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选择藤校的学生是非常多的,也是无数留学喜欢申请的,很多学生对于美国藤校是比较向往的,那么今天出国留学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美国藤校留学申请,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欢迎点击出国留学网。
美国藤校留学申请:一出校门,藤校生平均到手$86,025!如何成功爬藤?
美国八大藤校
说起美国八大藤校(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应该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标杆。
历年来,八大藤校的录取率均是“个位数”,每年爬藤成功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即使如此,藤校依然是留美学生向往的顶尖学术殿堂。
要问为什么?
一个比较世俗的回答是:头顶“藤校光环”的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前景还是钱景大概率都不用愁了!
PayScale对1500余所美国大学调研得来的数据显示,藤校毕业生的平均收入远高于其它四年制大学的毕业生。
2022年,藤校毕业生的早期职业(3年工作经验)薪酬中位数为86,025美元,其它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中位数为58,643美元。
这种薪酬差距在中期职业生涯(20年工作经验)更加悬殊,藤校毕业生的中期职业薪酬中位数高达161,888美元,其它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中位数为101,777美元。
结合Payscale数据,整理出八大藤校毕业生的具体收入表现:
其中,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生的早期职业平均薪酬最高,达到89,400美元;布朗大学毕业生早期职业平均薪酬虽然在藤校中垫底,但82,400美元的薪酬依旧十分可观。
此外,相信有准留学家庭还注意到上表中的另一关键词“Average Cost After Aid(援助后的平均成本)”。
众所周知,虽然藤校的就读成本高昂,但给予学生的经济援助比较丰厚。数据显示,在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的经济援助后,藤校学生的平均就读成本为23,234美元,而排名靠前的“非藤校”学生的平均就读成本超过32,00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全美仅有7所院校面向美高生和国际生均开放Need-Blind招生政策(即不看申请人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也不在乎是否申请助学金,一旦发放录取还将100%按需满足学生的经济需求),其中藤校独占4席。
*目前,唯7所面向美高生和国际生均开放Need-Blind招生政策的大学有: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达特茅斯学院、阿默斯特学院、鲍登学院。
鉴于此,家境普通的学生也能享受高质量教育,甚至拥有成为人生赢家的机会。藤校的性价比,爆棚!
事实上,入读藤校带给同学们的好处并不仅仅局限在“金钱”方面,还体现在
藤校资金充沛,教学设施、科研资源一流!
八大藤校在教育界拥有极佳的声誉,享受国家和社会更多资源的倾斜,其中教育资金十分充沛。
数据显示,截至2021财年,哈佛大学累计获得捐赠532亿美元;耶鲁大学累计获得捐赠423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累计获得捐赠370亿美元;宾夕法尼亚大学累计获得捐赠205亿美元。
拥有充足的捐赠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校方对教学硬件设施、科研教育、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相对更多。
除此之外,部分藤校还担负着管理运行国家级研究机构,比如:哈佛大学负责管理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麻省总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这也意味着藤校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超高含金量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实践。
藤校师资资源顶尖,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我!
优秀的教授资源是优质教育的基石。
每年,Niche网站会考量学生对教授的评价、教授薪酬指数、师生比例、全职教师获奖情况、教师种族多样性指数、国际科学院成员比例、全职教学教师百分比等因素,发布【教授最赞的美国大学排名】。
八大藤校的教授师资水平在美国大学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耶鲁大学Top 1;
哥伦比亚大学Top 2;
布朗大学Top 3;
达特茅斯学院Top 6;
普林斯顿大学Top 7;
哈佛大学Top 10;
宾夕法尼亚大学Top 14;
康奈尔大学Top 18。
在大学里,一位好教授,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更能够通过其个人魅力和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毋庸置疑,这也是很多家长绞尽脑汁想送孩子进藤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成为精英!
藤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致力于培养未来的领袖,世界的奉献者和变革者。比如哈佛大学官网明确指出:“哈佛大学的使命是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以及公民的领导者。我们通过致力于博雅教育的变革力量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藤校生往往具有更强的领导力,更广阔的社会视野和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使命感。
但不得不提的是,很多美国大学的学生都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藤校生更不能免俗。
根据The Daily Beast网站最新发布的【50所压力最大的美国大学】榜单,八大藤校学生的学习压力指数均位列全美前20名。
由此看来,在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精英之前,藤校生付出的努力也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藤校给予学生最优质的人脉圈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入读藤校,等同于获得更高人际圈层的入场券。先看下藤校出色的校友网络:
普林斯顿大学:全球范围内有97,000名活跃校友,培养出众多政要商贾、学者名人;
哥伦比亚大学:被誉为培养政治、经济领袖人物的摇篮,财富500强老总数不胜数;
宾夕法尼亚大学:2022年,宾大培养的亿万富豪校友数量位居全美第一;
强大的校友网络为学生精进学业、求职或创业提供支持,每名藤校生将终身受益!
但值得大家警醒的是,藤校的的确确会带给我们诸多“便利条件”:优秀的师资团队、良好的学术氛围、优质的教育资源、便利的就业条件等。但资源再好,不懂得利用,就如同“用尽力气吹网兜”——白搭!
而且正是藤校带给我们的好处众多,如今想拿Offer愈发困难。
2021-2022申请季,哈佛大学录取率仅3.19%,耶鲁大学录取率4.47%,布朗大学录取率5.03%......就连发Offer相对慷慨的康奈尔,录取率已经跌至6.91%。
如何顺利爬藤
由于疫情原因,TOP30的大部分院校都取消了SAT/ACT成绩的硬性提交要求,导致申请门槛变低,申请人数也随之暴涨。另一方面,随着SAT等标化成绩的硬性要求的放宽,各大高校开始在学生的软实力要求上做文章,尤其是名校,然而亚裔学生的强项一直是标化成绩,而受疫情的影响,背景提升的活动变得十分有限,申请者的竞争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申请主要有4方面:学术成绩、活动、文书、高中背景。
学术成绩是申请的门槛,来保证招生官在甄别学生时的效率和质量。无论时GPA还是标化成绩,都包含着这样的特点:
客观性较强:比如SAT/ACT考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应出你地学术能力
辨别性较强:标化考试成绩都是以数字方式呈现,第一轮筛选时非常好甄别。
如果学术成绩不达标,虽然不会立马被拒,但如果招生官后面看到更多更好的学生,那么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就会被淘汰掉。
GPA保持中上就可以,不一定要追求满分,因为这未必会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与其每周花25个小时以上维持满分GPA,不如每天抽出1小时花在课外活动、体育运动上。一味追求GPA高分,是收益边际比较低的。
一般来说,如果要去一所前30的美本,SAT需要1480以上;前20的美本,SAT需要1530以上。在冲刺SAT分数方面,申请者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申请的学校是不是分控学校?
比如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大学、范德堡大学尤其喜欢高分的学生,像国内普高一些SAT接近满分的学生(1570/1600),平时没有什么课外活动,大多去了这两所学校;文书再写得好一点,并参加了一些课外活动,就去了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如果申请的学校不是分控学校,那保持在基础线以上就可以了。
2.规划好自己的备考时间。
利用大段的线下时间(15天以上)去上冲刺班比较合适,因为对于单词的熟悉程度需要大约20天左右。
标化成绩最高的时间点是一般是你刚从冲刺班出来的那一刻,之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因此,对于美高学生来说,10升11年级的暑假安排标化备考比较合适,因为暑假之后回到美国就可以马上报考8月下旬的SAT考试;如果分数不够理想,可以再报考10月上旬的考试。等到12月拿到理想的成绩(1480左右),就可以报考11年级暑假的顶尖大学夏校(比如耶鲁、宾大的夏校)。这样能够协调好夏校和标化考试的时间。
学术成绩确定了申请美本的坐标原点,如果你不确定坐标原点,那么你就不知道应该在课外活动、学校research和文书上花多少时间,将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即使你花高价聘请了最好的顾问,也无法很好解决你的问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请务必在11年级寒假之前获得一个较好的SAT和GPA成绩。
有些家长问:我孩子美高上的是IB课程,那我还需要参加AP考试吗?答案是:完全不需要。可以理解为湖北考生和湖南考生考清华,你只要是一个省的状元就可以了。
申请美国大学首先是在和自己学校同性别的孩子竞争。举个例子,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和其他一些学校的学生都没有太多可比性。因为评分标准都不同,在评分标准严格的学校得B,可能比要求低的学校满分还有用。
很多家长说我孩子在学校排名第一,为什么早申请却没有成功。道理很简单,仅美国而言就有太多的高中,把所有排名第一的孩子放在一起,美国前十的大学的招生名额加起来都不够。退一步看,孩子在高中的成绩排名第一和第十可能没有本质差别。过度追求排名,反而有可能让学校担心孩子在高手如云的大学能不能坚持下去。
3.课外活动与奖项规划
课外活动的本质是学生个人才能在不同平台上的展现,这些久负盛名的平台像标化考试一样,授予你一个背书。比如竞赛中获得的奖项、社会活动中的荣誉表彰等等。
美高本身如果活动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去主动接触了解,决定是否参加。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参加竞赛,比如沃顿举办一系列比赛,初赛都是在网上。寒暑假回国时,可以参加国内一些很好的活动,比如北大的模联、中国奥赛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