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能让文章的立意深刻起来?
1、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要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更要去挖掘它的内在本质,同时还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2、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3、反弹琵琶,立意求深刻。
有些事,从正面写,立意平平,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写,会波澜顿起,深化主题。
例如:
【训练题目】以“今夜月儿圆”为题,写一篇文章。
【点拨出新】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作文题目,应该比较好写。但是,要想立意新颖深刻却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同学们往往这样立意的较多:月圆之夜,我、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三世同堂,赏月团圆,尽享天伦之乐,月圆人也圆。以上立意,符合题意,但未免流于平庸。“文章最忌随人后”,要写得新颖别致,就应该做到“个个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突破思维的定势,言人所未尝言。
此题我们可以换个角度,逆向思考:“月圆人不圆”的事和现象有哪些?月圆之夜,我的哥哥守卫边疆,不能与家人团聚,月圆人不圆;月圆之夜,我爸爸因在外地工作,不能与我们团圆;月圆之夜,妈妈替人值夜班,不能与我们团圆……这样从立意赞扬委屈小家、顾全大家、忘我工作的精神立意就有了较好的突破口。
二、几种加深主题的方法
第一:从反面构思的角度来写,能够加深文章的主题。从反面写,会波澜顿起,深化主题。
一篇题为《这个名字最贱》的满分作文,先极力描写亲戚朋友对一个满月婴儿的名字大为关心的情景:孩子的爸爸认为“名字越贱越好”,于是大姨取名为“野草”,舅舅取名为“狗儿”。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原来,躺在里屋病床上的爷爷(脏兮兮的,瘦巴巴的,热天还盖着被子)想喝水,由于身体虚弱,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对围过来的客人,老人挣扎着坐起来,口齿不清地吐出了几个字:“我看,就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作者反面着笔,对比鲜明地点出了大家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第二:结尾用议论或比喻的方法,由感性到理性进行深化和升华。
第三:前面引用诗歌,后面加题记的方法。
例如:加一些题记和后记等。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题记
后记:
朦胧的夜空,星星探出了头,是母亲的眼神依旧在远方为我等候。在这浩瀚的水面上,一叶生命的小舟在水中嬉戏,一个娇小的身躯依偎在慈祥的母亲的怀里。明月也耐不住天上的寂寞,悄悄地流入水中,倾听着幸福的喘息。
第四:欲扬先抑突出主题。
三、巧用小标题来勾连结构
例文赏析:
老师,您辛苦了
“铃铃——”
午自习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开始自习,因为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学习的氛围很紧张。楼道里很安静,很少有人走动,我打破了楼道的宁静,抱着一摞沉甸甸的练习册慢慢向办公室走。
轻轻地推开门,轻捷地侧身进屋。办公室里静悄悄的,临街的窗户打开着,呼啸而过的汽车把把嗡嗡的声音传进耳朵,挺大的一间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我的老师,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批改作业,而是伏在一沓作文本上,睡着了。
我走近老师,她的脸埋在撑起的双肩里,只能看到紧闭的眼睛。一绺长发耷拉在额前,呼吸轻微而均匀,老师的右手还紧紧捏着一只红色的圆珠笔。
老师睡得似乎挺香、挺实。
我突然注意到老师双臂下那本摊开的作文本是我的,上面密密麻麻的用红笔圈点着,这篇作文老师已经指导我修改三遍了。记得第一次交上去的时候,老师专门找我谈这篇作文如何修改,从结构的安排,到详略的取舍,再到描写点的确定,老师足足为我讲了一节课,最后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孩子,这是一篇选材很新的作文,修改的价值和空间都很大,努把力吧,它会是一篇精品。”
之后,第二次,第三次,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修改,再修改……我都有些过意不去了,可老师一直面带微笑,从无怨言。
老师,您辛苦了!
是啊,这段时间,老师真的太累了。这两周是期中考试复习时间,同学们学习都很努力,老师更是紧张——上课时,老师讲课的声音特别洪亮,语速也十分急促,好像她想赶在考前把她知道的知识一字不差地都塞在我们脑子里似的;下课了,还要回答同学们追问的问题;放学后,还要批阅我们成堆的作业:她一本一本地面批面改我们的作文,一张一张地批阅我们的练笔试卷……
我面前的老师像一个孩子,甜甜酣酣地睡着。我生怕打扰到她,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练习册放在桌子的一角。窗外汽车的轰鸣声不时地传过来,还有一阵阵微风拂过。老师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会着凉的。于是,我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慢慢地披在老师身上,又蹑手蹑脚地来到窗前,轻轻把它关上,此时的我多么希望老师能多睡一会儿。
我踮着脚尖,走出了办公室,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愉快。
回教室的路上,我想:老师,您休息吧,好好睡一觉,祝愿您做个轻松、快乐、美丽的梦。
【点评】
作者真是一个有心人。
生活中不经意的一个画面——老师伏案而睡,在一个十三岁男孩的笔下,却描摹的如此清新、温暖,被定格成一个美丽的瞬间。
“她的脸埋在撑起的双肩里,只能看到紧闭的眼睛。一绺长发耷拉在额前,呼吸轻微而均匀,老师的右手还紧紧捏着一只红色的圆珠笔。”短短的几句细节描摹,却托出了一个活脱脱的和蔼、平和、勤奋的老师形象,作者赵凯民还是一个幼稚的的孩童,却有如此老道的笔法,了不起!
文章的构思也很有匠心:开篇——“打开的窗、呼啸而过的汽车”是伏笔,结尾——“关上窗,披上外套”则是呼应;中间主体部分由摊开的作文本引发的回忆,老师三次为我修改作文则是插叙。这样安排不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大大丰满了“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力地突出文章“爱师、赞师”的主题。
无论如何,对于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来说,这都是一篇成功的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 | 中考零分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 | 中考作文题目 | 中考英语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