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2500字

2023-02-22 16:00:4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有请阅读出国留学网的编辑为你编辑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本网页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一个好老师就要负责任地上每一节课,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就能够让教学计划步骤推行。教案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活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的生动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

  滑翔(×iáng) 顾忌(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二、导人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机……

  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互相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提问: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二)提问: 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明确: 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 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五、品味语言

  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明确: 第一句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第二句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第三句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六、小结

  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呜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理解,美点寻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并插问: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

  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5、代表发言。(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2、学法点拨(课件):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4、美点寻踪小组赛(一)

  (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几个句子品读,特别是说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明。还防“也”字分析)

  四、学法实践

  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找其中的美点。

  1、速读《金黄的大斗笠》。

  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理解。

  3、美点寻踪小组赛(二)

  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什么美?

  品析几个句子: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拟人)

  斗笠像个大蘑菇。

  4、小结,评价。

  五、师生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堂延伸

  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3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导入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约________分钟)

  二、完成课后习题一(约________分钟)

  三、分析人物思想感情,探讨这篇文章的感人效果是怎样产生的(约________分钟)

  四、课堂练习(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体会老妇人的感情:

  看炮火连天 想老妇人不顾生死

  看年老体弱 想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看保护遗体 想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看烛光闪烁 想老妇人奉献的感情

  练习设计

  阅读文章“她穿过方场,到了……她在旁边坐了下来。”完成下列题目:

  1.从文中摘出关于“她”的动作描写的词语,分析它们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描写外貌的一句是什么?

  3.“她在旁边坐了下来。”揣摩此时老妇人的心理。

  辅导练习提示: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只是给予指点。(3)可以让学生口述,不必用文字表达。

  教法探讨

  1.这篇文章非常感人,读之让人心灵为之震颤,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采用何种手法来得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2.本文有许多意味深长的语句,意蕴十分丰富,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在具体方法上可灵活处理,可先让学生提问,教师与学生逐一探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29页~32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一、展示图片,介绍背景资料及作者,导入课文(约______分钟)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相关知识(约________分钟)

  三、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从中分析作者的感情和品质(约____分钟)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1.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练习设计

  1.结合句意,写出下边句中加粗词语的同义词。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辅导练习提示:在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前,先向学生讲解反语的作用,提醒学生在回答这道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不要仅从词的表面意思来作答。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只有更好,不应作硬性规定。

  教法探讨

  1.中国是被掠夺的对象,中国人控诉侵略者是理所当然,然而作者雨果作为侵略国的一员,却能如此仗义执言,可见其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这些在教学中应引领学生重点体会。

  2.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雨果为何将焚烧圆明园作为抨击侵略者的切入点?要明白这一点,必须对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加以介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理解雨果。

  参考资料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使这个人类文明的奇迹毁于一旦。

  三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xx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法——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述重点段落,体会描写的好处。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

  ⑴给加点字注音,齐读。

  ⑵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含义。

  2、以小故事,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父亲与母亲不同的送别方式:一个用行动,一个用表情或语言。如父亲或许早早起床准备好行李,口理会说你走吧我就不送了,但在你走后父亲却会默默地站在某处目送,而母亲则会一边送一边流泪。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课文感情。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哪一次?

  ⑵以背影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⑶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课文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在车站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

  难忘背影——点题。(1段)

  家境: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2、3段)

  描写背影送别前: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4、5段)

  买桔子:周到入微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6段)

  再现背影——思念。(7段)

  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5、分段朗读,加深理解。思考: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讨论: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6、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望父买桔”一段。

  第二课时

  1、读4、5段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

  ⑴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

  ⑵尽管有事,终于决定自己亲自去送。

  ⑶给我选定座位。

  ⑷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⑸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父亲的慈爱真是感人肺腑

  2、齐声朗读第六段说一说:这一段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的描写?

  讨论:

  动作——“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表现出父亲行动艰难。

  肖像——“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是定格在作者脑海中的特定情况下的背影,这时的父亲虽然老境颓唐,心情忧郁,但他对儿子的真挚的爱丝毫不减。

  人物语言及心理——语言朴实无华却包含深情。心理描写,有父亲的也有我的。写了父亲的轻松,写了我的流泪。(加深对划线处的理解)

  3、朗读第7段分析层次及作用。

  4、总结:“背影”在结构上及表现中心上的作用。

  开篇电梯,结尾照应,四次写“背影”,组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感情逐层推进。开头总写对父亲的思念,中间由不理解父亲到被父爱深深感动,在情感推进到高潮时细致描写背影,结尾的背影描写是对父亲背影的升华,也是对中心的深化。

  5、练习:

  ⑴完成课后练习1;

  ⑵朗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⑶仿写: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了你?此事的经过怎样?你受到了怎样的感动?

  【后记】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第六段的描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2、成功的外貌描写、行动描写。

  3、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的辅助作用。通过以上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买桔”的全过程,体现了父亲深沉的爱,这是全文的“文眼”。让学生体会描写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在习作中运用具体的描写。

  本的难点部分是2~5段的记叙与“背影”的关系:渲染气氛,为集中描写背影作铺垫。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仍不辞辛劳,亲自送行,细心关照,体贴入微,使父亲崇高无私的爱这一主题更加丰富。渲染气氛,体现父亲的老境颓唐,同时体现儿子对父爱的理解。

分享

热门关注

社会实践大学生心得报告9篇

社会实践心得

设计师工作年终报告系列

设计师工作年终报告

清明宣传短句简短40句

清明宣传短句

疫情期间讣告怎么写(通用8篇)

讣告

小学生国庆节国旗下讲话稿700字集锦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3000字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参考]关于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教学反思模板

英语教学反思

小学阅读教学反思模板精选

小学教学反思

小学阅读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小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