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州市召开2012年中招工作会议,公布了今年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据了解,今年郑州市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有以下变化:
变化一:高中招生增加31个班
今年中招考试将于6月25日、6月26日进行,满分仍为665分。从今年起,全省英语听力考试采用光盘播放。
今年,全市初中毕业生77460人,比去年减少1203人。市区初中毕业生38076人,比去年增加3501人。今年,郑州市区高中招生下达计划444个班,比去年增加31个班。
变化二:3所学校由公办民助转为公办性质
今年,郑州中学、郑州106中学和郑州轻工业学院附属中学由公办民助性质转为公办性质。
据了解,3所学校的招生工作按公办机制运行。其中,郑州中学、郑州106中学改制后可继续招收非郑州市市区常住户口,在市区学校就读并注册学籍的初中毕业生。
变化三:接受分配生的普通高中增加1所
今年,接受分配生的学校为市区1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比去年增加1所。
这1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具体为: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一中、郑州二中、郑州四中、郑州回中、郑州七中、郑州九中、郑州十一中、郑州十二中、郑州十六中、郑州十九中、郑州四十七中、郑州101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中学。
变化四:择校生比例控制在20%以下
今年,河南省公办普通高中择校生比例也进行了调整。根据河南省教育厅要求,“择校生比例要控制在本校当年招收普通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含择校生人数)的20%以下”。
今年郑州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班额控制标准为50人,其中统招生42人,择校生8人;市级示范性及其以下高中班额控制标准为56人,其中统招生47人,择校生9人,择校生比例分别为19.05%和19.15%,均在省定的标准以下。
报名:郑州市区就读考生采取网上报名
今年,郑州市普通高中招生对象为郑州市市区初中学校在籍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以及具有郑州市市区常住户口(金水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惠济区、高新区、经开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户口),在郑州市区以外学校借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郑州市市区初中学校在籍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
具有郑州市市区常住户口,在郑州市区以外学校借读、返郑考试的学生,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
志愿:分三个批次四个志愿
今年,普通高中志愿设置共分三个批次、四个志愿。第一批次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志愿,设置两个学校志愿;第二批次、第三批次分别为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志愿和非省、市示范性高中学校志愿,各设置一个学校志愿。每一批次录取学校志愿后均设置择校志愿。
考生在学业考试之前填报志愿。考生可填报所有三批学校志愿,也可以选择填报其中的一批或两批学校志愿。
具有郑州市市区常住户口的考生,可以填报三批录取学校志愿,分别为第一批录取学校志愿、第二录取学校志愿和第三批录取学校志愿。
非郑州市市区常住户口,在市区学校就读并注册学籍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填报三批录取学校志愿,即第一批录取学校中的郑州中学、郑州106中学和各学校的宏志班(贫困特优班)、天明班、创新实验班,以及第二批、第三批录取学校志愿。
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必须在每一批志愿学校后的“是否同意择校”一栏内注明自己的意见(是或否),否则视为不同意。必须在“是否服从普通高中分配”一栏填写自己的意见。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择校志愿时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如被“择校”志愿学校录取,考生应按规定缴费报到,不得放弃该志愿,不得顺延至其后的其他志愿。
分配生:比例为1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统招计划的60%
今年接收分配生的学校为市区1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享受分配生政策的学校为市区所有初中学校。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的比例为15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计划(不含择校生)的60%。
具备分配生资格的学生为:具有郑州市区常住户口,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学籍,在学籍注册学校就读,初中阶段综合素质总评为合格等次以上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各初中学校要在报名前,将本校具有分配生资格的学生名单在校内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录取:按照统招生、分配生和择校生的顺序依次录取
郑州市普通高中录取实行分批划线、一次录取的办法。录取时根据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班额控制标准一次性确定每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达到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未被志愿学校录取的考生,由市中招办分配到招生缺额学校。一经分配,不再调录。
第一批录取学校录取时按照第一、第二志愿的顺序录取,如达到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分数,则不考虑第二志愿学校;如达不到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分数,则参加第二志愿学校的录取,录取时按照分数高低统一排序,择优录取。如达不到第一批录取学校录取分数,再依次参加第二、第三批志愿学校录取。
如果填报有第一批录取学校和第二批录取学校,未被第一批录取学校录取的考生,参加第二批录取学校录取时,分数线需提高10分。
第一批第一志愿录取学校的录取顺序依次为:统招生、分配生和择校生。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