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光临编辑推荐您继续阅读因数和倍数教案。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航标。在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
引导: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你能根据这里的算式说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
你能找出6的因数吗?(板书因数)6的倍数呢?(板书倍数)
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吗?
说明: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到中间两个因数之间没有因数为止;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依次乘1、2、3……这样的方法找,注意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写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用省略号。
(2)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可以分成哪几类?
你能举出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的一些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类数的例子)
说明: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是2的倍数的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是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和质数、合数三类,只有两个因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6有哪些质因数?怎样把6分解质因数?(板书式子,并说明其中的质因数)
(3)提问: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最小公倍数。
结合交流内容,逐步板书成:
l
质数质因数
合数分解质因数
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互相依存)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奇数
(4)引导:请同学们现在观察我们整理的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桌互相说说知识是怎样发展的。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交流:哪位同学能看黑板上整理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逐步认识这些知识的,知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三、练习与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指名学生交流,说说每组里因数和倍数关系。
提问:3和7有没有因数和倍数关系?为什么没有?
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写出前四个数的所有因数,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你是怎样找它们的因数的?(检查板演题)
(2)口答后三个数的因数。
引导:能说出后面每个数的全部因数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3.分别说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581217
分别指名学生说出各数的倍数,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写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4.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交流:题里各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填数时怎样想的?
提问:哪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和3的倍数?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2)这里哪些数是偶数?奇数呢?
你是怎样判断偶数和奇数的?
5.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出两张卡片,按各题的要求分别组成两位数,把能组成的数记录下来。
交流:同时是5和3的倍数的数有哪些?(板书:30)如果是三位数呢?
(板书:180810)
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偶数是多少?(板书:80)最小的奇数呢?(板书:13)
6.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让学生把质数圈出来,在合数下面画线。
交流: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板书成两类)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分的?
说明:质数只有2个因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7.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
让学生选出质数和偶数。
交流、呈现结果。
提问:观察表里选出的质数和偶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请举出一个具体例子。
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指出:如果要说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要判断质数都是奇数的说法是错的,只要举出质数2是偶数这个例子。这里质数2是偶数就是一个反例。要判断合数都是偶数是错的,也只要举一个反例,比如合数9就是奇数。
8.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一个数本身既是它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
9.做“练习与应用”第7题。
(1)让学生填空,指名板演。交流并确认结果。
提问:这里填写的质数都叫积的什么数?为什么称它是积的质因数?
说明:这里把合数写成这种质数相乘的形式,叫什么?
(2)把30、42分别分解质因数。
学生完成,交流板书,检查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1.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网。
一位学者曾说过:“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社会,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5、3倍数的特征。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习题卡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
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什么?
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班内交流。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因数与倍数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板书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04,630,22,78这五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2)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5的倍数。
(3)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们是3的倍数。
(4)根据质数的特征:“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可以看出79,31,83这三个数是质数。
(5)根据合数的特征:“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可以看出除了79,31,83这三个质数,其他的数都是合数。
(6)根据奇数的特征:79,87,195,31,57,65,83这七个数是奇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3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我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学习重点:
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含义。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学前准备:
收集电影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检查独学部分第1、2题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一)2、5的倍数的特征
1.小组合作。
仔细回顾独学题2,再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验证规律。
讨论: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2、4、6、8?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5或0呢?
我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4.试试身手。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2)集体交流。我又发现了 :
(二)奇数和偶数
1.自主阅读教材。根据自学内容,我知道:
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把自然数分为 和 两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
2.组内交流,并讨论:0是不是2的倍数?为什么?
3.汇报总结。
4.我能说出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5.做一做(第17页)。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12-13>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 、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特别想听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们愿意唱给老师听吗?
生:(可以)生唱。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妈妈姓什么吗?
生:我妈妈姓马。
师:我们叫她马阿姨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能用马阿姨和陈果说一句话吗?
生:马阿姨是陈果的妈妈,陈果是马阿姨的儿子。
师:能不能单独的说马阿姨是妈妈,陈果是儿子?
生: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分开,必须说谁是谁的妈妈,谁是谁的儿子。
师:其实在数学中也有这样的两个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他们也是不能单独存在的,那就是——《因数和倍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板书因数和倍数。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想知道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生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生3: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
师:这些问题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你们自己去学习?
生:我们自己学习。
【评析:用学生最熟悉的歌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此从熟悉的母子或父子关系出发,让学生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体现了数学来源与生活。】
二、自学引导
1 、请同学们带着想知道的问题先自学教材12-13,然后完成学案一
2 、检测自学情况
(一)、填空
(1) 3×4=12
3是12的( ) 4也是12的( )
12是3的( ) 12也是4的( )
2×6=12
2和6是12的( ) 12是2和6的( )
1×12=12
1和12是12的( ) 12是1和12的( )
12的因数有:( )
(2) a×b=c (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a是c的( ) b是c的( )
c是a的( ) c是b的( )
(二)、判断
(1)、因为0.8×5=4 所以0.8是4的因数。( )
(2)、因为3×6=18 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
(3)、因为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生自学并完成学案一,师指导)
师:有谁愿意把你的学习作品展示大家。
生:展示学习作品。
师:看了张江楠的学习作品你想说点什么?(没有学生举手)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有问题请教你们了。
师: 在 a×b=c 中, 为什么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生: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只是整数(不包括零)
师:请同学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因为0.8×5=4 所以0.8是4的因数。( )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因为0.8是小数不是整数。
师:因为3×6=18 ,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因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师:因为24÷6=4所以24是6的倍数,4是24的因数。
生:对
师:请读 a×b=c (a、b、c均为非零自然数)
a是c的( 因数 ) b是c的( 因数 )
c是a的(倍数 ) c是b的( 倍数 )
生:齐读。
师:通过你们的自学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你们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吗?
生:会
师:我们试试行吗?
生:行
师:来个大的,还是小的。
生:来个大的。
师:30可以吗?
生:可以
师:学号是30的因数的请起立,(不完整)看来找一或几个不难,要找得既准确又完整,就需要方法了。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去探究。
生:有
师:那好,你们4人小组合作找出30的因数,并完成学案二。
【评析: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体现了学在前,老师指导在后,充分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这样通过自学——完成学案——适时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三 、合作学习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 、小组合作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有乘法和除法两种,用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再组内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
........
30的因数有:( )
( )÷( )=( )
( )÷( )=( )
( )÷( )=( )
( )÷( )=( )
........
30的因数有:( )
(1)你们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们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怎样才能做到既准确,又完整的?
(3)你们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2、小组汇报
生1:30的因数有(1 2 3 5 6 10 15 30)
师: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生1:1×30=30找到1 30
2×15=30找到2 15
3×1030找到3 10
5×6=30找到5 6
生2::30÷1=30找到1 30
30÷2=15找到2 15
30÷3=10找到3 10
30÷5=6找到5 6
........
生5:从1开始去乘一个数等于30的两个数就是30的因数。
生6:用30除以1到它本身能整除的就是30的因数。
生7:从1开始有序成对找到重复或接近为止
3 、引导学生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从1开始用乘法或除法有序成对的找,找到重复或接近为止。
【评析:找一个数的因数级发及发现归纳其特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出找一个因数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四、目标检测
1、 找36、28的因数
(采用师生对口令方法,强调重复写一个)
2、先找出下列各数的因数,再观察这几组数据你有什发现写在括号里。
8的因数有:( )
11的因数有:( )
15的因数有:( )
24的因数有:( )
你的发现是( )
3你的学号是( )
你学号的因数有( )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习作品并汇报
生1:我发现了每个数的因数都有1。
生2::我发现了每个数的因数都有他本身。
........
生6: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生7:我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因为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
生齐读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游戏:
师:学号是25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48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18的因数的同学请起立。
1号你为什么不坐下
生:因为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坐下了还要起立。
师:同学们想挑战老师吗(想)比老师叫起立的人多。
生1:30的因数
生2:学号有两个因数的请起立。
生3:学号有三个因数的请起立。
........
生7:学号有因数1请起立。
生8:学号因数最大是自己学号的请起立。
【评析:找一个数的因数,归纳发现找因数的方法并不是难事,而对“一个数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让学生做练习的同时发现规律,同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实现了巧练、活练,真正把数学运用于生活。】
五、总结反思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还有不懂的小组内讨论。
【总评析:本节课总的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引拨补、疑思用”师,即,教师:引——拨——补;学生:疑——思——用。学生通过自学,教师引导,产生疑问,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领悟,再加上教师的点拨,让全体学生进行反思、掌握学法、建构数学模型,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运用——拓展提高,经历了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虽已毕,但趣犹在”,留给我们回味的很多。】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30的因数有:1 2 3 5 6 10 15 30
有序 成对 准确 完整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学过的数
2、明确学习主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2和P13例1
(1)2脳6=1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不是零的自然数之间是因数(倍数)的关系?
(3)怎样找出18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表示出18的因数?
要求:1、独立学习
2、时间6分钟
3、全班交流
问题一:初建模型
在图式结合中构建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从中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有着互逆关系的一组概念。
问题二:深化模型
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内化因数、倍数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因数、倍数模型的本质意义。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问题三:应用模型
①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表示方法。
②找30、36的因数。
3、议一议
(1)今天学习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倍数与倍一样吗?
(2)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四、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2脳6=12
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3脳4=12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6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倍数和因数的认识”。本课虽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新教材重建了知识体系,依据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中积与乘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本课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认识倍数和因数;第二段,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前者是形成概念,后者是应用概念。要求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同时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其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流程:
流程1:导入新课
流程2:认识倍数和因数
流程3: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流程4:完成“试一试”,总结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流程5: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流程6:完成“试一试”,总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流程7: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流程8: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流程9:数学游戏
流程10:课堂总结
流程11:教学“你知道吗?”
第一段:导入新课
流程1:导入新课
师:(拿数学课本,手指“数学”)同学们,这是我们的数学书。“数学”包括了许多有关数的学问。你们身边有数吗?我想如果请同学们举例的话,说都说不完,因为我们身边的数实在太多了。数中有很多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第二段:认识倍数和因数
流程2: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12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片,前后四人一组摆一摆。
师:要求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几排呢?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出这样一些长方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可以拼成一行,或者是拼成一列,用乘法算式12×1=12表示;也可以拼成2行,每行6个;或者拼成2列,每列6个,用乘法算式6×2=12表示;还可以拼成3行,每行4个;或者拼成3列,每列4个,用乘法算式4×3=12表示。
师:同学们,由乘法算式4×3=12,我们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那根据另外两个乘法算式,同学们会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请同桌相互说一说 (学生活动)。
师:12×1=12,12是1的倍数,12也是12的倍数,12和1都是12的因数;6×2=12,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6和2都是12的因数。
师:同学们是这样说的吗?这里还有几个算式,同桌的两个人继续练习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11×4=44,44是11的倍数,44也是4的倍数,11和4都是44的因数;12×5=60,60是12的倍数,60也是5的倍数,12和5都是60的因数;9×8=72,72是9的倍数,72也是8的倍数,9和8都是72的因数。45是3的倍数,45也是15的倍数,3和15都是45的因数。你都说对了吗?
师:刚才我们都是根据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一起来看一看。诗有11个数,同学们还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学生活动)
师:(出示)如果有同学这样说: 8是倍数,4是因数,你们认为可以吗?为什么?(学生议论)
师:同学们,倍数、因数指的是两个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可以改成这样“8是4的倍数,4是8的因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老师还要补充说一点,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第三段:探索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流程3: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倍数,那一个数的倍数是多少,有多少个呢?这是我们接下来研究的问题。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
师: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怎样才能准确地写出3的倍数?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一定能想到,3的倍数就是3和除0以外的一个自然数相乘的积。例如3×1=(3),3×2=(6),3×3=(9),括号里的数都是3的倍数。这样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乘法就可以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了,它们是:3、6、9、12、15、18。能把3的倍数全部说完吗? 说不完,那应该怎样表示问题的答案呢? 因为3 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的时候要借助省略号来完整地表示出结果。
流程4:完成“试一试”,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分别写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注意要有顺序地思考,并且规范地表示出结果。(学生活动)
师:老师和同学们核对一下答案,如果出错了,一定要分析原因,再订正。(核对答案)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分别求出3、2、5的倍数,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例子,你们能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大胆地说出你们的想法。(学生活动)
师小结:仔细观察,同学们会发现: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流程5: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同学们愿意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吗?面对新问题,看看谁能挑战成功。
师: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什么样的数是36的因数。如果有两个数相乘的积是36,那么这两个数都是36的因数。例如,1×36=36,那么1和36都是36的因数。
师:怎样才能有条理地找出36的因数呢?能把36的因数全部写出来吗?请同学们试着在作业本上写一写。(学生活动)
师:从1开始,想哪两个数相乘得36,我们就可以成对地写出36的因数,一直找到两个乘数最接近为止。
师:刚才是利用乘法算式找因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师:在除法算式36÷1=36中,我们可以找到36的两个因数1、36。同学们能接着有顺序地往下写吗?小组里讨论后,完成课本71页上这道例题的填空。(学生活动)
师:看看老师的填法和你一样吗?
师:求一个数的因数,可以想乘法算式,也可以想除法算式,但都要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流程6:完成“试一试”,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或熟悉的方法分别写出15的因数和16的因数。(学生活动)
师:你的答案和屏幕上的一样吗?
师:我们又找到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分别求出了36、15、16的因数。(出示)观察这几个例子,关于因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师小结: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第四段:深化认识,巩固方法
流程7: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下面我们运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两个实际问题。首先请看课本72页上的想想做做第2题。
师:填表后再讨论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表中每栏的“应付元数”各是怎样算出来的?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还能说出哪些4的倍数?能把4的倍数全部说完吗?(学生活动)
师:表中“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4的倍数还有12、16、20等等,有无数个。
流程8: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请看想想做做第3题。先填表,再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表中每栏的“每排人数”各是怎样算出来的?“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什么数?在填表的过程中你还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活动)
师: 24÷3=8,÷4=6,÷6=4,÷8=3,÷12=2,÷24=1,表中“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在填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因数比较方便。
第五段:数学游戏
流程9:数学游戏
师:请同学们拿出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看一看,想一想,你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下面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卡片,挥一挥。(出示)我是5,我找我的倍数;(学生活动)我是18,我找我的因数;(学生活动)我是9,我找我的倍数;(学生活动)我是56,我找我的因数。(学生活动)
第六段:全课总结 拓展延伸
流程 10: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探索了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根据乘法算式,用这一个数分别乘1、乘2、乘3……可以有顺序地找到它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想乘法算式,把一个数写成两个数相乘的积,乘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也可以想除法算式,用一个数依次去除以1、2、3……,能得到整数商的,除数和商就是它的因数。写因数时根据算式有顺序的一对一对地写比较方便,不容易遗漏或重复。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流程11:教学“你知道吗?”
师:最后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和因数有关的数学小知识——完美数。
师:什么是完美数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因数中都有1和它本身,人们把小于它本身的因数叫做这个自然数的真因数。例如6的所有真因数是1、2、3, 1+2+3=6。像这样,一个数所有真因数的和正好等于这个数,数学家就把这个数叫做完美数。
师:在1—400的自然数中,还有一个完美数,它比20大,比30小,同学们有兴趣分小组找一找吗?(学生活动)
师:找到了吗?这个数是28,28的真因数有1、2、4、7、14,1+2+4+7+14=28。最早发现完美数的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之后人们就开始了对完美数的研究,又找出了496、8128、33550336、8589869056……这样一些数。 仔细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完美数还有一些有趣的性质,例如:(1)至今发现的完美数,末位数字都是6或者8,而且当末位数字是8时,它的前一位数字一定是2。另外完美数都可以写成连续的自然数的和: 例如 6=1+2+3;28=1+2+3+4+5+6+7 ……
师:数学家们至今才发现了29个完美数。关于完美数的研究还没有到此为止,新的探索等待着同学们一起去参与。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7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讨论:(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在探索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对辨析、理清除尽和整除的关系、整除的两种读法等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必须是以整除为前提,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课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明确探究目标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1.操作激活。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2.全班交流。
1×12=12 2×6=12 3×4=12
12×1=12 6×2=12 4×3=12
12÷1=12 12÷2=6 12÷3=4
12÷12=1 12÷6=2 12÷4=3
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汇报。
师:(指着第②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根据这些算式研究数学新本领。因数和倍数。
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3.举例内化:
你能写出一个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师:第(3)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因为没有说明18是谁的倍数,所以不对。
师:你认为怎样说才正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这么说:18是3和6的倍数,3和6是18的因数。
师强调: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二、自主探究,找因数和倍数
1.拓展提升,主动建构:
⑴迁移尝试:请学生试着找出36的所有因数。
⑵交流方法:教师即时捕捉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基础性教学资源,并及时创生为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在评价中探究,在发现中建构。预计学生会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一是写得多与少的区别,二是找的方法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一是无序、没有方法地写出了一些,如2,3,6,而且仅此写出了几个;二是有顺序地用乘法( )×( )=36的方法,一对一对地写出了1,36,2,18,3,12,4,9,6,但没有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三是用除法36÷( )=( )的方法想,而且是有顺序地从小到大全部写出: 1,2,3,4,6,9,12,18,36。
⑶启迪思考: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找一个数的因数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方法可以有:
用乘法( )×( )=36的方法,一对一对地写;
或者是用除法36÷( )=( )的方法想,而且是有顺序地从小到大全部写。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板书)
⑷试一试找20的所有因数。
⑸介绍36的因数的另一种写法——集合
用集合形式写18的因数
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请学生写出6的倍数。预计学生在写6的倍数时,会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一是写得多与少的区别,二是找的方法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一是无序、没有方法地写出了一些,6二是有顺序地用乘法口诀写6,三是用加法的方法,每次递加6;四是用除法想,( )÷6=1、( )÷6=2、( )÷6=3的方法写。同时可能还会有学生在教师宣布时间到的时候会因为6的倍数写不完而抱怨时间太少。
请写得又多又快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方法、小窍门。在此基础上交流评价小结方法。(评价时突出有序思维的策略)
3.迁移内化,自主探究:
⑴尝试迁移:请学生尝试迁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2的倍数和5,4,7的倍数。
2的倍数有:2,4,6,8,10,12……
5的倍数有:5,10,15,20,25……
⑵引导观察:请学生观察以上这些数的倍数,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还记得因数吗,出示课件
观察:看一看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36,……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变式拓展,实践应用
指导学生做书本“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约数和倍数”,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习: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游戏规则:
(1)一位同学提出所要找的朋友的要求,例:“我的因数在哪里?”或“我的倍数在哪里?”
(2)相应学号的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作业安排: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猜老师年龄,给出范围:老师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9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冀教版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最重要知识之一,在四年级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已经掌握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单元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自然数。第二课时倍数,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第五课时 认识因数、质数、合数,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第七课时,综合练习。
在对整数和自然数的认识中,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在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相关计算的编排上,采取与相关知识整合、分散编排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2.了解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乘数也叫因数,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分解质因数。
4.在观察、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良好品质。
四、重点
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寻找2.3.5的倍数的特征。
4、区分倍数和因数
5、区分质数和合数
6、分解质因数。
五、说教法、说学法
1.在第一课时自然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自然数,认识奇数和偶数。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立足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决定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法,观察发现法以及直接讲授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新知,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2.在第二课时《倍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倍数是基础,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会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3.在第三、四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两个课时,这两个课时都是找规律。我会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
4.在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这一课时,我会利用故事激趣,设疑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故事,引入质数、合数的概念,举例讲授质数、合数的概念,通过练习让学习加深理解。然后会让学生合作探究找一个因数的方法。从而导入这节课的教学活动。
5.在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这一课时,通过复习因数质数、合数导入新知,然后在合作、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来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12---16页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理解,通过在意义、找的方法以及计数等几个方面对比,进一步理清因数与倍数的区别于联系,准确把握因数与倍数。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的对比。
教学难点:用准确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答】
下面的说法对码?如果不对,请改正。
(1)32÷4=8,所以42是倍数,4是因数
(2)12的因数只有2、3、4、6、12
(3)1是1,2,3,…的因数
(4)60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60
(5)5一共有10000个倍数
(6)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它的因数
【解答题】
因数能否数完?倍数呢?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分别找出16的因数和倍数
2.仔细想想,找出16的所有因数和倍数的感受相同码?
2.填表。
不同方面联系
意义寻找方法能否找完有无最大与最小表示
因数
倍数
(三) 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算式中能表示63是7的倍数的算式是()
① 7×9=63 ② 63÷8=7……7 ③ 63÷21=3
(2)9的因数有( )个
① 2 ② 3③ 4
(3)不能够表示出“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算式是()
① 19÷3 = 6……1② 24÷6=4 ③ 17×4=68
【提高练习】
1. 按要求写数
6的倍数(写出5个) 32的所有因数 120的所有因数
2.练一练第7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引申到课外。
通过本题计算在月球和火星上的体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保护地球的环保教育
3.填表。
(1)48个同学表演团体操,把队伍的排列情况填写完整。
排数123456789
每排人数4824
每排都是48的因数码?
(2)乘坐碰碰车每人应付8元,你能把表填完整码?
乘坐人数12345……
应付元数816
【拓展练习】
1.填数。
2.五年(1)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要植树24棵,如果要求每行植树的棵树相同,有几种不同的植法?如果要50棵树呢?
向学生简介林可以植树的好处,净化空气,还可以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的功效。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1.24的因数有哪些?
2.36是哪些数的倍数?
课后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从一个数的倍数的定义出发,推出该数和任意非零自然数之积都是该数的倍数。2的倍数也就是2和任意非零自然数的乘积,学生在列乘法算式时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列不完的,总结出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进而推倒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只有最小的倍数,没有最大的倍数。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探究了知识,又形成了总结概括的能力。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1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三方面的调整:
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四、具体编排
1、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现在:用=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用2×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用3×4=12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
(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
(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5)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
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
(2)因数个数有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
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2、3、5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5倍数的特征作准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
(2)因数个数无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
5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强调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_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
(2)可任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
(3)也可对任一3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根据20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1、质数、合数。
(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
例1(找100以内的质数)
(1)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用筛法。
(2)把握教学要求: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2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第70~72页。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并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倍数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再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我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依托多媒体互动视频教学系统来开展各项活动,力求通过多媒体互动视频教学系统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将学生操作和思维清晰地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数学思考: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解决问题: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能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四、教学流程
整合点1:用图像声音创设情境
第一步,情境导入。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帮助神探柯南破译密码的问题情境,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突出“倍数”和“因数”这两个关键词之后,板书课题,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整合点2:用直观演示深化体验
在“建立概念”部分,通过这样几个层次,进行教学。学生根据活动要求操作思考,我把学生的操作情况通过摄像头整体投射到屏幕上,根据学生的汇报把相应的组满屏显示,并把各种拼法及对应的算式剪切入电子白板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样的两个图形代表同一种拼法。根据学生得出的乘法算式,拖出本节课的两个概念,并让学生举一反三,说说这两个算式中数字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
整合点3:用动态展示突出本质
在“应用概念”部分,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在学生汇报找到的3的倍数时,有选择性地进行截屏,同时展示学生多样化的方法,让学生比较、辨析、优化,建立有序地寻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根据3个实例,归纳倍数的特征,我使用白板的圈画功能,形象地突出了倍数的特点,突破了难点。
接着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归纳因数的特征。在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后,我将学生中两种典型的想法,同时呈现在白板上,这样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清晰地展示了出来,在此基础上点拨提升,通过层技术显示几乘几等于36和36除以几等于几,这两个一般性的算式,并通过圈画突出列举的有序性,强调“成对找,分开写”的口诀。接着归纳因数的特征,我仍使用白板的圈画功能,突显了因数的特征。新授结束后,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在白板上操作,及时进行方法的巩固。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在回顾总结时,我通过重点画面的回放,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课始的问题,有问有答,前后呼应。最后进行检测反馈。
教学感悟
多媒体互动视频教学系统有着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和便捷的信息采集功能,能够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即时保存,随时调用。在本节课中,学生操作、探究得到的各种生成性资源被有选择地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点拨提升,言之有物、针对性强;而且这些生成性资源还是下一环节必要的教学素材,这样环环相扣、前后贯通,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倍数和因数的世界。