个得1分。

  5、(2分)及(a):比得上;及(b):等到。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6、(2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评分说明:只写出后一句得1分。

  7、(2分)评分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考查的核心能力点:记诵积累。答案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二、(14分)答:

  1、(2分)评分说明:能写出众人当时惊愕之态的词语或短句即可。答案示例:“愕然”、“面面相觑”、“你望我我望你”等。

  (1分)评分说明:能纠正原句用词不雅毛病的句子即可。答案示例:有葱有姜,煮啥都香。

  2、(2分)诗中“活得潇洒”指的是不沉迷于过去,永远向着未来前行的生活态度。评分说明: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是整体感知,提炼主旨。答案符合诗中“把目光朝向未来”这个关键句的意思即可。

  3、(3分)评分说明:答案能针对具体语句,从比喻、对比、侧面描写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即可。任选一个角度,摘录原文,并作语言与内容的分析可得3分;摘录原文后只作一般评析可得2分;只摘录原文不评析或只笼统地进行全文评析可得1分。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领悟程度。答案示例:“旁观群豪中不少人都‘咦’的一声,叫了出来”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左冷禅剑招的惊人气势。

  4、(1分)拓:tà

  5、(3分)评分说明:答案要符合原文“忽如”的句式,写四句,并能表现内心的审美感受即可,不强求字数与原文一致。符合原文句式要求,并能准确表现内心审美感受可得3分;符合原文句式要求,但表现内心审美感受不够流畅,或表现了内心审美感受,但部分句式不符合原文要求可得2分;没有按原文句式写,仅仅表达出内心审美的感受可得1分。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揣摩语句特点并仿写。答案示例:听那琴箫合鸣,旋律委婉,忽如珠玉跳跃,清脆明亮;忽如鸣泉飞溅,细腻流畅;忽如林间鸟语,彼鸣我和;忽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

  6、(2分)评分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能突出美的主题,语言简明即可。答案示例:“美的踪迹”、“美的篇章”等等。

  三、(14分)答:

  1、(2分) 评分说明:能摘录1句即可。答案示例:①任何时候往街头一站,看见的是电车平静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红灯转绿,汽车耐心地等待行人过街。还有,河里的白天鹅排列整齐地游过桥孔。②街上没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会有看热闹的人群。③偶尔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车里冷静地等着,不会有人按喇叭。④乘客安静地顺序上车,安静地坐下,公车平稳地向前滑去。

  2、(2分)评分说明:能摘录1句即可。答案示例:①在瑞士人闲适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一点都不闲适的机器在费力的运转着,其中每一个螺丝都上得很紧。②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事情,固执细心到连半截螺丝钉上的纹路都不会放过,然后才可能有悠闲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的人民管理交通、组织金融、计划教育、督导政治,然后才可能产生这么安静的社会。

  3、(2分)意思是说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瑞士人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等生活习惯不相符合。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4、(2分)忠于职守、高效工作。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5、(2分)惊叹、敬佩等。评分说明:意近即可,不少于2个词。

  6、(4分)评分说明:无“标准答案”。感受与文章主题联系紧密,语言表达流畅、有表现力,得4分;感受与文章主题联系紧密,语言表达流畅,得3分;感受与文章主题联系不明显,但语言表达流畅,或感受与文章主题联系虽然紧密,但语言表达不流畅,得2分;感受与文章联系不明显,且语言表达不流畅,得1分;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在综合理解基础上表达独特感受和体验。

  四、(15分)答:

  1、(3分)远景、全景、中景、特写。评分说明:对1个给1分,对3个给全分。

  2、(2分)不能互换。因为第③段中所举的例子不全是唐诗。

  3、(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评分说明:错1字扣1分,最多扣2分。

  4、(2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评分说明:错1字扣1分,最多扣2分。

  5、(2分)应该放在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6、(4分)评分说明:写出符合科学规律的成语并作基本意义及引申意义的介绍可得4分;写出符合科学规律的成语但介绍不够清楚或不全可得3分;写出一般成语并作基本意义及引申意义介绍的可得2分;只写成语不介绍的可得1分。答案示例:“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幻缥渺的事物;“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另外还有:“炉火纯青”、“趁热打铁”、“一叶知秋”……

  写 作(60分)

  评分总则:

  一、三人独立阅卷。评卷人将各自评定的分数填入评分表,然后由专人取三人评分的平均分记入得分栏。小数点后分数实行四舍五入。三人评分中任意两个评分相差超过10分者,该卷交由专家组重评。

  二、评分应注重作文的语言和内容,淡化文体要求,不求全责备。

  三、对表达有创意的作文实行奖励评分。凡立意新颖、构思别致、语言表达有品位的作文可在拟评分的基础上奖励2分。奖励后得分以该题总分为最高限。

  四、要敢于给高分,要严格控制低分层。

  五、凡发现明显抄袭并经查实者按不及格以下档次处理。

  评分细则:

  作文1 (40分)

  一类文:37分-40分  材料精当、语言通畅、结构严谨、感触独到。

  A、 以对发现美有重要作用的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人为核心素材。

  B、 语言通畅而生动,表情达意准确而有感染力。

  C、 文章表现发现美的过程完整,表达自然,详略得当。

  D、 对美的感受具体,感悟独特,并有积极意义。

  二类文:32分-36分  材料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合理、感触清晰。

  A、 以对发现美有相关作用的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人为素材。

  B、 语言通顺且较生动,表情达意较准确且有一定感染力。

  C、 文章表现发现美的过程自然,内容能表现文章主题。

  D、 对美的感受较为具体,感悟较为独特,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类文:26分-31分  材料贫乏、语言通顺、结构一般、有所感触。

  A、 选材过于宽泛,素材不能准确表现主题。

  B、 语言通顺,能够表达写作的基本意思。

  C、 能将文章素材内容较完整地表达出来,且有一定的中心。

  D、 对美有一定的感受与感悟,也有一定的意义。

  四类文:20分-25分  材料空洞、语病较多、结构散乱、感触模糊。

  A、 选材空洞,素材不能表现主题要求或泛泛而谈没有内容。

  B、 语病较多,影响表情达意。

  C、 文章结构散乱,中心表达不清。

  D、 对美的发现虽有感触,但内容模糊。

  注:1、内容特别差、错别字过多而影响表达的作文可评19分以下。

  2、未命作文题的作文在拟评分基础上减去2分。

  作文2 (20分)

  一类文:17-20分  题旨鲜明、内容充实、语言优美。

  A、 紧扣主题,构思合理。

  B、 内容符合材料要求,想象丰富,合情合理,充满诗情画意。

  C、 语言流畅而生动,表情达意准确而富有感染力。

  二类文:14-16分  扣题紧密、内容集中、语言顺畅。

  A、 主题内容能扣题目要求,构思清楚。

  B、 内容符合材料要求,想象合情合理。

  C、 语言通畅且较生动,表情达意较准确。

  三类文:13分以下  扣题不紧、内容牵强、语言较差。

  A、 主题内容扣题不紧。

  B、 内容虽符合材料要求,但想象有些牵强。

  C、 语言表达较差,不能表情达意。

  注:1、如学生作文为诗歌,评分应坚持上述标准,以鼓励为主,不应过分强调诗歌形式要求。

  2、内容特别差、错别字过多而影响表达的作文可评10分以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qqQQ
qzoneQQ空间
weibo微博
《宜昌中考语文试卷(200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怎么提分 关于中考语文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怎么提分

中考语文题型分值分布

中考语文题型

中考语文阅读满分攻略

中考语文阅读攻略

中考语文复习冲刺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冲刺技巧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月亮说故事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输入验证码确认 即可复制

4、已关注用户回复“复制”即可获取验证码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 3、如何联系客服?
    如已按照上面所说方法进行操作,还是无法复制文章,请及时联系客服解决。客服微信:ADlx86
    添加时请备注“文档下载”,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周六9:00-12:30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课改实验区使用)

  (考试形式:开卷 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 卷面分数:120分 考试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书 写(3分)

  请将上面这则纪伯伦的名言抄写在格子里。

  阅 读(57分)

  一、下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本题共7小题,计14分)

  【材料1】

  书湖阴先生壁①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材料2】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a)林间自在啼。

  【材料4】

  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 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披衣而起……见 (1) 扬翚振彩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 (2) 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

  【注释】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②排闼(tà):意思是推门(而入)。

  ③扬翚(huì)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1. 材料1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2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2分)

  2.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2分)

  3. 将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2个逗号把它断开。(2分)

  4. 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白。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2个分别填入材料4的⑴、⑵处,使文句通畅。(2分)

  5. 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2和材料4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2分)

  6. 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在材料2中选择恰当诗句对材料4进行概括。(2分)

  7. 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2分)

  二、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14分)

  【材料1】

  南方风俗,新媳妇过门第三天,公婆要检验其烹调手段,并推及家教。某书香门第同时娶两房媳妇。大媳妇起早洗手下厨,果然整治一桌佳肴,公婆齐口夸奖。大媳妇谦虚道:“有葱有姜,煮粪也香。”众人 A 。小媳妇接着也办一桌美食,啧啧声遍起,那小媳妇儿福了一福,谦逊着:“并非媳妇巧,乃是多佐料。”胜负不辩而明。

  ——舒 婷《民食天地》

  【材料2】

  希望你活得潇洒 / 不要走不出从前的篱笆 / 把目光朝向未来 / 不要总牵挂昨日的黄花 /失去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 是你把它想成了最美的图画 / 前面的路上还有许多风景 / 不要耽搁快迈出生活的步伐 / 把目光朝向未来 / 不要耽搁 快迈出生活的步伐

  ——汪国真《希望你活得潇洒》

  【材料3】

  岳不群吸一口气,长剑中宫直进,剑尖不住颤动,剑到中途,忽然转而向上,乃是华山剑法的一招“青山隐隐”,端的是若有若无,变幻无方。左冷禅一剑自上而下的直劈下去,真有石破天惊的气势。旁观群豪中不少人都“咦”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招“独劈华山”,甚是寻常,……招式虽平平无奇,但呼的一声响,从空中疾劈而下,确有开山裂石的声势,将嵩山剑法之所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见左岳二人各使本派剑法,斗在一起。嵩山剑气象森严,便似千军万马奔驰而来,长枪大戟,黄沙千里;华山剑轻灵机巧,恰如春日双燕飞舞柳间,高低左右,回转如意。

  ——金 庸《笑傲江湖》

  【材料4】

  我的业余爱好很多,当首推书法。……我积存了一书橱字帖。大都是影印本,也颇有十几种难得的原拓本。敝舍在二十层楼高处,悬隔市尘。或窗明几净,闲云在天,或春阴秋雨,凉风入座,倚着盛开的盆花,品着淡雅的茶香,摊开几本字帖,漫不经心地看,忽如登名山,层峦耸翠;忽如步小苑,竹石多姿;忽如上青天,驾风骖龙;忽如泛沧海,乘风破浪。古帝的入梦,诗客的游仙,不过如此。

  ——刘 征 《我的爱好》

  1. 材料1是一则有趣的故事。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在横线A处填入一个词语或短句,来形容此时众人的表情。然后再将大媳妇的话作少许改动,使之表达得体。(3分)

  2. 诗歌的美情美意,需要用心体味、整体把握。请认真阅读材料2,说说你对诗中“活得潇洒”具体含义的理解。(2分)

  3. 金庸小说不仅有感人的侠客形象和武林故事,更有细腻生动的描写,给人美的享受。请品读材料3,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谈谈其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点。(3分)

  4. 查字典,为材料4中加点的“拓”字正确注音。(1分)

  5. 阅读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语句。作者在欣赏书法字帖时,产生了奇特的美的感受。请你模仿“忽如……”的句式,也写四句话,表现你在听音乐(或读诗歌,或看表演……)时的美的感受。(3分)

  6. 这四段材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美。校刊编辑要把这四段材料一齐收录在某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命一个恰当的名称。(2分)

  三、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积累资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概括、批注、联想,还可以作评价、写心得。请认真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相关的读书笔记。(本题共6小题,计14分)

  只慢八分钟

  □龙应台

  离终站还早,电车里的人突然纷纷起身,陆陆续续全走空了。我一边下车,一边问身旁的人发生了什么事。

  瑞士是个难得“发生什么事”的地方。该送信的时候,邮差就到了门口。秒针走到了某一点,该进站的火车就进站了。任何时候往街头一站,看见的是电车平静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红灯转绿,汽车耐心地等待行人过街。还有,河里的白天鹅排列整齐地游过桥孔。

  看街景的人会觉得无聊:街上没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会有看热闹的人群。街上也难得听到尖锐刺耳的紧急刹车声,更不会有愤怒的驾驶者推门而出,挥着拳头破口大骂。偶尔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车里冷静地等着,不会有人按喇叭。若有人按了喇叭,那大概是法国人,要不然是意大利人,反正不会是瑞士人。

  有个修饰整齐的主妇对我说:“前面出车祸了,汽车撞上电车,铁道不通了。”我开始焦急起来:等警车与吊车抵达现场,拖开肇事车辆,铁路局重新调度通车,恐怕天就要黑了!我想起纽约的经验:车厢塞得满满的,陌生人带着汗味的肉体紧紧压迫,令人想别过头去大吸一口新鲜空气。等上一个小时,还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铁路局也不觉得有解释的必要,更别提道歉了。

  这一回,要等多久呢?五分钟已经过了吧,正想看看手表,却瞥见一辆蓝色的公车从转角处缓缓开来,优雅的停在我们面前;是一辆空车,车门打开,制服笔挺的驾驶员阔步下来,向大家道歉,然后念出这辆临时车将停的站名,“下一班临时调度车将在五分钟后抵达。”乘客安静地顺序上车,安静地坐下,公车平稳地向前滑去。

  从下车到上车,不过八分钟时间,车子经过车祸现场时,吊车正把肇事车前轮悬起,电车司机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拭玻璃车窗。周围,没有看热闹的人。

  只迟到了八分钟!我应该满心感谢,但是我却觉得震惊,震惊中还有一点不寒而栗——把“效率”发挥到如此极致的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效率,其实只是瑞士人事事讲究“完善”的结果之一罢了。瑞士生活的悠闲就像浮游波上的野鸭,写意自在,唯一的痕迹就是水上的一缕涟漪。细看才会发觉水里的鸭脚划动得很费力,尤其当逆水的时候。在瑞士人闲适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一点都不闲适的机器在费力的运转着,其中每一个螺丝都上得很紧。

  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事情,固执细心到连半截螺丝钉上的纹路都不会放过,然后才可能有悠闲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的人民管理交通、组织金融、计划教育、督导政治,然后才可能产生这么安静的社会。

  ……走到家门口,看见自己的脚踏车斜靠着墙,那根支柱已经坏了三个月了,脚踏车必须倚墙而立。阳台上的天竺葵死了一棵。抬头一看,所有的阳台都缀满了怒放的、鲜红的花,我的阳台是唯一夹着一株死了的天竺葵的。拿钥匙启门时,在红色的门板上赫然发现一个小小的手掌印,巧克力糖的颜色——我们家,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国民。

  我想,我是做不了瑞士人的:尺寸不合。

  四、阅读下边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本题共6小题,计15分)

  诗中有科学(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 A ”(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 B ”,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⑴、⑵、⑶、⑷处。(3分)

  2.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3. 请在第⑤段横线A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一个名句。(2分)

  4. 请在第⑧段横线B处填入李白诗中的一个名句。(2分)

  5.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6.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4分)

  写 作(60分)

  作文1(40分)

  也许你常常感叹自己缺少美:或长相不俊美,或身材不健美,或衣着不华美,或举止不够时尚美,或言谈缺乏流畅美,或歌声没有旋律美……,然而,某一个事物、某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给了你触动,让你睁开了发现的眼睛,你发现:原来自己也是美的。

  拿起笔,写出你发现自己美的经历,让我们分享你的欣喜和快乐。

  要求:可叙可议,可夹叙夹议;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在550个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作文2(20分)

  请再次品读“阅读”部分第一大题中提供的四段材料。设想有这样一座小屋:它具有四段材料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环境美。请你根据材料表现的意境进行合理构思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对你设想的小屋及其四周景物进行描写,写出诗情画意,写出那山、那水、那木秀、那花香、那屋净、那鸟鸣……。

  题目:我梦中的小屋。

  要求:字数在350个左右;如果写诗,不少于20行。注意,不要翻译原文。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课改区)评分说明

  —— 给阅卷老师的话 ——

  满怀热情  尊重学生

  科学严谨  公平公正

  书 写(3分)

  此题根据抄写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写楷体、行楷字均可。

  一等 3分  书写正确、端正,符合规范,卷面整洁,基本功好。

  二等 2分  书写正确,较符合规范,卷面清洁,基本功较好。

  三等 1分  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基本功较差。

  注:如果漏做抄写题,可根据全卷书写水平综合评分。最多给2分。

  阅 读(57分)

  一、(14分)答:

  1、(2分)评分说明:能用2个字概括出后两句是写自然环境美的意思即可。答案示例:“景美”或“景秀”、“境美”等,答案不必强求与“人勤”二字对仗。

  2、(2分)评分说明:不考虑平仄因素,基本能对上即可;第1个字为动词即得1分;所填内容基本符合对联意境即得全分。答案示例:“吐幽香”、“着新装”等。

  3、(2分)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评分说明:对一处得1分。

  4、(2分)(1)其;(2)之。评分说明:对一个得1分。

  5、(2分)及(a):比得上;及(b):等到。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6、(2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评分说明:只写出后一句得1分。

  7、(2分)评分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考查的核心能力点:记诵积累。答案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二、(14分)答:

  1、(2分)评分说明:能写出众人当时惊愕之态的词语或短句即可。答案示例:“愕然”、“面面相觑”、“你望我我望你”等。

  (1分)评分说明:能纠正原句用词不雅毛病的句子即可。答案示例:有葱有姜,煮啥都香。

  2、(2分)诗中“活得潇洒”指的是不沉迷于过去,永远向着未来前行的生活态度。评分说明: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是整体感知,提炼主旨。答案符合诗中“把目光朝向未来”这个关键句的意思即可。

  3、(3分)评分说明:答案能针对具体语句,从比喻、对比、侧面描写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即可。任选一个角度,摘录原文,并作语言与内容的分析可得3分;摘录原文后只作一般评析可得2分;只摘录原文不评析或只笼统地进行全文评析可得1分。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领悟程度。答案示例:“旁观群豪中不少人都‘咦’的一声,叫了出来”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左冷禅剑招的惊人气势。

  4、(1分)拓:tà

  5、(3分)评分说明:答案要符合原文“忽如”的句式,写四句,并能表现内心的审美感受即可,不强求字数与原文一致。符合原文句式要求,并能准确表现内心审美感受可得3分;符合原文句式要求,但表现内心审美感受不够流畅,或表现了内心审美感受,但部分句式不符合原文要求可得2分;没有按原文句式写,仅仅表达出内心审美的感受可得1分。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揣摩语句特点并仿写。答案示例:听那琴箫合鸣,旋律委婉,忽如珠玉跳跃,清脆明亮;忽如鸣泉飞溅,细腻流畅;忽如林间鸟语,彼鸣我和;忽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

  6、(2分)评分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能突出美的主题,语言简明即可。答案示例:“美的踪迹”、“美的篇章”等等。

  三、(14分)答:

  1、(2分) 评分说明:能摘录1句即可。答案示例:①任何时候往街头一站,看见的是电车平静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红灯转绿,汽车耐心地等待行人过街。还有,河里的白天鹅排列整齐地游过桥孔。②街上没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会有看热闹的人群。③偶尔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车里冷静地等着,不会有人按喇叭。④乘客安静地顺序上车,安静地坐下,公车平稳地向前滑去。

  2、(2分)评分说明:能摘录1句即可。答案示例:①在瑞士人闲适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一点都不闲适的机器在费力的运转着,其中每一个螺丝都上得很紧。②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事情,固执细心到连半截螺丝钉上的纹路都不会放过,然后才可能有悠闲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的人民管理交通、组织金融、计划教育、督导政治,然后才可能产生这么安静的社会。

  3、(2分)意思是说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瑞士人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等生活习惯不相符合。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4、(2分)忠于职守、高效工作。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5、(2分)惊叹、敬佩等。评分说明:意近即可,不少于2个词。

  6、(4分)评分说明:无“标准答案”。感受与文章主题联系紧密,语言表达流畅、有表现力,得4分;感受与文章主题联系紧密,语言表达流畅,得3分;感受与文章主题联系不明显,但语言表达流畅,或感受与文章主题联系虽然紧密,但语言表达不流畅,得2分;感受与文章联系不明显,且语言表达不流畅,得1分;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在综合理解基础上表达独特感受和体验。

  四、(15分)答:

  1、(3分)远景、全景、中景、特写。评分说明:对1个给1分,对3个给全分。

  2、(2分)不能互换。因为第③段中所举的例子不全是唐诗。

  3、(2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评分说明:错1字扣1分,最多扣2分。

  4、(2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评分说明:错1字扣1分,最多扣2分。

  5、(2分)应该放在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

  6、(4分)评分说明:写出符合科学规律的成语并作基本意义及引申意义的介绍可得4分;写出符合科学规律的成语但介绍不够清楚或不全可得3分;写出一般成语并作基本意义及引申意义介绍的可得2分;只写成语不介绍的可得1分。答案示例:“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幻缥渺的事物;“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另外还有:“炉火纯青”、“趁热打铁”、“一叶知秋”……

  写 作(60分)

  评分总则:

  一、三人独立阅卷。评卷人将各自评定的分数填入评分表,然后由专人取三人评分的平均分记入得分栏。小数点后分数实行四舍五入。三人评分中任意两个评分相差超过10分者,该卷交由专家组重评。

  二、评分应注重作文的语言和内容,淡化文体要求,不求全责备。

  三、对表达有创意的作文实行奖励评分。凡立意新颖、构思别致、语言表达有品位的作文可在拟评分的基础上奖励2分。奖励后得分以该题总分为最高限。

  四、要敢于给高分,要严格控制低分层。

  五、凡发现明显抄袭并经查实者按不及格以下档次处理。

  评分细则:

  作文1 (40分)

  一类文:37分-40分  材料精当、语言通畅、结构严谨、感触独到。

  A、 以对发现美有重要作用的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人为核心素材。

  B、 语言通畅而生动,表情达意准确而有感染力。

  C、 文章表现发现美的过程完整,表达自然,详略得当。

  D、 对美的感受具体,感悟独特,并有积极意义。

  二类文:32分-36分  材料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合理、感触清晰。

  A、 以对发现美有相关作用的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人为素材。

  B、 语言通顺且较生动,表情达意较准确且有一定感染力。

  C、 文章表现发现美的过程自然,内容能表现文章主题。

  D、 对美的感受较为具体,感悟较为独特,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类文:26分-31分  材料贫乏、语言通顺、结构一般、有所感触。

  A、 选材过于宽泛,素材不能准确表现主题。

  B、 语言通顺,能够表达写作的基本意思。

  C、 能将文章素材内容较完整地表达出来,且有一定的中心。

  D、 对美有一定的感受与感悟,也有一定的意义。

  四类文:20分-25分  材料空洞、语病较多、结构散乱、感触模糊。

  A、 选材空洞,素材不能表现主题要求或泛泛而谈没有内容。

  B、 语病较多,影响表情达意。

  C、 文章结构散乱,中心表达不清。

  D、 对美的发现虽有感触,但内容模糊。

  注:1、内容特别差、错别字过多而影响表达的作文可评19分以下。

  2、未命作文题的作文在拟评分基础上减去2分。

  作文2 (20分)

  一类文:17-20分  题旨鲜明、内容充实、语言优美。

  A、 紧扣主题,构思合理。

  B、 内容符合材料要求,想象丰富,合情合理,充满诗情画意。

  C、 语言流畅而生动,表情达意准确而富有感染力。

  二类文:14-16分  扣题紧密、内容集中、语言顺畅。

  A、 主题内容能扣题目要求,构思清楚。

  B、 内容符合材料要求,想象合情合理。

  C、 语言通畅且较生动,表情达意较准确。

  三类文:13分以下  扣题不紧、内容牵强、语言较差。

  A、 主题内容扣题不紧。

  B、 内容虽符合材料要求,但想象有些牵强。

  C、 语言表达较差,不能表情达意。

  注:1、如学生作文为诗歌,评分应坚持上述标准,以鼓励为主,不应过分强调诗歌形式要求。

  2、内容特别差、错别字过多而影响表达的作文可评10分以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一键复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